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八章 意外的转机 (第1/2页)
李牧现在特想把这些钱全部给取出来,看看到底有多少! 点起的后台数据也发过来了,总收入152万,扣除个税44万和点起抽成26万多,最后还剩下81万七千多。 李牧算是知道为什么那些明星会想法设法漏税了,实在是诱惑太大了。 看了看系统的收入,15万的声望收入,这个倒是不交税和没有平台赚差价。 回去的路上李牧投资的念头又慢慢出现在了自己的脑海中,买房子这三个字出现在了他的脑海中,想了想李牧放弃了这个念头。 是,屯房子基本上稳赚不赔,在这八十多万没有到他卡上时他还坚定不移的认为这是一个好方法,但现在却是未必了。 主要还是时机未到,渝市做为未来西南部发展的主要核心之一现在的优势并不明显,房价也是有高有底。 李牧虽说对于经济上的发展一直不是很关心,因为之前他也没有自己做生意的念头。 但是对于房价还是了解一些的,现在主城七个大区放假从一万多到三四千有高有底,参差不齐,在有的地段一平米到其它区去都能够买四五平,价格波动可以说是相当大了。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第一现在渝市人口还不是特别多,第二就是渝市自成立直辖市之后到现在不过十多年的历史,还处于发展阶段。 第三就是整个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处于相对落后局面,打个比方之前李牧奶奶村里的年轻人打工都会选择去沿海地区,到后来17、8年都选择去了渝市。 也足以证明了这个华夏最年轻的直辖市的发展潜力。 从10年到15年的房价都相对平稳,即使有涨幅也不大,这种情况直到16年开始才有了比较大的变化。 李牧在13年毕业之后在就在江巴区上班了,那时江巴区还比较偏僻,人也比较少,那边的房价从10年的四千多直到16年新开的楼盘也才四千一二的样子,甚至还有了下滑。 但是从16年往后风云突变,从16年到18年出头,房价从四千多直接飙到了新楼盘一万到一万一一平米,直接翻了一倍不止,还有价无市。 几乎所有的新楼盘都销售一空,没点关系拿着钱都买不到房子,就有这么火爆。 要知道在16年的时候许多刚开业的新楼盘可以供买家选择,结果到18年新开业的楼盘都得选用摇号的方式进行购买,李牧也正是在16年年底的时候全款买的房子。 自己存了近二十万加上家里给了四十万,买了一套室内面积不到100平的房子,建筑面积在128个平方,各项登记一办完基本六十万就没剩什么了。 要是换18年在进行购买,当初用60万就能办完所有手续的房子得拿150万看能不能办下来。 对于房价这个东西李牧算是明白了,什么等着它降价啊,它不涨价就已经是在降价了! ZF也不可能让房价崩盘的,主动刺破房产泡沫代价太大,具体情况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岛国已经为华夏做了示范。 即使这样在现在还有许多岛国青年买不起房,东京的房价即使在全球来看也是拍的上名次的,许多人靠在网吧包月来节省生活成本。 总有些人说再过几十年房价一定会降,李牧觉得可能性不大,首先华夏庞大的人群基础在这摆着的,未来肯定还会大量的往城市聚集,这是必然的。 教育,交通,医疗,生活水平这些都将是推动城市化的必要条件。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除了少量的人外,大部分人的主要经济来源也会在城市里,孩子你要么带在身边,要么放在老家和父母在一起。 首先把孩子带在身边就得先解决孩子的上学问题,在当地没有房产上学是很困难的,有些人想法设法的就是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好一点的学校去,结果发现有时候连找关系都找不到这才是最可悲的。 毕竟城市里面每个区域划分给的学校也是不一样的,学校最主要的还是优先解决辖区内的孩子上学问题,等把这些孩子先报名了再来考虑其它地方的孩子,每一个名额都很宝贵。 这也导致了有可能两家小孩就隔了一条街道二三十米远的距离,学校却相隔几公里。 李牧反正见识到很多同事买房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上学,其它提升生活品质倒是次要的。 放在老家的缺点也很明显,和父母之间的代沟不说,让爷爷奶奶带孩子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一但管教不好,未来孩子的品德将让父母很是头疼。 还有就是教育水平了,以前李牧上学时是没有幼儿园的,直接就是学前班,但是在奶奶村里的小学一个班级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