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七十八章 战利品 (第2/2页)
力,所以,看上去更像是乾军在对燕军礼送出境。 大皇子和李良申调动南望城兵马和乾国三边进行着反复地摩擦,使得乾国三边的祖竹明无法调兵南下; 梁地乾军精锐已经向南迂回,打算从南面归国,罗陵的一部还在继续吊着他们,可以说,那支精锐,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禁军主力,被官家带回上京,安抚局面。 这般抽成之下,乾军固然还能继续组织起不少的兵马,看似也是“人多势众”,但实则厢兵郡兵为多数,战斗力不是可忧,而是彼此都心知肚明到底能有多拉胯。 几番兑子下来,当郑凡身边的兵马聚集到一定规模后,除非再一猛头主动钻进乾人的包围圈,否则,基本是平安的。 这两座城,为何能让赵牧勾如此激动,因为它是乾国在北方,向三边输送军需的中转之地,也就是三边的大后方后勤命脉所在。 很显然,平西王爷是打算在离开前,顺手发一笔小财,也算是回去给燕国填补上一些亏空。 至少, 能给小六子,减缓那么一丢丢的压力吧。 乾国的礼单上,其实就是“赎金”,但这赎金,被分期了,其中,更有不少隐性地存在于和晋东平西王府日后的贸易之中。 但郑凡不是容易被哄骗的小白,能捏拿在手里的,才是自己所需的。 金银财宝,其实现在不是很看重了,陈阳这一部归来时,虽然为了赶路,没有大车小车地赶着劫掠品,但每个士卒兜里或者战马的马鞍袋里,多多少少地,都鼓囊了不少。 郑凡看重的,是粮食。 承平年间,粮食其实很廉价,和奇珍异宝,可谓天壤之别,可偏偏这东西,要在对的时节播种更要在等待一段时节后,才能收获,没办法空手变出来。 粮,是眼下大燕,最迫切最想要的,可解燃眉之急。 郑凡挥挥手, 陈仙霸将赵牧勾提出了帅帐。 郑蛮则傻愣愣地问道; “王爷,乾人会同意么?” 平西王瞥了郑蛮一眼, 道; “谈买卖嘛,急不得。” …… 赵牧勾不是一个人来的,他带来的,是一个使团,人还不少,每天,都会派人回去传递消息,以及接收来自官家的回应。 这种大大咧咧地坦白,和对自家军队踪迹的毫不掩饰,其实也是一种对乾国的侮辱。 不过乾人知道,燕人终究是要撤军的,眼下也实在是没那个必要更没那个能力再硬打了,所以只能捏着鼻子认着。 而赵牧勾本人,白天则不停地要求见平西王爷,有时候王爷不想见他,他就站在帅帐外头,大骂平西王无德! 晚上,他会去关押俘虏的马棚那里,安抚那些被抓来的王公贵族,答应他们一定会带他们回家,不会再继续受着燕虏的羞辱。 整个军中,最为忙碌的,就是这位瑞王世子了。 每天,陈仙霸都会将赵牧勾干了什么,告诉郑凡。 郑凡听了后,也只是笑笑,不以为意。 彼此都是聪明人,虽然没互相漏过底,但并不妨碍前期的先行合作。 区别在于, 他赵牧勾现在这般跳,别看平西王爷容忍了他,不过是让他提前支取收益而已,到最后,他得投桃报李,否则,他不可能活着带着使团离开这座军营。 郑凡不怕这位世子殿下没需求,怕的是,真派来一个铁硬骨气分子。 毕竟, 这些王公贵族,就算真被自己带回了燕国,也无非是送到上京去,让上京百姓看看猴戏,再给小六子去太庙时对祖宗们夸一夸功绩,装装逼。 换不来吃换不来喝,一路上,他们还得吃喝消耗,没什么实际意义。 郑凡相信,小六子如果在这里,应该也是和自己一样的想法,毕竟那货,比自己更看重实际。 就这样, 接下来伴随着燕军的行进和每日的扎营, 似乎也逐渐摸透了这种“默契”的赵牧勾,开始每天都来帅帐前念诗,铭志,痛骂平西王爷的同时,再抒发一下自己对国事艰难的忧心与不甘。 再去燕人那里闹腾,要求给俘虏们发放充足的食物,而且要给他们更宽敞的空间,那些王宫贵族们现在见了赵牧勾,比见了自己的亲爹妈都激动。 因为在这种阶下囚的环境下,剥去了原本身上的荣光后,他们其实早就变得和常人无异,甚至,普通黔首能承受的苦,在他们身上,可以称得上是酷刑。 来自南方紫霞宫的消息,不断地传来。 最终, 在恰当的一个日子,在燕军北撤到达一个节点时; 赵牧勾带着他的诚意过来了。 进了帅帐, 看见平西王爷, 平西王笑了, 赵牧勾竟然也有一些不好意思地笑了。 随后, 赵牧勾拿出了圣旨和一应文书,不仅仅是那两座城,还有两座城附近的,一些县城。 “哟,怎么还有添头?” 站在郑凡身边的阿铭有些好奇地问道。 赵牧勾跪伏下来,诚恳道:“王爷,这是我家官家的诚意。” 郑凡点了点头, 道: “本王知道了。” “下臣告退。” 赵牧勾下去了。 “这笔买卖,很划算啊。”阿铭说道。 “只能说,回一点点血罢了,说到底,乾人血厚,根基在江南,两次了,两次了啊,乾人还能这般财大气粗,真是崽卖爷田不心疼。 妈的, 什么时候我郑凡也能打一场这种的富裕仗,我也想靠国力欺负人呐。” “主上现在倒是可以去欺负欺负那位。” 阿铭说的,自然是那位皇后娘娘,阿铭真的有些好奇,以往无论是王太后还是皇太后,主上不说真的欺负嘛,总得去见见,慰问慰问的。 这一次,真的是见都没见一次。 郑凡摇摇头, 道; “我这人,心善。” …… 三日后,一座座城池,在圣旨的命令下,打开了城门,放弃了抵抗,燕军得以进入。 当然,也有两个县城的守将和守官,拒绝奉诏,坚持不开城门。 其中一座,被燕军打下来了,还有一座,打了一次,没能打下来,就不打了。 燕军在这些县城里,抓来了很多当地百姓,强制要求他们当民夫,负责运送粮食和军需。 与此同时, 福王府一家,被乾军护送着,已经进入燕军哨骑覆盖范围; 而被从上京城抓来的那些王公大臣,一个个地被解开了枷锁,喜极而泣。 不过, 在当晚, 传出一则悲痛的消息; 大乾皇后娘娘, 为免遭燕虏羞辱,保全国格, 于帐内, 自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