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八章 改良弓箭 (第2/2页)
,你这父亲做的也太没原则了吧?你儿子要留下听军国大事,你就让他留下了?还什么野路子会跟李靖的兵法媲美?你拿你乳臭未干的儿子去跟那大*方第一人的李靖去比?你也太瞧得起你的儿子了吧?刚才那些小手段小心思也就是一说,能执行得怎么样还不知道呢?这就让他说军事的事情?但李宽接下来的话就让在场的人蒙圈了,只听那李宽不服气的说道:“卫国公李靖的兵法?也许没儿臣的有效呢?他就是怕老婆的人,我师伯一瞪眼,他就瓜怂嘞。”这话让李世民心里也暗爽一下,大*神惧内,嘿嘿,还让小辈儿看见了,这你李靖也太不小心了,但李世民却不能给李宽你们明显的撑腰,于是就说道:“宽儿,不得无礼,妄论我大唐的国公,朕要你平时多学礼仪,这会儿怎么忘记了呢?再说了,你是师伯是何等人物啊?卫国公害她,也在情理之中嘛。恩,杜卿你先开始说吧。”三位臣子在心里想,这是他李宽不懂礼数,还是你皇帝揭李靖的短啊,算了还是说正事吧,你们父子都是一丘之貉。 杜如晦首先开头说道:“陛下,义仓之粮日渐续满,各道州县的春耕之种已下,如无旱蝗之灾,秋收粮草丰足,指日可待。然,兵甲武器打造已然库存成批,征战物资都已在准备中,府兵在加紧训练,十六卫的将军都在整军,都可在年底达到陛下先前的要求,征伐之日不远矣。战马也征集基本完毕,府兵内骑兵的数量也有所增加。唯独弓矢的作战消耗量巨大,虽然战后可以回收一些,但命中杀伤力不理想,箭头损耗严重。能开三石弓的神箭手在骑兵作战之时也没有太多的建树。但作战的弓矢都在准备之中,虽略显不足,但也可一战。”李世民听着杜如晦的汇报,算是有了了解,他这就是要做到心中有数,省得临阵再去想那些挠头之事,现在大唐征伐突厥是肯定的了,连战后的问题都已经在考虑了。但大唐的底子薄,准备得说是充足,然而却有点捉襟见肘,拆东墙补西墙是肯定的了。李宽听了半天,没说什么具体的大事啊,这跟自己的小八卦心理预期也不相符啊,弓矢损耗?也就是箭呗?没箭怎么去草原作战啊?不行,这如同作战的时候没远程武器,怎么战啊,要形成机动作战能力,就得有远程武器消耗对方的有生力量啊。没弓矢怎么行啊。支一招?试试吧,在君臣皱眉的时候,李宽站在杜如晦身边,问道:“杜伯伯?嘿嘿,小侄请问这弓矢是数量少?还是弓的力量小?还是别的什么啊?损耗?箭头杀不死人吗?”杜如晦愣了一下,马上就要吹胡子,这小娃娃,硬是要留下来听军国大事,这傻傻的样子,分明就是啥啥都不懂嘛,本想奚落李宽一下的杜如晦,又改变了心思,你不是说有野路子吗?那就说来听听,杜如晦就说道:“四处征战,弓矢损耗严重,补充起来很是麻烦,后军辎重的压力大,就会影响作战,很多弓矢没怎么发挥到杀伤敌人的功效就损耗掉了,而且战后收集回来的多数都用不了。不能在短兵相接之前多杀伤敌人,我关中男儿的性命,唉,可惜啊,可叹啊。”杜如晦说得很是伤心,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也唏嘘不已。李宽一听,啊?难道这个时代没带放血槽的弓矢?李宽一想,能开三石弓的神箭手都发挥不出来,那是弓的问题吧?李宽这才想起李世民送他的宝弓都是长弓,唐朝有长弓、角弓、稍弓和格弓。相对后世的先进单兵作战的远程武器来说,在那个时代算是很强的了,但力气小的人,发挥不出弓这一远程武器的作用,所以弓矢大多是浪费了。于是李宽就走到李世民的桌案前,想找个笔使,但他平时都是用炭笔的,这毛笔也不会用啊,凑合吧。李世民看自己儿子在自己桌案上找东西,一问是找纸笔,估计是有用,就把纸笔递给了李宽,李宽画了几个简单图样,虽然不美观,但边画边对李世民说道:“父皇,儿臣就简单的说说,您先理解一下就可以,让铁匠打造这铁质的滑轮,四弟那里有具体的图样,安装在弓的上下两端,加副弓弦来回驱动,再在弓的尾端安装主弓弦,副弓弦带动主弓弦来用力,并且弓体采用反曲形状,这样能开一石弓的人的力量就能开普通三石弓的,那神箭手就能开这样的复合九石弓,省力,而且再用三棱透甲箭配合放血槽的箭杆,敌人即使没有被射中要害马上死,流血也让他基本失去战力了,另外可在箭头长期泡水让其上锈,中箭之人会得箭裂伤(破伤风),就算不马上死也活不长的。”等李宽说完之后,李世民激动的抓住了李宽的胳膊,先是小声问了问李宽:“可行?”李宽先了愣了一下,点头微笑着说道:“比那味美的鸡rou都可行。”随后父子二人哈哈大笑。直接把下面的三位臣子笑蒙了,这父子二人又搞什么名堂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