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58章 那朕算什么? (第2/2页)
大家开口。 王维仁直起身,拱手拜道:“启禀太上皇,近来朝廷发生了许多大事,以致于朝野内外,人心惶惶,流言四起。 今日,朝廷突然得到边关紧急文书,西海托摩、安南、暹罗、茜香四国共同联兵犯我边疆,值此朝廷内忧外患之时,臣等为大玄江山社稷计,恳请太上皇早立新君,坐镇中枢,带领朝廷渡过难关……” 太上皇微微闭着眼睛,似乎不太有精神与王维仁对话。 旁边的冯祥便代为应道:“太上皇之前不是下过旨意,让靖王代为署理国事,由太师及首辅大人共同佐之。 如今首辅及诸位大臣这般,可是靖王才能不足以处置朝局中事,还是靖王做了什么错事,令众位大臣不能心服啊?” 王维仁心知,冯祥的话,便是太上皇的意思,也不敢怠慢。 他想了想,郑重的道:“冯老公公言重了,靖王天资过人,能力也是不俗,然国不可一日无君,靖王终究年纪太幼,且非君非储,若是长期统领百官,实为名不正言不顺,早晚必有祸端……” 王维仁可非政治小白,他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企图诬蔑贾宝玉,但是,他用另外的话锋,却直接道出问题的核心。 而且一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名头扣上,也算是侧面言说,贾宝玉不够资格统领他们。 既然不够资格统领他们,那么,自然更没有继承大统的资格…… 冯祥闻言,看了太上皇一眼,然后退下。 太上皇睁开眼睛,俯视着下方的群臣,轻声问道:“国不可一日无君么,呵呵,那朕算什么?” 群臣一愣,随即浑身颤栗。 王维仁也是面色一变,伏拜而下:“老臣失言,罪该万死!” 他们以前说起的时候,也是说的国不可一日无君,但是他们口中的君,指的是坐在龙椅上,处理朝政,统御百官的皇帝。 他们都没有想到,就算是退位了之后,太上皇心中,仍旧将自己视作为君。 这原本就是没什么争议的事,他们也并无任何对太上皇不敬之处,只是太上皇这么一问,就显露出太上皇对他们有多么的不满! 太上皇脸上浮现一抹冷意,却没有再追根究底,反而话锋一转,又问道:“要是朕记得不错,今日乃是皇帝的大殓礼,尔等为何会出现在这里?” 虽然太上皇没有往深处追究,但是方才太上皇那话就像是悬在百官心头的一把利剑一样。 王维仁内心也不再平静,额头微微冒汗。 但是好在这个说辞他早有了,“回太上皇,臣等今日骤闻外敌犯边,事发突然,臣等不敢怠慢,这才与众位大人,前来恳请太上皇册立新君,然后臣等才好安心辅佐,助朝廷度过难关。倏忽之处,还请太上皇降罪。” 太上皇十余年不御朝,王维仁心中已经有些忘了太上皇的圣威。 方才再次切身感受到那种被太上皇一言一语支配的感觉,他才有些醒悟。 此时他心中,已经熄灭了在太上皇面前劝进忠顺王的念头,他只想着,今日只要让太上皇说出新君人选即可。 是忠顺王自然最好,就算不是,也自当以后再谋图之。 他不想再承受来自于太上皇的圣威。 幸好,太上皇看起来,确实没什么日子可活了…… 至于景泰帝的大殓礼,对于他们这些知道景泰帝真正死因的人来说,并没有多放在心上,不过是表面功夫而已。 谁知,太上皇听得他的话,却提高声音问众臣:“那你们呢,可也认罪?” 众臣忙道:“臣等认罪,请太上皇责罚。” 就算知道太上皇要作筏子,他们也认了。 认这个罪,总比认那“国无君”的罪名好,那可是欺君灭族的罪! 于是太上皇也不再多言,只一摆手,道:“宣示吧。” “是~” 冯祥领命,然后上前,朗声道:“太上皇口谕,群臣擅离大行皇帝祭典,不敬皇帝,不守国法,各责廷杖三十,以儆效尤。” 随着冯祥的话音落下,早有准备好的太监将一张张刑凳搬出来,然后那些周围侍立的禁军们排列上前,两两一组,将跪着的大臣们拖下去…… 大臣们虽然一个个如丧考妣,但是也不敢求饶和反抗。 王维仁面如土色,不想太上皇一点也不顾及君臣颜面和法不责众的道理,竟要杖责所有大臣。 正要认命的随着官兵下去,不防上头冯祥又道:“太上皇吩咐,首辅王维仁多年来忠于王事,劳苦功高,特赦免去杖责。” 王维仁闻言,面色骤变,他强忍着心头的恐惧,立马跪下道:“老臣多谢太上皇宽宥,但是今日之事,乃是老臣主使,实在愧领皇恩,还请太上皇准臣与众位大人,一起领责……” 他的话音刚落,冯祥便笑道:“王大人,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岂有请辞的道理,王大人身为首辅,不会连这个道理都不懂了吧?” 王维仁面色苦涩,见太上皇只是眯着眼睛,半点没看他,也不敢再说什么,只能谢恩起身。 没错,太上皇特赦他的罪责,在他看来,并非是恩,而是捧杀。 一百多人前来,连太上皇的亲儿子忠顺王都被杖责,却只他一人幸免,何意? 要知道,今日那些大臣,大多数可是看在他的面子上,才跟着他一起前来请旨的! 如今他们全部遭殃,只有他这个倡导者反而站在一边看着,其他人心中作何感想?他已经隐隐看见那些听到他被赦免,微微一怔之后,面色越发难看起来的同僚们了。 他也明白,今日之后,他要再号召他们做什么,只怕,他们不会再这么听话了…… 虽然明知道这是坑,他却没有任何办法改变。 于是,他悄然瞧了一眼上首静静的躺在轮椅上的太上皇,心中再次敬畏起来。 这就是太上皇的手段么,轻描淡写的一笔,就让他进退维谷。 大臣们的哼叫声很快从后方传来,一声一声,都如同敲打在他的心上一般。 他不敢回头去看,他怕他可能会看见怨毒的眼睛…… 他心想,自古以来有刑不上大夫之礼,而朝中大臣大多年迈体弱,太上皇不至于真的要因为这点小事而荼毒大吧? 想必只是做做样子,他们哪儿能受得了三十廷杖…… 但是一声接着一声的闷哼和痛呼,让他失去侥幸之心。 他知道,今日廷杖打在他们身上有多重,日后他们对他的怨恨,就有多深! 相权…… 多么可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