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71章 庙算 (第1/2页)
蜀汉之庄稼汉作品相关第1371章庙算延熙十月,冯大司马上《三出师表》,以示继先帝丞相遗志。 之后,大汉全国上下,闻风而动,特别是各部将士,厉兵秣马,整军待发。 正当大汉抓紧时间准备与魏国决战河北的时候,由两宫之争引起的吴国内部动荡,终于在孙权召大军云集建业的威压之下,暂时得出了一个各方妥协的结果: 太子孙和再次被禁足于东宫,不得与外臣交往。 鲁王孙霸同样被禁足于鲁王府,但与上次不同的是,这一次孙权亲自派出了禁军守鲁王府,不让任何人随意进出。 可以说,孙权这一次,大概是动了真格,对两个儿子的处罚,做到真正的一碗水端平。 他生怕两个儿子再这么争下去,会动摇到吴国的根基。 召大军聚于建业,就是为了以防万一。 也可以说,孙权是真的老了,玩到一半,发现自己有可能控制不住局面,所以没有胆量再玩下去了。 而两宫之争的影响还不止于。 吴郡四姓元气大伤,特别是代丞相陆逊在这场党争中被骂死,终于给了孙权重新平衡各方势力的机会。 他很快下诏,任命步骘为丞相,朱然为左司马,全琮为右司马。 同时分荆州为两部: 以镇南将军吕岱为上大将军,督右部,镇守襄阳;以威北将军诸葛恪为大将军,督左部,代陆逊镇守武昌。 唯有原骠骑将军朱据,依旧在府中反思,尚未恢复原职。 「孙权玩这一手还是可以的。」 冯大司马在为出征做准备的同时,还抽空看了一下糜十一郎从吴国发回来的紧急消息。 抖了抖手里的纸张,略有佩服的说了一句。 不惜以两个儿子作饵,赌上国运,只为保孙氏的皇位稳固。 不得不说,孙权此人,军事能力不行,但搞政治,确实有一套。 从这些朝中军中最重要的职务的调整,就可以看出,在献祭了陆逊之后,吴国三方势力,又达到了一定的平衡。 这些任命中,有两个江东本土代表:全琮和朱然。 但全琮是出自吴郡钱唐,又与吴郡四姓的政治倾向不同。 朱然出自丹阳故鄣,持中立态度。 唯独没有一个是出自吴郡四姓。 至于丞相步骘,则是出自淮泗集团。 地方上,吕岱是淮泗集团的人,而诸葛恪是荆州派。 可以说,这一次,孙权当真是不给吴郡四姓一点面子。 宁愿扶持江东其他势力,也不愿意给吴郡四姓一点机会。 倒是右夫人,听到冯大司马对孙权有如此评价,表示有些嗤之以鼻: 「孙权掌江东也有四十多年,近五十年了吧?」 「统业数十年,欲平衡朝堂,犹需如此费尽心机,乃至不惜动摇国本,甚至召集大军于京城。」 「那他这数十年都在干什么?这也叫手段了得?依妾看来,彼不过是目光短浅,不知规虑之辈。」 「只求苟且一时之安,一遇变故便出此等下策,闹得举国不宁,岂能叫可以?」 言毕,她的目光,有意无意地瞟了一眼冯大司马。 凡事就怕有个对比。 掌权四十多年,都没想着如何解决世家掣肘的问题,死到临头了,才想着用这种办法来搞平衡? 看看冯鬼王,一出山就立刻给蜀地的世家立了规矩,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心狠手辣,什么叫深谋远虑。 魏也好,吴也罢,谁都知道世家之患,但谁都不敢公开说什么尾大不掉。 因为它们立国的根基,就是世家。 唯有汉,不但摆脱了世家的控制,而且还反过来驱世家为己所用。 作为鬼王的妻室,特别是这么多年来,一直给鬼王出谋画策。 右夫人的眼光,已经高出这个时代的那些所谓英才不止一点半点。 巾帼不让须眉,这是事实,不是口号。 所以右夫人有足够的底气看不起孙权的这些所谓手段。 在她看来,就算是孙权使出如此手段,仍不过是能苟得一时之安。 待他死后,吴国表面上的这点平衡,迟早也会跟着消失。 到了那个时候,若是孙权没选好继任者,后人压不住现在这些重臣,吴国朝堂十有八九又要动荡一番。 而且作为江东地头蛇的吴郡四姓,又怎么可能就此罢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