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六章 伽罗城的崩塌(一)  (第1/1页)
    西域。    一场决定西域未来走向的命运战争,即将打响。    双方都在调兵遣将,汇聚力量,最好最终的决战准备。    一场大决战即将爆发。    这场战争,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这场战争,是晋国内部好战分子的开疆拓土。    是大晋大皇帝黄逸生了安抚帝国内部的各阶级的利益冲突和防止矛盾激化,所以才发起的西征战争。    但这场战争,对于西域而言,则是一个推动大一统,走向复兴和强大的绝佳契机。    战争,永远都是政治的捷径。    只要这场战争胜利了,那么预言中的那个文明昌盛,各族儿女欢聚一堂,文化盛行的西域,最终也会出现。    格萨尔王传的最后篇章,也会变成真实。    是的,末日战争以后。    天神会对所有蕴含灵魂,蕴含气血,蕴含思想的生灵进行最终的审判。    而后。    恶人会在地狱的魔火中度日如年,而义人则会升到天堂,与诸圣,诸贤,诸祖在天堂乐园中欢庆。    这场战争,对于整个西域三十六国而言,不但是政治的需要,也同时也是宗教的需要。    要知道,自从西域三十六国诞生以来。    这些高高在上,宛如天人般的中高层阶级,一直都是对基层民众宣扬愚民,洗脑思想,麻木灵魂。    最终所有的基层民众们,都变成了一个个麻木的提线木偶。任由西域三十六国的贵族老爷们,随意的打骂,剥削,奴役,苛刻残忍的迫害和麻木不仁的剥削。    西域三十六国的基层民众们,最终可怜到生命价值都不如一条草绳……    这一切,所有的贱民和牧民,他们敢反抗吗?    也许心里敢,也许心里不愿。    自己的一世可是在赎回前世所有罪恶,自己前一世毕竟也是那些万恶的贵族老爷中的一员。    这一世,活该被奴役剥削压迫。    反正自己这一世受的苦难越深重,自己所赎回的罪孽也就越多……    来世上天堂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是的,天堂的诱惑早让这些麻木的劳苦大众们,失去了反抗的灵魂。    反而,他们还回努力维护贵族老爷们的权威和神圣。    若是没有了这些贵族老爷,自己没有了压迫和苦难,来生还怎么上天堂啊?    而这些,则是西域三十六国的统治阶级所宣扬维护的愚民宗教。以上内容则是这一教派最核心的一部分思想……    这场战争,会成功吗?    能改变西域三十六国的现状吗?    曾经西域历史上很多圣贤,优秀的将领,贤者国王,都为了突破愚民教派对三十六国的奴役和剥削,做出了很多呕心沥血的努力。    可是,最终一场场可歌可泣,如火如荼的变革都失败了。    基层民众们为了不失去天堂乐园的门票,反而充当了统治阶级的保hu伞。    这是一个靠信仰,靠宗教而组成的西域三十六国。    所以,任何一个反对宗教,反对信仰的革新,最终都会被抹去。    这其中,不知道历经了多少代人的血泪和累累白骨。    这一场战争,是来自东方世界的入侵。    是一个讲究务实和反对信仰的国度的入侵。    是一个大一统帝国对西部弱小友邦的入侵。    对于东方世界来说,消灭西域三十六国的所有反对者,而后统治这一方广袤无垠的天地山川。    这场战争,只不过晋国的一次对外扩张而已。    而这,则是一个成熟的帝国最终走上强盛的必经之路!    对于西域三十六国而言,则是为了信仰,为了自古而来的宗教,为了天堂乐园,为了脚下这一方祖祖辈辈生存的土地。    大晋大皇帝黄逸生丝毫不急,反而随着西域三十六国的大部分力量集中伽罗城,他不禁高兴的扶掌大笑。    西征大军西出阿尔泰草原以后。    鉴于西域三十六国太弱,为了尽快完成对整个西域的征服计划。    大将李景隆则是兵分五路。    五路大军各自沿着天山南麓进军,而后各路大军则是按照行军速度,毫无规律的四散开来。    除了约定在安息帝国的边境大城,示剑城外饮马示威以外,则全无其他多余的战争计划。    示剑城,是安息帝国靠近西域的一处军事重镇。    是西域三十六国商道的必经之路,西域三十六国的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商贸物资和特色土产,都要经历示剑城,才能运往草原深处的各个大帝国。    而同时,食盐,铁器,弓马,箭头,纸张等日常必须用品,都要通过西方商路运回西域三十六国。    安息帝国控制的示剑城。    从而,西域三十六国也不得不连年向安息帝国上供海量的商税,来保持西方商路的通畅。    示剑!    这座城,几乎是半个西域的命脉。    而此番晋国西征的目的地,则是饮马示剑城下,示威草原诸国。    起到扬大晋之名于草原世界的作用。    西域太弱,所以大将李景隆才会下达这种军事调令。    甚至军中还盛传了一种流言,打穿西域三十六国,谁先到达示剑城下,谁先为关内王。    公侯王帝君。    如今晋国的王,只有东南大都督虞垩一人。    而帝,则只有北静帝耶律静一人。    耶律静可是率国归晋,以目前的功劳来看,可谓是朝野内外第一人。因此称之为帝,亦无不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