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78章 翻脸(三更) (第1/2页)
“就算先帝曾动过这样的心思,大下为何会知道?” 李侍中怀疑刘诏故意说一些耸人听闻的事误导他。 他不惮以最大恶意揣测刘诏。 刘诏轻声一笑,“李大人忘了数年前,本下是什么份吗?” 数年前的刘诏,自然是皇孙。 皇孙? 李侍中琢磨起这件事。 刘诏轻描淡写地说道:“李大人不必追问此事本下如何知晓。本下只想告诉李大人,皇子有皇子的活法,皇孙有皇孙的活法。” 李侍中眯起眼睛,“先帝既然动了立赵王为储君的心思,后来为何会改变主意?” 刘诏笑了笑,“当然是因为皇孙。” 李侍中恍然。 刘诏又给了他一个线索,“当年,差不多是夏天,赵王嫡长子当街行凶,致使三名无辜百姓亡,数十人受伤。此事被压了下来,不许朝堂讨论。你猜,当时先帝怀着什么样的心压下此事?” 李侍中表扭曲了一下。 刘诏继续说道:“过了半年,赵王三子在青楼争风吃醋,打死了某功勋家的幼子。这门官司,李大人不可能忘记吧。本下要是没记错的话,李大人当时上本请先帝严惩赵王三子。” 李侍中的表越发扭曲,“这些事都是你暗中动的手脚?” 刘诏给他斟茶,“李大人别急。既然开了头,本下自然会给替你解惑。 当年赵王为皇子,毛病不少,优点也多。加上背后有薛家支持,风头强劲,朝中不少官员都看好赵王。 就连先帝也一度动了心思,想立赵王为储君。为何后来会改变主意?光是皇子成器还不够,还得看皇孙。 赵王妻妾成群,嫡子庶子加起来十几个,可惜毛病都不少。一次街头行凶,一次青楼打死人,后面接连又闹出各种是非。你猜,那时候先帝是何种心看待赵王?” 刘诏冲李侍中笑着,笑得意味深长,不怀好意。 李侍中心头一激灵,冷汗直冒,“连子女都教养不好,怎配为君。” 刘诏连连点头,“李大人不愧是最懂先帝心思的人。” 李侍中自嘲一笑,讥讽道:“不!本官根本不懂先帝想法。真正猜中先帝心思的人,只有二人。一人是当今天子,另一人则是下。你们父子二人,才是揣摩人心的大师。本官不过是拾人牙慧,枉做小人。” 刘诏哈哈一笑,“李大人不必自谦,你的能力有目共睹,没人能否定。” “本官自我否定,下不必相劝。” 此刻,李侍中没有得知真相后的如释重负,更谈不上惊喜。他唯一的感觉就是恐惧。 此时此刻,他竟然对刘诏生出了深深的恐惧。 “你笃定先帝观皇孙定储君,所以接连算计赵王数子?赵王可怜,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怎么丢掉了储君之位。” 刘诏摇摇头,“李大人说错了。” 李侍中不服气,“本官哪里错了?” 刘诏轻轻一笑,“你弄错了顺序。” 李侍中先是一愣,接着恍然大悟。 “你,你……你故意算计赵王数子,根本目的是要将先帝往观皇孙定储君的道路上引导。你,你……” 心思诈,深沉,无耻之尤。却又觉着好过瘾。 连威严赫赫的先帝,竟然也被刘诏和文德帝给算计了。 哈哈,真是太快人心。 大块人心之后,李侍中的后脊梁又冒出了一串冷汗。 太可怕了。 李侍中看着刘诏的目光都变了。 文德帝能登基做皇帝,这里面运气成分太多了。 毕竟一开始,文德帝胜算真的不多。 连燕王都比文德帝要强两分。 李侍中回过神来,“你把孩子送到宫里读书,是想复制这条路?想让陛下也走观皇孙定储君的路吗?陛下会吃你这一?” 刘诏哈哈一笑,“李大人未免将本下想得太过简单。” “你到底想做什么?” 刘诏轻描淡写地说道:“急什么。孩子那么小,离着长大还有十几二十年。如果李大人能活到那一天,不妨看看今布局,在十几年后会结下什么样的果。” 李侍中直言道:“无非就是你倒霉了,或是你立于不败之地。” “没有谁是真的立于不败之地,李大人不用高看我,当然也不要小看我。你替本下办成此事,本下承你的。若是侍中大人愿意将孙子送到宫里做伴读,本下乐意之至。” 李侍中:“呵!免了!李家儿孙个个愚钝,不配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