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714、仪式 (第2/3页)
时退圈的事情。 老板要退圈这种大事,是绝不可能在电话里面直接解决的。 李晓也深知,虽然自己工作是全公司最少的,就连新签约的陈勇,工作都要比他多好几十倍,但毫不夸张的说,自己赚的钱,是他们的好几倍、十几倍,乃至几十倍都有。 毕竟上一部电影的票房将近三十亿! 顺带提一嘴,《魔女》的票房分成已经到账了,各种周边例如外贸影碟那些也陆续到账,这部电影目前盈利15.8亿。 据李晓的了解,陈勇现在接一部电影有二十万到八十万不等的片酬,具体看戏份是否重要。 他到目前为止接了四部电影,按最高算一共赚了三百二十万,那李晓光是一部电影的票房钱就是他所赚的片酬几十倍了...... 所以,自己虽然工作不多,但是重要性不言而喻。 实际上李晓也是闲的蛋疼,哪有一个老板和员工比重要性的,员工能够比你还重要,那还要你这个老板干嘛? 开门走进来的正是余采,身后跟着余青和方小灵。 “黎姐,明哥。”余采打了个招呼,余青和方小灵也跟着打了个招呼。 刚听到李晓说自己要退圈,不难猜出来余采三人的来意。 孙晓黎和方边缅婆媳两人,一个招呼着三人随便坐,一个帮忙倒水。 三人也不拘谨,她们以前也来过李晓家里,还经常和孙晓黎一起去做美容呢。 闲聊一阵,余采看向李晓,“我们聊聊?” 李晓点点头,两人去到了楼上。 “你是怎么想的?新电影的工作都全部完成了,怎么好端端的突然就想退圈?”余采迫不及待的发问。 突然,真的太突然了。 李晓很明显就是突然想到退圈的,不然不会连新电影的所有准备工作都做好了,才提出来。 虽然余采现在的主要工作重心都是放在公司的运作上面,但她一直都是李晓的经纪人。 艺人很有可能是心态出了问题,不知道遭遇了什么挫折,相比于工作上的事情,余采更关心这点。 因为她也清楚,退圈是否会造成粉丝流失、人气大降,对于李晓这种靠作品说话的艺人来说,其实不是很重要。 就连阿玛尼的代言合同,在来路上她也已经想过了,不重要! 只要李晓未来依然可以拿出实打实的作品,名利等身外物,自然会闻风而来,根本无需多费心思。 她最担心的就是李晓状态不对,心态发生了转变,从而导致创作的潜能耗尽,无限期延长复出的期限。 无论做什么,心态都是很重要的,一旦心态不对了,事态就会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 “不好意思,采姐,这事是我太任性了。” 李晓先是低头认错,其次给出了解释:“我觉得我太浮躁了,歌曲也好,电影也好,我都没有从中有很深的感触,仿佛像是工业流水线一般制作出来。” “所以我要休息一段时间,好好思考一下。” 其实这就是李晓的想法,这两天他想了许多,在方边缅的开解下,他忽然明白。 既然想不通梦里的这些作品到底从何而来,那就先不要想,时间会告诉他一切答案。 或许直到老死也不知道从何而来,但那时就已经得到答案了,他真的是与众不同。 现在要思考的是,他能从这些作品中得到些什么,收获了什么,这比什么都重要。 好比袁士山,结束见面后,他本应该快马加鞭完成电影配乐,甚至借着这首歌,对电影做一些细节性的剪辑调整。 这也是困扰了他长达一个多月,导致他精神疲惫、面容憔悴的烦恼。 有了解决烦恼的方法,可他却说要回家看看,好久没回家了。 在电影里面他诠释了他认为的爱,同时他也收获了如何去爱。 显然,郑元吉调侃问他“多久没回家了”,也是让他受益良多。 而李晓觉得需要给自己多一点时间,重新回归到生活本身,用更敏锐的心思,去观察生活。 正如黄老师曾经说过谢捺,“你的生活阅历太少,需要多一点生活的磨砺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 李晓觉得这句话也适合自己。 换句话来说,梦里的作品也许不是自己的,是平行时空诞生的作品。可自己能够感悟透了,那自己也不是一无是处了。 李晓的一番话,让余采沉默了良久。 这是好事也是坏事。 好事是李晓不是心态突然转变,显然是认真思考过的,所以他因此消沉的可能性减低了许多。 坏事就是,李晓已经下定了决心了,所以她没有任何办法动摇和改变。 “需要多久?”余采问。 “至少上完大学吧。”李晓给出了答复。 余采没好气道:“给个准确时间。” “真的不清楚,但我肯定会复出。”李晓不好意思,却也坦然。 梦里的那些经典,他不会让它们永世尘封的,但需要一点时间。 余采幽幽叹了口气,无奈道:“那新电影怎么办?” “继续。” 想起那个第一印象穿着红色大裤衩的胖胖身影,李晓笑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