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46章学以致用(两章) (第1/2页)
听到这话,项老不由沉默下来。 作为一个政治人物,即使是已经退休了,项老对内陆多少还是抱有一些偏见。 当然了,这种偏见仅仅只是个人立场不同,跟其他无关,他不会因为个人政治立场,而对内陆生抱有偏见。 近年来,湾湾与内陆双边的关系,开始出现了一定的缓和,一些明显的信号,已经表明了未来两岸早期那种紧张的对立状态,将会发生变化。 内陆政权稳定以后所展现出来的态度,让湾湾一直紧绷的那根弦,也随之慢慢松开。 现在湾湾已经不是老蒋时代了,自从内陆大杀器研制出来以后,蒋家的梦也随之破碎了。 从杨辰现在能够在湾湾和内陆双边进行投资,不受任何的影响,项老能够猜到大概的意思。 要说湾湾或者内陆方面因为杨辰是首富,需要他的投资,就对他网开一面,在项老看来,这简直就是笑话。 不管是湾湾,还是内陆,它们都不会因为少了杨辰这个人投资,经济就不发展了。 换作七十年代,杨辰影响力越大,湾湾和内陆对他的限制反而会越大,双方越是对立,关系越是紧张,就越不能容许眼睛里进沙子。 所以,在项老看来,杨辰属于生在了一个好时代,香江老一辈华资大佬,可没有这么大的胆子。 好一会儿,项老才缓缓开口道:“我看这样吧,湾湾一千个名额,内陆一千个名额,香江和其他地方加起来一千个名额,咱们平均一下,你看如何?” 听项老这么分配,杨辰想了想,觉得目前按照这样的分配方法,显然比之前两人的提议的都要好,虽然他一向不喜欢考虑政治,但是有时候他又不能避免这些东西。 看着项老那双平淡无波的眼睛,杨辰心里不禁感叹,终于明白了那句‘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是什么意思了。 有时候老人们的想法,或许不一定是最有好的,但绝对是最行之有效的。 杨辰点了点头,表示同意项老的提议。 对于招收内陆留学生的事情,项老表示自己不好插手,现在两边戒严还没有解除,他一个前国民≈ap;党高官自然不能亲自去内陆。 杨辰建议道:“我觉得可以让项先生去,由他代表你最合适,到时候我也会跟内陆那边提前打好招呼,相信他们不会拒绝。” 项老点头道:“好,就由武仪代表我去。” 接下来,杨辰又跟几人商量留学生学费的事情,按照杨辰的意思,为了尽可能的招到优秀留学生,避免家庭困难的学生无法留学,新城大学成立一个助学基金。 助学基金对所有新城大学学生开放,不管是家里有钱的,还是没钱的,只要是新城大学的学生,都可以提出申请。 助学基金为所有提出申请的学生,提供在校期间所有的费用,比如学费、生活开销等必要费用。 也就是说,只要学生被新城大学录取,那么就就可以通过申请助学基金,来完成自己的大学学业。 当然,助学基金的钱,也不是白送的,将来所有留学生完成学业以后,面临两个选择。 一是为杨辰工作,在他旗下任意一家公司工作年满五年,其在校期间的助学基金费用,可以获得免除。 二是不为其工作,但必须偿还在校期间从助学基金哪里申请的助学费用。 项老听完,有些激动道:“小杨,我觉得这个想法好,也非常的有必要,助学基金对于那些想出国留学的学生来说,将会是一个天大的福音,这能打消不少学生的经济负担。” 杨辰提醒道:“这个助学基金由学校负责管理,但我会派人监督,我希望它的每一分钱都能落到学生的手上,每一笔账都要记得清清楚楚…” 对于杨辰的提醒和要求,项老没有任何不悦,点头道:“这个你放心,助学基金我会派专人负责管理,项家人不会插手,不仅你要派人监督,老头子我也会盯着,决不容忍任何人贪图半分,每一笔账学校都清会记得清楚楚。” “宵夜煮好了,大家先吃点东西再聊!” “我们过去,边吃边聊。” “酒带上,一会儿小杨你陪我喝一杯。” …… 在桌上,杨辰又提起了将新城打造城一座创新型现代化城市,这时候,项家父子等人,才终于明白杨辰把新城大学看的有多重要了。 可以说,这是一个创举。 一个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那个国家尝试的创举。 至少在亚洲是这样的,别说尝试,就算是想都没有人敢想。 现在大家才明白,为什么杨辰一定要把新城按照易经八卦来建设,现代工业城市,哪有什么文化可言。 那些艺术文化气息浓郁的城市,大多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根本就不是后期创造的。 摁,那个,西方的无裤日,应该算是西方二十一世纪,一大创新… “小杨,上次你跟我提到的那个姚先生,我已经让我们家老大把他请过来了。” “姚先生?” 杨辰闻言一愣,一时没想起项老口中的姚先生是哪一位。 一旁项武仪提醒道:“姚期知姚教授,杨先生上次提到的计算机,哪位姚教授现在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担任教授一职…” 姚期知 上嗨人 一九四六年出生 一九六七年,获湾湾大学物理学士学位,之后赴美留学,进入美国最知名的哈佛大学,师从格拉肖。 一九七二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博士学位,次年,年仅二十六岁的姚期知放弃却学物理专业,转而投向美国当时兴起的计算机技术。 为了学习计算机技术,姚期知转而进入伊利诺大学,攻读计算机博士学位。 仅仅两年时间,这位物理学霸,就获得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同年九月,这位双科博士进入美国麻省理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