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五十一章 小侯爷 (第1/2页)
陈家村,又被称为陈家庄,庄户们,以捕鱼种田为生; 村口小码头,此时正聚集着一大群乡亲,台子已经搭好,左右上后都有布帘遮挡,中间坐一中年说书先生; 先生姓周,本是个四里八乡的一个买卖人,后做生意亏了本,干脆拉起自己儿子一起,做起了说书先生的行当。 他嘴皮子本就好,外加见多识广,城镇里头,他不去,专挑这种人口多一些稍微富余点的村子开场。 书分两道, 午饭后一场,晚饭后再一场,自己和儿子两顿饭,就有了着落,临走前,还能按例从族长那里得一笔辛苦钱。 钱不多,但毕竟只是费点口水事儿的买卖,偏偏这口水在外人眼里,他分文不值,也就算是无本买卖了吧。 午食,是在族长家吃的,吃完了后,村民们早就将台子搭好了。 周先生拿二胡,往台子中央一坐,他儿子拿木鱼,坐其身后。 简单的乐器,只为顺个情绪,其儿子再在合适时候捧个哏,这故事,也就能说起来了。 其实,这活计干到现在,其肚子里的那点货,早就抖落得干干净净,所以,时不时地,他得去一些城镇上的大茶楼里去听故事, 用周先生的话来说,这就叫进补。 进补回来的,还得自己绘声绘色地进行加工。 受众不同,村民们对外界的事儿自然没有城里的人敏感,只要精彩,大家必然喝彩连连,甚至,同样的故事愿意让你在这里连讲个两三天都不稀奇。 “呔!” 周先生一拍巴掌, “诸位可知我大燕伐楚一战,攻破那楚奴国都颖都那一夜,到底发生了什么?” 儿子:“发生了啥?” “呵,那一夜,颖都上空,出现了一头如鲲鹏般大小的火凤之灵,其身形,比整个颖都城都要大许多。” 儿子;“嘶!!!” 下方一众听书的村民们也都一齐倒吸一口凉气。 “随后,平西侯爷骑着貔貅策马赶来,自颖都城南门外,飞身而起,与那火凤之灵展开惊天大战! 那一战, 可谓是打得山河变色,日月无光………” 陈仙霸背着一个老儒生来到了码头外围,老儒生手里揣着炒花生,自己吃两颗,再剥一颗丢身下陈仙霸嘴里。 “老头儿,你说,我多亏啊,你给我起这么个名字,我还得伺候你。” 陈仙霸一直对自己的这个名字,不是很满意;因为在当地方言里,仙霸仙霸,和本地人对水里王八的称呼很相近。 因这个名字,陈仙霸打小可没少被同龄孩子嘲笑,现在倒是好多了,他长大了,体格大,能揍人了,就没人敢再嘲笑他名字了。 “嘿,你懂个屁,有人命格不好,怕不好养活,所以取贱名儿,希望顺点儿地气撑着不会夭折; 你呢, 你小子命格太好,过犹不及,就得取这种肆无忌惮点儿的,好去宣泄一些,否则得小心撑死。” “撑死多好啊,我这辈子,可还没正儿八经地吃过几顿饱饭呢!” “驴啊,真渴着让你顿顿吃饱,你爹妈不得都饿死啊。” 陈仙霸的绰号,叫驴,和他大名儿一样,都是老儒生起的。 这时, 陈仙霸看见听书外围,陈阿飞正搀扶着他那瞎了一只眼的婆婆走来,应该也是来听书的。 “阿飞。” “驴哥!” “滚,去去去!” 陈仙霸无比嫌弃地嚷嚷着。 随后, 两个年轻后生娃分别将自己身边的老人安置在了一起,找了一节木墩子,让他们坐着。 陈仙霸拽了拽陈阿飞的肩膀,道; “走,跟我去沟里打两条鱼去。” 冬日里打鱼,得看技术,而陈仙霸无疑是此中好手。 “你不听先生说书了,可是在讲着你最喜欢的平西侯爷的故事哩。” “都听了几遍了,不听了,还不如去打两条鱼实在。” 陈仙霸是想听的,平西侯爷的故事,他是百听不厌。 可问题是他知道,阿飞前日为了给婆婆抓药,又典当出了一些东西,陶陶罐罐的不值钱,但谁叫阿飞家家底子本身就薄呢? 一起长大的发小,在这个时候,他觉得自己应该帮一把。 陈阿飞有些遗憾地扫了一眼码头台子上还在唾沫横飞的周先生,他其实也是喜欢听故事的,但也只能点头道: “好嘞,可以喝鱼汤喽。” 陈仙霸就走在前面, 陈阿飞跟在后头, 阿飞的右腿瘸的,走路有些摇晃,但胜在年轻,依旧能跟得上。 待得俩小子离开后, 木墩子上坐着的俩老人, 老儒生先是从兜里取出了一枚玉佩,递交给了老婆婆: “前日里当去抓药的,我给赎了回来。” 老婆婆摇摇头,没收, 只是淡淡道; “不值钱的破玉罢了,您若喜欢,就收着耍,不喜欢,就丢了吧。” “真不要?”老儒生再问道。 “您应该懂得,不受嗟来之食的道理。” 老儒生叹气道: “懂是懂,但我这辈子,还真很少见过特意来受苦的,我不知道阿飞这娃儿到底是什么身份,但我知道,以你的本事,断不至于让他一年四季穿破衣服,吃喝都一直是个问题。” 老婆婆闭上了眼, 道; “这世上,您不懂的,我不懂的,太多了,既然搞不懂所有,那么,不懂就不懂吧。” “哎,成。” 老儒生将那块玉收了回去,又伸出手,搭在了老婆婆的手腕上, 老婆婆没反抗,任凭其帮自己诊脉。 “脉象平稳正常。”老儒生道。 “这世上读书人,大多都有一个毛病,那就是读了几本兵书,就觉得自己是儒帅了,读了几本医书,就觉得自己是名医了。 老婆子我的病,不在身上,而在心底。 身上的伤,其实好养,但心头上的病,却最是消磨人。” “这听起来,像是炼气士喜欢说的调调。” 老太婆不说话了,像是在安心地听着前头台子上的周先生讲故事。 但老儒生却还是止不住地继续道: “谢谢。” 老太婆眼睛眯了眯,看向老儒生。 老儒生伸了个懒腰,随后继续剥着花生,缓缓道; “就先前,阿驴才刚问过我,为何给他取这个名字,我说,他得借这个名字,去散一散; 但实则, 就一个名字罢了,说破了天去,又能顶得了多少作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