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七十七章 新一代载人航天项目 (第1/2页)
学霸的科幻世界正文卷第三百七十七章新一代载人航天项目美联社:“瑞典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刚刚公布,中国学者庞学林和柯顿·沃克共同获得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泰晤士报:“史上最年轻诺贝尔科学奖诞生,庞学林刷新由英国已故物理学家劳伦斯·布拉格保持年龄记录。” 法新社:“锂空气电池项目获得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中国天才少年成为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科学奖项获得者。” 产经新闻:“巨龙之子再创奇迹,诺贝尔化学奖最终花落中国。” 朝鲜日报:“庞学林引领中国科技进步,遗憾庞不是韩国人……” “……” 相比于国外媒体酸溜溜的语气,中国媒体那就是不要钱地吹了。 腾讯新闻:“国士无双,庞学林院士斩获中国第二座诺贝尔科学奖奖杯,中国学术界迎来庞学林时代。” 今日头条:“震惊!我与庞学林教授不得不说的故事,原来日常生活中的庞教授竟然是这样的……” 新浪新闻:“二十四岁的诺奖得主,庞学林院士将为我国科技创新注入全新动力。” 观察者:“除了顶礼膜拜,我们还能说什么呢?中国一日之内斩获两座诺贝尔化学奖,从某种意义上说,庞学林已经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标志性人物!” 凤凰网:“全球华人的骄傲,庞学林教授必将载入史册!” “……” 庞学林可没有多少时间看网上的讨论和新闻。 回复完那些祝贺的电话后,他还得继续此次香山科学会议。 计划基本上得到与会众人认可的情况下,下午的时候,与会的这些科学家将就庞学林所列出方案的技术路线开始展开讨论。 这种讨论比起上午的那种针尖对麦芒就要来的轻松多了。 不过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庞学林在解释,与会的这些专家们在听。 毕竟对于这样一个史无前例的超级工程,除了庞学林,谁都没有经验。 因此,庞学林只能将整个计划书分解开来,每一个项目都一一向众人解释一遍。 下午的会议一直持续到五点才结束,庞学林原以为终于可以休息的时候,结果左亦秋跑过来告诉庞学林,说央视的记者来了,希望对庞学林做一次专访。 庞学林只好跟着左亦秋来到房间的会客室,看到了已经在会客室内等候多时的老熟人董青。 “董记者,原来是你啊,好久不见好久不见。” “庞院士,没想到时隔一年,我们再次相见,你已经是传说中的诺奖大佬了。” “哈哈,董记者说笑了。” “……” 去年董青采访庞学林的时候,两人就已经比较熟悉了,因此这一次,两人聊得很轻松。 “庞院士,这次采访比较正式,除了晚上的《NEWS联播》外,我们还会在稍后的《JD访谈》放出专访的全部内容,对于我接下来要提的问题,你需要准备一下吗?” 庞学林笑着摇了摇头道:“不用了,直接开始吧。” 如果放在以前,庞学林说不定还会稍作准备,如今经过基因优化药剂的改造之后,论起思维敏捷,他已经丝毫不逊色于那些真正意义上的天才,自然不会在这种情况下露怯。 董青对一旁的摄像师打了个眼色,笑道:“既然如此,那我们现在就开始吧,第一个问题。” “庞教授,请问你是什么时候接到自己获奖的消息的呢?当时的心情怎么样?” 庞学林道:“应该是上午十点半左右吧,当时我正在开会,结果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主席赫伯特·格林先生突然打电话过来,我当时接起来的时候还有点懵。” “有点懵?你是对自己得奖很意外吗?” “倒不是意外,怎么说呢?就是没想到格林先生会直接打电话过来,因为我当时在讨论一个很重要的议题,压根没想那么多。” “那你对自己获奖怎么看?而且根据记录,你已经打破了由英国物理学家劳伦斯·布拉格所保持的最年轻的诺贝尔科学奖项获奖记录,你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 庞学林道:“获奖我是有心里准备的,毕竟这段时间网上传了这么久。至于说破纪录这件事,我对劳伦斯·布拉格先生很尊敬,能够破布拉格先生保持的记录,我很荣幸,我也希望将来有人能够继续突破我的记录,因为这代表着人类的未来。” “谢谢庞院士,那你获奖之后给家人打过电话吗?和他们怎么说的?” 庞学林有些尴尬地笑道:“我还没和我爸妈通过电话。” “啊?” 董青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庞学林笑道:“我父母给我发过微信,不过也没多说什么,他们知道我比较忙,所以平时没有事的话,很少主动联系我,一般都是我有空的时候联系他们,一家人再聚一聚。” 董青笑着点了点头,说道:“那你的朋友、同事呢?和他们有聊过吗?” 庞学林点头道:“这个有很多,获奖之后,我至少接到过二十多个祝贺电话,有来自大洋彼岸我研究生时期的导师陶哲轩,普林斯顿的德利涅教授,爱德华·威滕教授,也有来自欧洲的舒尔茨教授,法尔廷斯教授。当然,更多的是国内的同事,朋友,还有学生……哦,对了,柯顿·沃克也给我打了电话向我表达祝贺,然后我同时也向他表达了祝贺。” 董青忍不住笑道:“两个诺奖大佬之间相互祝贺,场面应该很有趣。” 庞学林笑着点了点头。 董青道:“那能说说你和柯顿·沃克先生的故事吗?外界关于你们俩之间的交集,可都是出自柯顿·沃克教授之口,你好像从来没有向媒体聊过这方面的话题。” 庞学林哈哈一笑,说道:“有柯顿·沃克帮我吹牛,我自己再主动去吹自己,会不会太高调了?” “哈哈!” 董青朝庞学林竖起了大拇指,说道:“但是我们就是想听一听你自己怎么吹捧自己呀。” 庞学林脸上故意露出勉强之色,笑道:“那我就试试吧。” “第一次见到柯顿·沃克教授的时候,在普林斯顿的一次冷餐会上,就是我在普林斯顿作报告,然后意外证明了波利尼亚克猜想那回……” “当时看到柯顿·沃克教授第一眼,我觉得他是个骗子。” “骗子?” 董青有些惊讶。 庞学林笑道:“对,就是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推销保健品的那种,他当时和我说他能搞定锂空气电池,然后把锂空气电池的未来有多么多么美好向我吹嘘了一遍,其实,当时我的内心是拒绝的,因为我很清楚锂空气电池面临的困境。直到他告诉我通过石墨烯隔离锂空气电池的水性电解质的时候,我才来了一点兴趣。因为这个想法和我当时对于锂空气电池项目有些不谋而合。” “然后我们越聊越投机,柯顿·沃克教授便向我提出了合作研究。但考虑到这一技术的敏感性以及研发经费投入问题,我要求柯顿·沃克教授必须来江大工作。我原本想着对方会不会犹豫一下,毕竟普林斯顿与江大,客观上这两所大学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没想到对方竟然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后来我才知道,柯顿·沃克教授已经被美国的产业界拉黑了,在普林斯顿也不受重视……” “……” 这场专访持续了整整一个多小时,才算结束。 因为时间紧迫,董青婉拒了庞学林吃饭的邀请,直接启程回城。 当天晚上的《NEWS联播》中,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