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六十九章 反击,从现在开始! (第2/3页)
舅哥,也就是你们大楚的摄政王,但………” 郑伯爷低下头,看着依旧将刀横在脖子上的屈培骆, 继续道: “我有种感觉,你们的王上,在借刀杀人。” “呵呵,哈哈哈哈哈……………” 屈培骆笑了起来, 道: “我还以为伯爷您想说些什么呢。” 摄政王,昔日的四皇子,他的雄才大略,各家贵族,其实是心服口服的。 所以,屈培骆不认为摄政王会如此目光短视,值此国破之际,依旧行这种亲者痛仇者快之事。 “我就是有这种感觉,真的,或许,你觉得我是在骗你,在挑拨离间,如果你觉得我会用这般低级的手法来离间; 嗯, 那就是吧。 其实, 我也不知道你们的王上,他的底气,到底来自哪里。 用不了多久, 很可能现在已经开始了。 我大燕靖南王爷将率数十万铁骑,无视镇南关,直接打入楚国本土,入上谷郡,进楚地腹心。 年尧, 他能拿什么拦? 失去粮道的他,只能领着楚军在关内当一支孤军,他要北上,随他去,反正晋东之地除了我雪海关外,早就被连年战乱打烂了,他能在晋东搜刮到一担米,我算他厉害。” 一旦靖南王大军出动,无视镇南关内外的楚军,那么,年尧的局面就尴尬了。 要么,继续当缩头乌龟; 要么,只能强行出来决战; 没第三条路。 因为他连极限换家的可能都不存在了。 而燕军,将完全掌握这场战争的主动权; 让田无镜来打顺风仗, 想想, 该有多恐怖。 “伯爷你可知,若是我今日不自杀,日后史书,会如何记载我?” “史书,不会为小人物留太多的笔墨。” “呵呵呵………” “他日,我大燕若是能一统诸夏,你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就算是你殊死抵抗了,可能千百年后,史书上会留下六个字的评价:破坏民族融合。 天儿, 不早了, 早食的时辰快过了,弟兄们还都饿着肚子呢。 你也麻利点儿, 是抹脖子还是弯个膝盖, 咱来个痛快话。” 屈培骆没把脖颈上的刀放下来,而是道: “其实,我不想死。” “我知道。” “但您,似乎一直在逼我去死?” “一个不想死的人,就算是站在悬崖边,对四周喊一万遍不要过来,过来我就跳下去,他也不会跳下去的。” “辛苦您了,对我浪费这般多口舌。” “没事,作为胜利者,在这会儿,吹吹湖风,和自己的手下败将聊那么几句,其实,心里挺惬意的。” “那我还真是有幸,能让伯爷您舒服了?” “这儿是楚地,可不是晋地。” 屈培骆将刀放了下来, 丢在了地上, 道; “我饿了。” 郑伯爷弯腰,将那把马刀捡起,递送向了郭东。 郭东将刀接住,激动地抚摸着刀把,一遍又一遍。 郑伯爷指了指远处站着的四娘, 道; “没听到么,去寻些吃食来,咱屈公子饿了。” ……… 饭食,谈不上多精美,但也算是可以了。 现擀的面,腊rou,还有鱼汤; 搭配得有些不伦不类,但四娘手艺很好,做出来的,也是有滋有味。 郑伯爷和屈培骆相对而坐,一起进食。 郑伯爷进食时,很是随意,咀嚼的动作也很大,一是他本就是那种自己追求自己舒服的性子,二则是自打见过镇北侯在御花园里烤羊腿和靖南侯坐门槛上的随意后,郑伯爷也就“入乡随俗”了。 屈培骆吃得很优雅, 以前郑伯爷也看过人家茶道花道,总觉得有些做作,现在看着人家真正的贵族公子哥进食,嘿,还真有种柔顺的美感。 真正的贵族,不是靠名贵餐具和食材衬托自己的身份,而是能将粗茶淡饭吃出世上珍馐之感。 “楚人就是规矩多,吃个饭,也这么多的道道。” 屈培骆轻轻放下筷子, 道: “公主不这样么?” “她知道我不喜欢这些虚头巴脑的,所以不会在我面前这般。” 屈培骆点点头, 习惯了。 少顷, 外面传来了通报。 林荣部派来一个人,张煌部也派来一个人,大河镇的左路军也派来一个人。 按照楚地的规矩,一场大战之后,若是有贵族被俘虏,那么,得先让贵族家里人来“验货”。 确认是否幸存,确认是否全须全尾; 接下来,才会走流程,是用金银赎买还是在其他地方上选择退让,以换取自家贵族的归来。 本来, 这是燕楚之战,双方早就杀红了眼了,哪里来得那么多的规矩?谁又愿意跟你讲这些规矩? 但郑伯爷还是哨骑去跟这三部打了个招呼, 嘚, 先别急着动手, 你们家少主被我生擒了,来瞅瞅吧。 规矩这东西, 说白了, 当你有凌驾于规矩之上的实力后, 对你有利时,它是规矩; 对你不利时,她就是个屁。 那三支兵马派来的人,应该是真正的心腹,甚至按照楚人喜欢豢养死士的传统,应该是真正的死士。 当然了,郑伯爷身边的亲卫,其实也和死士差不多了。 这类人,不怕死,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被收买,平时又基本待在主将身边,见过大人物,所以由他们来验货,最为稳妥。 郑伯爷这边和屈培骆还在吃着饭, 那边,三个人就进来了,进来后,都跪伏在了地上,然后抬起头,看着屈培骆。 随后, 三个人分别和屈培骆说话,看似是问候,但里头也有着机锋。 屈培骆都很正常地应答了。 随后, 取下了自己身上的印信,手写了三封简单的信,用了印,交由郑伯爷看过后,才分入三人手中。 这三人马上离开,回去汇报各自主将了。 屈培骆一边喝着鱼汤一边道: “伯爷下一步打算怎么做?” “你那三支人马,能收服不?”郑伯爷也不客气,之所以留着屈培骆,还不正是因为那三支兵马。 屈培骆笑了笑, 道: “大河镇上的左路军是个什么情况,可能伯爷您比我更为清楚。张煌,是我的嫡系,他会听我的号令的,至于林荣,他不好说,但他应该不会与我为敌。” 这么一算,左路军加上张煌部的先锋军,合计,也能有一万出头的伪楚军了。 “想好了?”郑伯爷问道。 屈培骆点点头,道:“既然怕死,还有什么好多想的?” “前几年南下乾国时,有个乾国第二剑,叫袁振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