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四章 赵长天是大傻瓜?  (第2/2页)
个小的环节,对纯化效果影响不会太大;萃取很重要,但最有影响的不是仪器,而是萃取的条件。先进的仪器虽然好,如果没有合适的提取条件,其结果与老的仪器差别也不大。”    “听毛科长说,北华制药购买了你们厂的青霉素菌种,效价能达到35000U/mL,现在正在发酵的就是这个吧?”田中盛一看着正在运转的发酵罐,目测体积大概为80L左右,其他几个罐也差不多,估计一次生产最高能达到一吨的产量。    明明是友情赠送,居然说成是买的,赵长天扫了毛利群一眼,后者嘿嘿的干笑两声,这不是为了平衡其他厂家的心理嘛。    “没错,那个菌种确实是繁昌制药开发的。”赵长天的回答有些避重就轻。    “效价很一般,不过纯度很高,能介绍下吗?”曼奇尼问道。    “好,全部流程包括预处理、过滤、萃取、洗涤、反萃取、结晶、过滤、干燥,最后得到成品。”赵长天流畅的回答。    “……”曼奇尼一时无语,纯化的流程全世界都是相似的,可不同的厂家各有各的不同之处啊,我要听的就是那些不同的细节好不好。    出于对意大利足球的喜爱,赵长天加了几句:“比如采用10℃以下低温过滤,回收得率能达到90%以上,萃取的时候调节pH为3.0,进行常温二元多次萃取,则萃取收率为85%左右。”    第一点没啥,低温过滤提高得率大家都知道,可第二点……    田中盛一立刻反驳道:“青霉素在高温下容易降解,所有药厂都是在低温5℃、pH2.0的条件下进行萃取,你这个参数是完全错误的,对吧,曼奇尼部长?”    没错,曼奇尼点头支持,他们公司也是采用这个条件。    “高温容易降解,可低温增加能耗以及乳化啊,pH提高后,相应的提取温度也就提高了。”    “可是北华制药就是采用的常温下pH3.0啊,提取纯度达到99%。”毛利群插了一句话,提供有力证明。    “……”田中盛一沉默了一会,问道:“你们用的是什么萃取剂?”    这个涉及到了核心问题,赵长天笑道:“看了这么久了,不如先出去坐会,休息休息再交流吧。”    “我不累,接着看吧。”田中盛一打开纯化车间的门,使劲嗅了嗅,好像是酯类萃取剂的气味,乙酸丁酯?似乎还有其他的。他是老手,只要闻一闻空气中的气味,就能立刻判断溶剂种类。    “我也不累,赵副厂长,能方便透露萃取剂的种类吗?”曼奇尼想了想,觉得这样问似乎太不绅士了,又说道:“不用直接说名字,大概的范围就好。”    RB问赵长天懒得回答,不过曼奇尼问的话,赵长天大方的回答:“乙酸丁酯和另外一种酯类。”    “哇哦,这个华夏人好大方啊!这么重要的参数随随便便就说出来了。”    “常温的话,应该是25℃pH3.0,乙酸丁酯作为萃取剂……天啊,以前怎么没想到,回去赶紧试试。”    “另外一种萃取剂是什么?不如再问问他,看会不会透露?”    “没那么傻吧,全部透露的话,这个华夏人就是超级大傻瓜啦,等于白白送钱给我们哦。”    “也不枉费我们千辛万苦跑一趟……”    “没多苦吧,好吃好喝的,我觉得挺舒服的……”    ……    RB人和意大利人叽里呱啦交头接耳讨论了半天,太重要了,光这几个参数,这趟汉江之行就来得值了。    怎么他们似乎很在意这个问题,马福田搞不明白,低温和常温,pH差了1,很重要吗?    文科生的大脑完全不会核算经济问题,光是温度提高10℃,全年的冷却费用就能节省300多万,加上pH提高1省去的酸量及运行费,及采用乙酸丁酯提高的得率,等于全年可帮助他们节省五百万元的费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