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沉香亭北 (第1/2页)
晁衡原名阿部仲麻吕。于开元五年九月乘日本官府第八次遣唐船来到大唐,入国子监太学学习。后参加科考,一举而中进士。他喜爱汉文化,决定留在长安继续深造研习。因出类拔萃步入仕途,开元十九年擢升为门下省左补阙,他与李白同为性情豪爽才华横溢之人,相互间引以为挚友,无话不说无所不谈。 怏怏地离开了鸡坊,李白难解心头郁闷。过了几天,邀了晁衡,到长安西市酒坊中买醉。 说起寒食节那天目睹长安城中绵延不绝的送餐队伍,李白不胜感概:“在下尝游于江湖,见那山中贫瘠之地,农户半年以野菜度日,家中老小人人面带菜色。只这一餐,也够他们几年用度了。” 晁衡也叹道:“虽说是盛世,饥馁之人也随处可见啊!” 李白郁郁地说:“惟愿圣上能见到他们,让春风雨露也惠及于彼。” 晁衡不说话,只是连连摇头。 “巨卿兄,有话说罢,摇头为何?” 晁衡压低了声音说道:“陛下顾不了那么多啊,他的心思已经不在朝政国事了。你不见,那位太真娘子有七百人专为她一人缝制四季衣物,鸡坊养五百童子,专为管理习练一千多只斗鸡,后宫佳丽三万余人,每日要耗费多少帑藏,每月多少,每年又是多少?!这笔帐算出来真正是骇人听闻!” 李白默然,出一口长气:“来到这里,才知道从前想的有多么不实。” “来得久了,见得多了,也就不足为怪了。” 李白长叹一声:“君心不在民,民心可奈何!君王醉心风月,不重朝政,不是社稷之福,不是百姓之幸啊!” “太白,想想也就是了,万万不能说出口来。” “说出口来又怎样?” “说出来,你就在长安住不久长。” “心中烦闷,住着也是不好过。” “太白,圣上对你还是十分器重的,钦点你这个翰林待诏起草诏书,你就不要自寻烦恼了。” 李白摇头:“在下当日意气飞扬地进京,原不为只遵旨起草几份诏书,写几首吟诵春花秋月的诗句。” “下官知道,太白胸有大志,意图匡世济民,可是,胸有锦绣,怎奈无人赏识你的一遍诚心。” “算了,不提也罢!”李白抱起酒瓮,把自己的酒碗倒得满满:放下酒瓮,看着在碗中飞旋的一朵酒花出神。少顷,一字一顿地吟诵出声: “吾本天地一微尘, 时起时落随东风, 蹭蹬蹉跎不得志, 散发江湖弄扁舟!” “好!好个散发江湖弄扁舟!” 李白也笑了,端起酒碗,豪爽地仰头一饮而尽:“喝,有杜康君时时相伴左右,还有甚不如意的!” “也是无奈之举了。” 失意颓唐使李白天天离不得杯中物,一有闲暇,他就踱进酒肆,将钱朝桌上一撒,叫店家只管把酒菜搬上来,经常与贺知章、汝阳王李琎等同桌而饮,尽欢而散。若是醉得厉害了,他索性连家也不回,就在酒肆中睡下过夜,第二天起来,接着再喝,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竟有三百天是醉醺醺的。 长安春暮,柳絮飘飞,百花竞放,到处姹紫嫣红,春色烂漫。 扬州府进贡了一批木芙蓉,明皇十分珍爱,命在禁苑中辟出一块园地专门栽种,并,派有专人养护。为赏花方便,明皇又着人把木芙蓉移栽到沉香亭四周。春日风暖,木芙蓉得雨露滋润,尽数盛开,共计有大红、深紫、浅红、通白四色,大红着灼灼生辉,深紫者娇娇堪怜,浅红者艳艳夺目,通白者纯纯如玉,阳光一照,恰如仙子临凡,令人见而忘俗。 明皇带着杨玉娘,穿花拂柳,在芙蓉园里赏花,还亲手采了一朵大红芙蓉,别在杨玉娘鬓旁。看着美人丽花,明皇深有感触,此情此景不可无诗。因问高力士道:“李太白去了哪里,怎么这几日都不见他来侍奉?” 高力士禀道:“奴婢听说,这个李翰林嗜酒如命,天天喝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晚上就睡在酒肆里,连驿馆都不回。” “真的假的?” “不敢有半句虚言诳语。” “把他给朕传来。” 高力士回头吩咐高晋:“你去把找李学士,就说是圣上传他。” 高晋却苦着脸说:“大人,您还是使别人去吧,小奴听见李学士这三个字心里就打颤。” 明皇一听,又竖起了眉毛:“大胆狗头,你又有什么由头,竟敢不从调用!” 高晋“噗通”一声,在明皇面前跪下:“圣主息怒,小奴实在是有难言之隐。” “你说,若有理,朕给你作主!” “李学士横蛮无理,一言不合,就打了小奴。” “他为什么打你?!” “就为了陛下在鸡坊看斗鸡,小奴奉君命去前传他,不知怎么的,他不高兴,抬脚就踢在小奴的腿上,到今儿还疼哩;小奴怕挨打,不敢去请他。” 明皇的脸阴沉了下来:“如此大胆,连朕身边的人也敢施以拳脚。” 坐在一旁的杨玉娘扯了扯明皇的衣袖:“陛下,那李太白看上去不像是粗鄙强横之人,也许其中另有隐衷吧。” 明皇了,才缓和了脸色,对高晋说:“你这个狗头,一定是仗着你是朕身边得用的奴才,出言不逊,这才惹恼了李太白!等朕问过了他,若是你的不是,朕就让你吃一吃妄自尊大的苦头。” 高晋不敢再言语,跪在地上给明皇连连磕了几个头。高力士看着不忍,说:“快起来吧,赶紧带人去西市找李学士,挨着酒肆去找,一定要尽快把他请来,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