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64章 动静 (第1/1页)
蜀汉之庄稼汉作品相关第1364章动静草原上发生的事情,还没有传到长安。 而冯大司马,也还没有回到长安。 不过冯大司马与费尚书令在五丈原见过面后,从武功水汇入渭水的船只,在到达长安后,有一部分留在了长安。 而又有相当一部分,则是继续顺流而下,直达潼关,然后通过风陵渡运往河东。 最后从河东再往北,直至太原。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冯大司马既然决定要趁着东吴内乱的时候干一票,自然是要提前把粮草准备好。 也免得像上党一役一样,明明占了优势,最后却因为粮草缺乏,不得不提前退兵。 而且这一次,冯大司马可是把家底都掏出来了。 虽说这个家底,本也是要在这个时候掏的。 但不管怎么说,年底这一票,还是有点仓促的。 按计划是要先把拓跋鲜卑的底子摸一摸,至少有个大概了解,做好北方草原的预案,然后再东征。 只是这世间,计划终是不如变化快——十之八九的世事,也不会一直等你做好万全准备。 尚书台那边,加紧往前线输送粮草,而冯大司马,也打算趁着出来这一趟,顺便去关中诸军的营中看看。 不过这个事情,因为某个人的到来,稍微延迟了那么一会。 “末将冯野,拜见君侯。” 五丈原的旧营寨里,冯大司马正捧着一个大碗,正呼噜呼噜地吃着。 碗里的是呈灰白色的凉粉,上面泼了茱萸油,再配上些青瓜丝,剁碎的香菜等一些配菜。 在这个闷热的天气里,吃上这么一口凉粉,既有胃口,也很爽口。 竽头作为重要的备荒粮,这些年来产量一直不低。 但这玩意又不能像主粮那样能长久贮存。 于是要么磨成竽头粉,送去喂劳力,当然,喂那些刚从草原归化过来的胡人也是可以的。 要么做成凉粉,当成大众吃食的补充。 就像现在,吃上一口凉粉,就很舒服。 都说冯大司马对吃的很讲究。 但事实上,出门在外,能有这么一口吃的,他也就没有必要太过挑剔。 冯大司马,还是很平易近人的。 “要来一碗么?” 毫无形象的冯大司马,又呼噜了一大口凉粉,问向老冯。 老冯原本紧张的心情,在看到冯大司马这副模样后,一下子就放松了不少。 “这……” 只是他压根没有想到,自己见到君侯的第一面,居然是这个模样。 “末将,谢过君侯。” 眼睛似乎有些发热。 最近一次有机会跟君侯在一起用膳,还是在十多年前的萧关一战,打败了曹贼之后,全军以水当酒,以地为席,一起放怀大吃大喝。 更远的记忆,那就是年少时的君侯,手里拿个rou饼子在南乡工坊周围到处晃悠…… 那个时候,老冯亦是正当年少时。 所以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君侯一声令下,就算是前面有滚汤烫火,南乡子弟亦毫不犹豫前行。 因为是君侯把自己等人从深渊拉出来,不但给了自己这些人希望,还给了未来。 没有经历易子而食的悲惨,又如何知晓今日的成家立业是何等宝贵? 一碗凉粉被送了进来。 “坐下来,边吃边说。” 冯大司马示意。 虽然是吃过了才过来,但老冯仍是再次道谢,然后依言坐下捧起大碗吃了起来。 在这一刻,他似乎又回到了当年的南乡。 “我记得,呼噜,你镇守汉嘉已经有,呼噜,十二年了吧?” 冯大司马边吃边问。 “回君侯,正是。” “让你坐下吃,不用站起来。” 冯大司马一瞪眼。 然后自己再吃一口,继续问道: “早年的时候,汉嘉郡一直是夷乱不断,丞相生前,就一直有心想要解决掉这个问题,奈何……” 冯大司马说到这里,摇了一下头,然后看了一眼老冯,“你很不错。” 汉嘉郡虽说处于益州心脏蜀郡的边上,但西靠着横断山脉,地势复杂,从先帝入主蜀地以来,那里一直就是叛乱不断。 原来的历史线上,汉嘉的叛乱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甚至连大将军姜维,都曾亲自领兵前往平乱。 而汉嘉郡夷乱的反反复复,又会影响到蜀郡的安定——作为蜀国的国都锦城,正是属于蜀郡。 想要彻底的平息汉嘉夷乱,光派兵前去平乱是不够的。 原因还是因为横断山脉,叛乱的生夷一看势头不对,就会跑到穷山恶水躲藏。 大军一走,他们又会跑出来作乱。 再加上汉人太少,无力支撑起大汉对那里的有效控制。 所以在萧关一战奠定了收复凉州的基础之后,又在南中不断开发的前提下。 才有了丞相整合益州这个大后方,补上汉嘉郡这个最后一块拼图的设想。 才有了冯小文和彻底肢解蜀地李氏,寻了个罪名,把人口最多的李氏长房贬到汉嘉郡,以实边郡。 当然,冯大司马评价老冯说他不错,也并不是随口称赞,而是真心实意。 虽说有了丞相的设想,冯小文和的cao作,但蛮夷之地,前期需要肯定也需要一位手段强硬,同时还能不折不扣地执行上层意志的执行者。 老实说,老冯一开始并不是最佳人选。 至少在南乡系的扫盲运动中,他进步比较慢。 但那个时候的冯某人,手头并没有太多的人选。 对于即将到来的凉州治理,比区区一个汉嘉郡重要得多。 令人欣慰的是,有些人是可以后发先至的。 特别是老冯在娶了一个李氏女之后,他的进步就突然变得飞快。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一个事情:娶妻娶贤。 汉嘉郡经过这些年的治理,已经彻底安定。 从汉嘉郡调到关中任职,也足以证明他这些年的功劳。 冯大司马赞扬了老冯几句,又摆了摆手,让对方不要自谦,然后询问了一些关于汉嘉郡的问题。 汉嘉郡是强制移民实边的典型代表,特别还是涉及了世家豪族,无论是经验和教训,都有着不小的意义。 事实上,冯大司马有底气在长安北边建立通邑,以及大规模迁并州河东豪族实九原,也正是有汉嘉郡等地方的经验。 虽说公文往来,都会把汉嘉郡的情况加以说明,但与镇守汉嘉郡十余年的守将面对面交流,终还是要更真实细致一些。 问完了过去,冯大司马的话锋一转,又提起了眼下: “你知道的,此次把你调回关中,除了要褒奖你的功劳,也是决定要给你加些担子。” 说着,冯大司马放下大碗,看了一眼老冯。 “末将定不会负君侯重托!” 老冯亦是放下大碗,起身抱拳。 冯大司马伸手,示意他重新坐下,说道: “你有这个决心很好,但有很多事情,不是光有决心就行的。” 沉吟一下,又继续说道,“成立统军府的事,不是什么秘密,已经筹备了不少时日。” “这一次,不仅仅是召你回来,地方上的不少老兄弟,也抽调了不少,朝廷对这个事情,还是很重视的。” 老冯一听,脸色就跟着变得凝重,同时腰杆也不禁挺直了一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