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1章 戒网隐学校4  (第1/2页)
    涂山逃出了昭德学院。    这一切,很明显,是用了计谋的。    这个计谋叫什么名字?叫树上开花、假途伐虢,还是什么别的?    其实,它就叫做狼来了的故事。    故事中的放羊娃,每天都喊狼来了。最初,村民还信他,次数一多,就不信了。最后,真正的狼来了,放羊娃再喊,就无人相救了。    该故事的寓意,是教育孩子们要诚实,不要撒谎,这是百科说的。准确与否,在此不论。    此处只说,涂山把这个故事的内核变通了一下,化作了逃跑的计划。    当然,涂山这个计划,还是存在着一定危险的。    危险在于前几次。    前几次,同寝室学生举报涂山要逃跑,涂山自然可以申辩说自己只是想到外面撒尿并不是想要逃跑,但学校的管教会信吗?    受惩罚是一定的,不管是什么原因,吵醒了管教,都会受到惩罚。    就不知道那惩罚会有多重。    这些,就是该计划存在的危险。    不过呢,这样的危险,涂山必须承受。这是因为,不实施计划,则会在即将到来的时间里,被别人连坐,丢掉性命。    结果,宿舍的管教并没在乎“逃跑”二字,涂山所受的惩罚也没有多重。那就是意外之喜了。    ——    好了,且说涂山跳出昭德书院的院墙。    院墙内,是昭德书院的范围。院墙外,自然不是。但这并不等于说,跳出院墙,就是逃出了昭德书院。    必须逃出昭德书院的势力范围,才行。    这里的势力范围,怎么理解?    其实就是很容易被昭德书院抓回去的区域。    ——    昭德书院所在地的地形,大致上,是一个山谷。    只不过,这一带山都不怎么高,谷也不怎么深,简称坡缓谷宽。    还有就是山脉散乱,成型的山脉,都不怎么长,又称方山丘陵地形。    昭德书院,就在宽达三公里的谷中。    谷中还有一条小溪,那儿也是学生们挑水的地方。    山谷呈南北走向。西面的山脉,长达七十公里。东面山脉,则只有二十公里。    昭德书院是否在山谷的正中位置,涂山就不知道了。    涂山只知道,顺着山谷跑的话,很容易被抓回去,要翻山才行,并且要翻过东面的山。    山上有没有野兽?没有。这也是现代环境污染带来的唯一好处。    黑灯瞎火的,也没有月亮。    平时在昭德书院里也没能吃好,体质体力各方面都不行。    涂山分辨了一下方向之后,跌跌撞撞就上路了。    ——    没走多远,涂山就没力气了。    昨办,只能躺在地面休息。    这一带连庄稼都没有,想要摘菜挖红署来吃,是不可能的。    稍稍恢复了一点力气,涂山就又上路了。    时间不敢拖得太久,谁知道昭德书院什么时候就出来抓人了。    就这样,大约一个小时之后,涂山挪到了东面山脉的山脚。    到这里,基本上就算安全了。    这是因为,这边土壤肥沃,草木丰盛,很容易躲藏。    ——    一条山脉,就像一根树枝,是会有横向枝丫的。    黑夜之中涂山也看不清楚,随便选了一条最近的小山脉,就上去了。    公路翻山过岭的走法,随便搜一下盘山公路,就能知道。    但人的走法,就不是这样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条主山脉,再加几条支脉。    公路要过山,通常会盘山而行。两条支脉在眼前,公路会走中间,再偏向某一侧的位置。    人如果这样走,麻烦就多了。这早因为,那都是坡地。    遇斜坡而横行,还真是横行霸道了。    这种地形,人的走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走两条支脉的正中,那儿坡度最缓。而当支脉走尽的时候,上主山脉,就是陡坡了。行人或攀援而上,或修建盘山小路,就这样硬上。    另一种走法,则是顺着支脉的山脊走。这种走法,一开始就比较陡,但在支脉走尽,上主山脉的时候,坡度又会稍缓。    涂山选择的是后者。    这是因为,黑夜中难以视物,涂山不敢上过于陡峭的山坡。    ——    约三个小时之后,涂山过了主山脉。稍稍往下走了一点,就停下休息,等天亮了。    开玩笑,上山容易下山难。黑夜中下山,摔着了咋办。    不久,天亮了,涂山居高望远,盘算了一下行走的路线,就开始下山了。    由于体力不行,涂山仍然是走走停停。    仗着年轻,恢复得快,约两小时之后,涂山下到了山脚。    至此,才算是真正逃出了昭德书院了。    ——    这边,一眼望去,地形相对平坦,只是略有些许起伏。    这边就有庄稼了。并且还有村庄。    可以向人求助吗?    涂山想了想,否定了。    虽然有一条山脉横在中间,但这边与昭德书院的距离实在太近。    求助于人,万一这边的人把自己送回昭德书院呢?    所以,涂山就躲着人走。    ——    就这么,还不行。    这是因为,涂山的衣服,很刺眼。    是什么衣服呢?是昭德书院发的迷彩服。    时间是几月,涂山不清楚。但稍稍感受一下,就能知道,应该是五六月(公历)。    瞧瞧那些农民,穿的都是轻薄的单衣。自己这身迷彩服,怎么不刺眼。    所以,找了个角落,涂山就把上衣脱了。    ——    脱了上衣,里面是什么内衣?没有。里面就是光身了。这就是昭德书院的标配。    五六月天气,稍热,又不是很热。这种天气,光着上身,略微不正常。但再怎么说,也比迷彩服好些。    偷衣服?涂山想过,但没偷。    此时的涂山,穷途末路。穷途末路的他,自然不会因为法律和道德的约束,而不去偷衣服。    涂山没偷衣物,是因为,担心被发现。    没办法,地形太平了,视线太广了。    四下,到处都是人,很难说哪个角落是无人看见的。    如此偷衣物被人发现的话,以涂山的体力,必然是既打不过,也逃不了的。    所以涂山就这么硬走。    不久,上了公路。    沿着公路走了一截,看见了一些门牌路标。    根据那些门牌路标,涂山在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