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七十二章 本王,领着你走 (第2/3页)
坐了好一阵子,见老田还在那儿闭着眼,郑凡就干脆侧躺下来,情不自禁地打了个呵欠。 山风不时吹过,对普通人而言,泛着凉意,但对于练武之人来说,却是恰到好处的舒爽。 迷迷瞪瞪间, 郑侯爷也闭上了眼。 老田可能是在想事情,亦或者是在放空自己,最起码,是在冥想; 郑侯爷,则是真的睡着了,且因为睡眠姿势的不规矩,还打起了轻微的鼾。 虽然山风徐来,吹动植被也会发出“沙沙”之响,但这块地方,也就田无镜和郑凡两个人,以动衬静之下,还是很明显清晰的。 田无镜睁开了眼, 看见眼前这位睡得正香, 微微摇头, 嘴角也露出了一抹笑意。 掌心摊开, 一股柔和的风意袭来,卷起一侧的藤蔓,轻轻盖在了他的身上。 他田无镜是自灭满门的魔头, 大燕民间,风评也是极差; 哪怕他立下了赫赫军功,但就连小茶馆里的说书先生,也会在一段故事讲完之后,侧面点一下,古往今来,此番形状,难有善终者。 靖南军上下,在其面前,无不恭恭敬敬,大气都不敢喘; 可就他, 偏偏在自己面前, 能胃口更好,睡得更香。 像是个孩子,找到了真正的踏实。 其实, 确实是这样。 一觉醒来,新的世界,新的风物,外加身边一群性格各异的魔王。 一切的一切,都是陌生的; 郑凡为何不惜一切地在自己府邸里收拢高手,保持戒备,无他,缺少安全感罢了。 但在靖南王跟前时, 郑凡就会自然而然地放下一切戒备。 这一觉, 郑凡睡得时间不长,也就半个多时辰。 醒来时, 却觉得神清气爽,极为满足。 掀开自己身上的草甸子,郑侯爷坐起来,伸了个懒腰。 前方, 有一道身影,立在悬崖边。 还没看完风景啊, 郑侯爷揉了揉眼睛,想着是不是再睡一觉。 “郑凡。” 但很可惜, 虽然是背对着这边,但身后是什么情况,自是不可能瞒得过田无镜。 “在。” 郑凡爬起来,走到田无镜身后。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你当初,是怎么想到写出这么一句来的?” 这首,在燕军,不,确切地说,在其他国家的军中,极为盛行。 因为词中所透露出的,不仅仅是悲壮,还有身为军旅儿郎奋发**,一雪前耻的慷慨激昂。 这个基调, 倒是不符合这几年一直在对外战争中不断胜利的燕军, 更符合被燕军打败再打败的楚军乾军的心境。 流传自那一辆马车,当时马车内坐着四个人。 陈大侠、造剑师, 还没封侯的郑侯爷,再加大楚摄政王。 因为摄政王对这首词很喜欢,且当时郑凡的身份是姚师的关门弟子,在那个年代,文豪为权贵赋诗,权贵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文豪宣扬,这是理所应当的规矩。 且这首诗创作的背景,是玉盘城下,楚人被杀俘,含羞受辱地低下头,签订和约。 所以,这首词,很快被宣扬了出去,但就是摄政王也没料到,不久后,郑凡就撕下了伪装,抢走了他的亲meimei。 覆水难收,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这首词,也流传到了燕国,但里头的“壮志饥餐燕虏rou”,自然是被改掉了。 燕国朝堂不兴文字狱,且这种随机变通,外加后续的发展,当事人摄政王的难得糊涂,着实让燕人百姓以及权贵们,都舒爽不已。 据说,燕皇曾诏赵九郎,让其将这首词誊写下来,挂在了自己的御书房内间,也就是帝王办公后休息的地方。 上次进京,郑凡是进过御书房,却未得进内间,所以也不清楚这个传闻到底真不真实,自是无法确定,燕皇陛下,是否也是自己的粉丝? 而田无镜的这一问,则显得很是自然,因为他是懂得郑凡心性的,诗词,皆歌以咏志,这首词,则更为清晰,但怎么都不像是郑凡的心境依托。 “王爷,诗词之道,只是玩物罢了,我以前就曾和王爷您说过的。” 以前,田无镜不是没有问过类似的问题,郑凡自是不可能说自个儿是抄的,只能用这种更高端的理由去搪塞。 姚子詹就曾拿到过不少流传出的“平西侯诗词”,看完后,气得吹胡子瞪眼,甚至用家乡话开头,骂了句: 有辱斯文,有辱斯文! 文章诗词本是雅事,你一个武人写就写了,写得好也就罢了,还偏偏故意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将这件雅事弄成了你的随手涂鸦,这还让别人怎么玩? 具体地说, 这还让他姚子詹以后怎么蹭吃蹭喝? “我很喜欢这首词,很有共鸣。” 郑凡下意识地咽了口唾沫。 别, 哥, 这首词的原作者,下场可不怎么好。 “王爷,我最近又做了一首,很应景,写的,正是此时,您要不要听听?” 郑凡觉得,自己有义务将老田从满江红的情绪之中给拉出来,可千万别再共鸣了。 田无镜转过身,看向郑凡, 道; “你的诗词,不看人或者与你不熟的话,那真的是极好的。” “………”郑凡。 “不过,也不妨碍诵来听听。” 郑凡点点头, 背诵道: “待到秋来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上京,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诗的主题,就很简单清晰直接了。 等我牛逼了,全给你们干翻! 田无镜闭着眼,品了一会儿,道: “还好我知道你善于诗词之道,纯当玩物,若是他人写的………” 郑侯爷小心翼翼地问道:“就会被咔嚓?” 田无镜摇摇头,道: “过刚易折,单纯求个痛快,不留余地,那么,难免落得个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 郑凡张了张嘴,可不是咋滴。 “做事,做人,不到万不得已之下,都得留一份余地,这一点,你一向做得很好。” “王爷,这话您说错了吧,我这人,一向喜欢斩草除根。” “念在心里,不在外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