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九三章 石山本愿寺的重要性 (第2/2页)
坏堺,而是想要控制堺的经济、贸易,以及火绳n等兵器制造业。 从堺的事例来看,虽然信长对本愿寺说要“将其破坏”,但这只是一种威胁,事实上他的目的是要控制本愿寺掌握的财力,寺内町的手工业和商业、贸易等经济实力。 本愿寺掌握着巨大的财富:本愿寺宗主掌握金银之数甚多,日本财富的大部分都归他一人所有。耶稣会士日本通信永禄四年月十七日这是葡萄牙人传教士加斯帕费雷拉给印度耶稣会所写的报告里面记载的。 这个记载有些夸张,但事实上,本愿寺将全国信徒交上来的献金转化为巨大财力,并和细川晴元这样的强势大名、青莲院门迹以及前关白近卫前久接触,他们也向本愿寺寻求经济援助。 另外,本愿寺也通过公卿与天皇接近,为因财力不足而无法举行即位仪式的天皇提供经济支持,因此得以跻身门迹寺院之列谷下一梦显如上人传。 显如十七岁的永禄二年1559十二月,正亲町天皇在本愿寺的资助下才得以即位。 这样,本愿寺运用财力,依托紧邻大坂湾的地利,与堺商人合作建造渡明船,试图发展与明朝的贸易。 此外,在大坂视察的方济各沙勿略也向印度总督建议,与大坂开展贸易有利可图,应该推行。这件事发生在显如的父亲证如的时代,此时石山本愿寺已经具有了不亚于堺的经济实力,并也获得了能够发展海外贸易的地利之便。 因此,织田信长想要的,就是本愿寺所在的大坂这块地,以及支撑本愿寺寺内町的生产力和运输能力。 如此看来,织田信长出的“难题”,就是要让本愿寺御坊从石山搬出去。 本愿寺起兵之后的九月二十九日,曾在本愿寺暂住且起兵的时候可能就在寺内町的前关白近卫前久,给显如写了封信,在信中说本愿寺的起兵是无谋之举。对此,显如回信说:信长肆意妄为,本愿寺实难忍受。显如上人文案 换言之,信长出的“难题”,对于本愿寺而言实在是无法忍受之事。即便如此,信长还是威胁说,如果不答应自己的要求,就会大肆破坏。 这里说的破坏,与其说是针对包括寺内町在内的石山本愿寺全境,不如说是破坏本愿寺的御坊。 过去,信长在进攻美浓斋藤氏的时候,是在对斋藤道三所设立的加纳自由贸易市场加以保护的前提之下,对稻叶山城的斋藤龙兴发起进攻,并把他驱逐出去的。 再者,在使木曾川沿岸交通要地上的富田圣德寺屈服的时候,信长也答应保护寺内町,这才将其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顺便说,这个圣德寺就是织田信长和斋藤道三曾经会面的那个寺院。 信长公记卷首记载:这个叫富田的地方,是个有七百户民家的富贵之处。大坂石山本愿寺向这里派遣“代理坊主”,这里还持有美浓、尾张的守护所颁发的“判形”税赋杂役免除文书,享有特权。 可见,这里也从领主那里得到了“寺内特权”,愈发繁荣起来。 由此可以想见,织田信长意图通过让本愿寺御坊从大坂搬出去,获取对寺内町的控制权,进而掌握具有贸易实力的大坂全境。 如果不把本愿寺从大坂搬出去的话,就毁坏御坊。织田信长所出的“难题”就是这个吧。然而,面对这样的要求,本愿寺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石山本愿寺是第代宗主莲如开创的,这一点自不必说,自京都山科的本愿寺毁于兵火以来,历时四十年,此地已经成为凭本愿寺自己的实力构筑的佛法之城。失去石山,不仅是背弃莲如的遗训,还可能使宗主亲鸾圣人的法脉自此断绝。 在显如给近江中郡信徒的书信中有这样的话:为保开山祖师所创的门派不遭灭顶之灾,望各位不惜性命,恪尽忠诚 离开此地就会导致门派断绝,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本愿寺的危机感。信长出的“难题”,被他们视为对本愿寺和本愿寺信仰之存续的否定。 信长之所以坚持要本愿寺撤出石山,主要来讲有两大战略意义。 首先第一点,让本愿寺屈服,从大坂退出去,可以弱化那些还与各地大名勾结的本愿寺信徒的势力。特别是支持三好三人众的阿波、赞岐的信徒,以及与浅井长政、六角承祯协作的近江信徒。一般认为,他们的背后有本愿寺的指示。 因此若能击败本愿寺,那么本愿寺将失去凝聚力,各地的信徒势力也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一定会陷入各自为战的状态。 信长已经将尾张信徒的中心富田圣德寺据为己有,此外,连接美浓和京都之间的道路上的大津通往京都入口处的近松显证寺、京都大坂往返必经之地的淀川流域的摄津高槻富田教行寺,还有河内招提的敬应寺、枚方的顺兴寺、尾久宝寺的显证寺,这些寺内町都已屈服于信长。信长向他们下发朱印状,保证他们的安定。 这些寺院、道场并未受到破坏,信长是在保证寺院和寺内町存续的基础之上,对其实施控制的。 这样想来,如果本愿寺也服从信长,本愿寺和寺内町的存续也能得到信长的保障。面对统率各地信徒的本愿寺,信长唯独对大坂之地的存续不予认可。 这其实是织田军“武家”统辖天下的逻辑与大坂的信徒、百姓同心自治的中世式的逻辑之间的矛盾。藤木久志提出了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观点,即织田信长的目标是对后者的完全掌控统一nn的成立,岩波讲座日本历史第九卷。 另外,信长的战略目标的第二点,前面已经提到,就是看中了石山本愿寺所在的大坂的地利。 十年后本愿寺从这里撤出,织田信长以此为城郭,将这里作为进攻毛利氏和四国长宗我部氏的据点。我们知道在信长死后,羽柴秀吉也在这里筑城。这里是面朝大坂湾的上町台地最高处的尖端部分,地理条件非常优越。 而且这里还邻近淀川、大和川等河流的入海口,可以作为港口使用。这里已经作为繁荣贸易港堺和兵库之间的新兴贸易港,引起了世人的瞩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