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六章 平野伯 (第5/6页)
“自是可以的。”郑伯爷很爽快地答应了,不过,郑伯爷还是指了指面前的画板,道:“且容我稍后可否,还差一点。” 屈应伦看向了画板,画板中是公主此时站在行台上的形象,惟妙惟肖。 “当然可以,多谢苏先生赏脸,我屈氏,感激不尽。” 对于屈氏而言,论“文”方面,真的没有谁比苏明哲这个姚师高徒更合适的了,再加上屈氏人也知道就连摄政王都很赞叹苏明哲的才华,所以,自然而然地,就将原本准备在“文”上压车的人选给过掉了。 而对于郑伯爷而言,这真的是瞌睡了给你送枕头,因为,他本来就要上车的,现在,连借口都不用找了,还能更从容一些。 所以,不仅仅屈培骆是好人,人屈氏全家上下,都是好人。 贵,是一名百岁老人上去了,她是田家的老祖宗一般的人物,长寿是一点,还有一点就是她一生共诞下了十四个儿子,而且全部活到成年,无一夭折。 屈氏选择她还有一个理由,因为你没办法选出一个在身份地位上比公主还要尊贵的人上去帮忙压车,所以干脆选另一条路线。 比公主身份尊贵的,有,比如摄政王,比如郢都皇宫里的太妃或者太后,但问题是你能请的来么? 就是摄政王,屈氏的人也没见到他在今天出现,其实,很多大贵族在看见皇族禁军出现在这里后,都猜测出了摄政王应该来过这里,虽说没看见摄政王本人,但没一个人敢去询问。 怎么了,来问摄政王的行踪,是想刺君么? 其实,郑伯爷觉得,范家的那位老祖宗才是最合适的贵,但想来依照范家那位老祖宗的性格,是断然不敢出现在今天这里的。 那位百岁老妪下来了,走路颤颤巍巍的,这一番折腾再加上正装上妆,大概要耗费掉不少精力吧,但屈氏有命,田家肯定不敢违抗。 武,则曾跟随过屈氏太爷,也就是屈天南的父亲征战沙场过的一位宿将,只不过人年纪也大了,也不带兵了,但他毕竟是屈氏里战争经历最丰富的的一个了,所以他上去了。 等他下来后, 屈应伦就又来到郑凡身边。 郑伯爷将最后一笔添上去,对屈应伦拱手行礼,随即一挥衣袖,走上了行台。 上去时,郑伯爷还特意看了一眼站在行台前方仍然在接受行贺的公主殿下。 心里想的是: 嗯,这盛装正面看起来,确实很赞;但从背面看上去的话,是真的太遮掩身材了。 “苏先生,您请。” 孙公公主动拉开帷幔,示意郑伯爷进去。 “多谢公公。” 郑伯爷走了进去。 里头的空间,很大,这种规制的行台,平时,皇帝可以坐着它巡视天下,战时,则可以在这里摆上地图或者沙盘和众将一起谋划。 “小成子,给苏先生奉茶。” “是。” 赵成端着一杯茶走了过来,递给了郑凡。 郑凡接过茶杯,直接走到正中央的榻子上,坐了下来。 孙公公见状,眉头微皱。 其余人上来压车,只是喝个茶,再在里头转悠一下,意思意思也就行了,但这位来自乾国的苏先生,怎么就真的坐下来品茶了? 而且,孙公公觉得这位苏先生的坐姿,给他一种很不和谐的感觉。 楚人好浪漫不假,但楚国贵族,也最讲究礼数,吃坐行睡,其实都有讲究; 而乾国的君子,在孙公公认知里,应该更注重这种礼节才是。 但眼前这位苏先生坐在那儿,却让他怎么看都觉得不适应。 因为, 郑伯爷不是很拘束很正规地坐着, 而是端着茶, 大马金刀地坐在那儿。 什么苏先生, 什么姚师子弟, 现在, 可以挥手说再见了。 郑伯爷用杯盖刮了刮面上的茶叶,轻轻吹了吹,喝了一口。 孙公公一开始没说什么, 但等了一会儿, 见苏先生茶都要喝完了都没起身的意思,而外头,公主的接见已经结束了,都要开始准备宣读太后懿旨了,这苏先生居然还不下来。 这要耽搁时辰的啊! 孙公公马上向郑伯爷这边靠近了几步,赔着笑脸道: “苏先生,这该下………” 郑凡微微抬起头, 看向孙公公。 同时,魔丸在此时也解开了对郑伯爷气息的屏蔽。 孙公公当即心里一蹬,身形下意识地后退了好几步,直娘贼,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双眼睛一看向自己,自己居然吓得心里直发慌! 讲真, 阉人毕竟是阉人,宫廷生活给了他们很丰富的生存智慧,但一直被圈养的他们,在气势上怎么可能和沙场宿将来抗衡? “干爹,干爹怎么了。” 赵成马上上前,搀扶住了孙公公。 孙公公好不容易站稳住了,有些狐疑地看向郑伯爷,道:“苏先生,苏先生,时辰要到了,还请………” “是啊,干爹,时辰要到了。” “噗!” 孙公公身子猛地一颤,有些不敢置信地低下头看下去,发现有一只匕首,已经刺入了自己的心脏,而握着匕首的这只手,是自己这个新收的干儿子的。 “为……为什么会……为………为什么………” 孙公公真的想不通, 为什么在这个时候,为什么在这个地方,为什么自己的干儿子,要杀自己? 为什么!!! 赵成将嘴凑到孙公公耳边,小声道: “干爹,儿子谢谢干爹这些日子教儿子的道理,儿子会受用一生的,同时,儿子也一直记着干爹的教诲,比如,干爹说过,在宫里最重要的,是要跟对主子。 干爹啊,替儿子高兴吧,儿子选了一个很厉害的主子。” “你………” 孙公公手抓着赵成的手腕。 赵成深吸一口气,他其实很敬重这个老公公,他也没想过自己会这么早就要拿刀子捅向他。 但他没得选,他当初为了活命捅了自己,现在,也一样是为了活命,继续捅出去。 孙公公中刀的刹那, 里头十多个太监中,有一半忽然抽出匕首捅死了身边的同伴,一时间,行台内部,血腥味开始弥漫。 但因为里面焚了熏香,所以一会儿就又被压制住了。 郑伯爷倒过茶杯,将剩下的茶水浇在了面前的一座熏香炉里, 缓缓道: “和她说过了,我不喜欢熏香味儿。” 随即, 郑伯爷放下茶杯, 双臂摊开, 道: “替本伯披甲!” …… “苏先生怎么还没下来?”屈应伦站在自己大侄子身边自言自语道。 屈培骆倒是不急,反而解释道:“说不得诗兴起来了,在里头写诗呢,乾国文人都这样。” 屈应伦闻言,点点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