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81章 送人头(二十九更) (第1/2页)
送上门给他刷功绩的机会,宁王岂能错过。 蔡家是姻亲又怎么样,又不是亲儿子。 为掩盖罪行屠村,这可是大案。 宁王要是因为儿媳妇的面子,就放过了大好的刷功绩的机会,那他就不是宁王。 宁王回府,得知况后,就下令严查此事。 并且安排人,严加看守许氏,防止有人狗急跳墙。 次一早,由常恩带着许氏去报官,正式立案。 金吾卫接到报案,不敢耽误,赶紧进宫请示天子。 天子正嫌子无聊,如此骇人听闻的大案,查,必须严查。 相关人等,全部抓起来。 就算过了二十年,也不能放过一个凶手。 金吾卫得了天子的手令,办起案子来,那是肆无忌惮,先是派人包围了蔡府,又拿着名单全城索人。 当年跟随蔡大将军去梧州平乱的将士,多是京畿人士。 这倒是省却了金吾卫的时间。 蔡家犯事,京城人心动dàng),人人惊疑不定。 蔡家不是宁王府的姻亲吗? 前些子,因宁王被立为储君,蔡家还借故摆宴席庆贺。 怎么一转眼,就被金吾卫给围了。 蔡家得罪了哪路神仙,还是储君出了意外? “自然是蔡家犯了天怒,储君亲自派人报案,天子命金吾卫严查。” “蔡家可是储君的姻亲,竟亲自报案?储君这是连姻亲都不顾了吗?” “储君是未来天子,姻亲又如何,犯了事照样跑不了。” “听说二十年前,蔡大将军带兵平乱,为掩盖手下将士罪行,接连屠村,栽赃乱贼,蒙混过关。” “竟然屠村?如此骇人听闻,丧尽天良,蔡家人不得好死。” “谁说不是。” “储君大义灭亲,不愧是陛下钦定的储君,一心为民。” 随着二十年前的案子被人揭开,宁王在百姓心中,刷了一波好感。 宁王很得意。 “哈哈哈……本王正愁无处下手,蔡家就来给本王送人头。蔡家真是好姻亲啊。” 常恩抿唇一笑,“王爷洪福齐天。” 宁王喜不自胜。 自宁王被立为储君后,就一直以储君的份监国,同朝臣们一起料理朝政。 然而,在朝堂上,宁王一直有种拳打棉花,无处着手的感觉。 朝臣们敬着他,也只是当菩萨一样敬着。 正儿八经的朝政,都不让他插手。 他要插手,朝臣们总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推辞,甚至还搬出天子。 堂堂储君,沦为胡萝卜章,宁王十分气闷。 一直想找个突破口,却无处下手。 正在烦闷之际,刘诏给他送来大好机会,拿蔡家开刀,将兵部,刑部,政事堂全都一网打尽。 宁王这会神清气爽,只要能将蔡家的案子办扎实了,从今以后看谁还敢阳奉违。 宁王心好,“本王要重赏老大,你去库房挑些好东西,给东院送去。” “老奴遵命。只是三公子和三夫人那里,该如何是好?” “先不用管他们。等这案子办完后,再来料理蔡氏也不迟。” “老奴知道了。” 常恩在库房挑选了几样贵重礼物,亲自送到东院。 刘诏不在,顾玖收了礼物,还留着常恩喝了一杯茶。 “咱家最近跟着王爷一起忙活,难得有空能坐下来喝杯清茶。这还是沾了大公子的光。” 顾玖浅浅一笑,“能请到常公公喝茶,是我和公子的荣幸。蔡家这桩案子,不好办吧。” 常恩了然一笑,就知道顾玖会提起蔡家的案子。 “的确不好办,毕竟事已经过去了二十年。很多知人都已经不在了,或是散落四方,一时间也找不齐全。” “哦,常公公要找当年的证人吗?” “正是。” 顾玖笑了起来,“我倒是有个办法。” “夫人有办法找到当年的证人?” 顾玖说道:“常公公也知道,我在外面做了些生意,南来北往的商人都认识一些。快到年底,很多商人出完手中的货物,就要赶着渭水冰冻之前回乡过年。 不如官府出一纸公文,就说寻二十年前梧州屠村证人,由这些商人带回去,将消息在全天下散布开。 想来,当年的证人要是还活着,得了消息,定会露面。只要当地官府配合,将证人送到京城,等到来年开,说不定就能找齐一二十个人证。” 常恩听完,哈哈一笑,“夫人这法子不错,省钱省力又省事。一纸公文的事,就算没找到证人,也不费事。要是能找到几个证人,那可替王爷解决了大问题。” 顾玖抿唇一笑,“我也只是借助客商们的力量。” “都说夫人最擅借力打力,果然名不虚传。咱家佩服!” “常公公客气,能帮上常公公忙,我很高兴。另外还有一事,要麻烦常公公。” “夫人请说。你帮了咱家的忙,咱家也该投桃报李。” “常公公言重了。我是想问,南城门外设县一事,可有动静?” 常恩蹙眉,“夫人确定南城门外要设县?” 顾玖点头,“我确定。此事陛下亲口诺。” 常恩心头一动,如果南城门外设县,王爷倒是可以趁机插手,干涉户部运作。 这是个好机会啊。 常恩笑道:“此事咱家会替夫人留意,有了消息,咱家会派人第一时间告知夫人。” “多谢常公公,这是我心目中南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