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 二章 永王东巡 (第1/2页)
十二月,永王亲自率领水师,沿长江东下。 李白跟随永王出巡,一路之上,江风浩荡,江水激涌,江上千帆竞渡百舸争流,舰船破浪乘风,一日疾行数百里,夹岸风光无限。李白心中豪情激荡,挥就《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中第二首写到: “三川北虏乱如麻, 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 为君谈笑静胡沙。” 其五: “二帝巡游俱未回, 五灵松柏使人哀, 诸侯不救河南地, 更喜贤王远道来。” 其九: “祖龙浮海不成桥, 汉武寻阳空射雕, 我王楼舰轻秦汉, 却似文皇欲渡辽。” 其十一: “试借君王玉马鞭, 指挥戎虏坐琼宴 南风一扫胡尘静, 西入长安到日边。” 永王手下有浑惟明、季广琛、高仙琪等部将。他派遣了五千带甲军士直奔广陵,所至之处,江面上樯桅如林,军旗猎猎,军威雄壮。永王想借此显示自己的实力,表明自己已经是大唐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任何人都不能轻觑。 吴郡太守、江南东路采访使李希言闻听永王不仅擅自东巡,而且派兵直往广陵,心中愤慨不已,写了一封书信,派人送到了永王船上。信中言辞激烈,指责永王在国家尚耽于纷乱之时,不遵从圣旨,与朝廷分庭抗礼,扩充军力,出巡江东,究竟意欲何为?分明心存不轨,割据谋逆之野心昭然若揭。 看了李希言书信,永王勃然大怒:“你不如此说,本王还没有想到要割据。既然你等都以为本王有割据野心,本王就割据了又待怎的!纵使你江淮几道纠合在一起,与本王为敌,本王也不畏惧你等!” 永王当即决定分兵出击,派遣浑惟明领兵进击吴郡,季广琛率一部兵力在广陵进攻广陵长史、淮南采访使李成式。 船队到了当涂,李希言已经屯重兵于丹阳,派遣丹阳太守阎敬之和一名部将迎战,广陵长史李成式也派出兵将迎击。交战几日,李希言和李成式手下几名部将惧怕永王势力强大,纷纷投降,丹阳太守阎敬之被擒,不肯投降,永王下令将他斩首,头颅高高悬挂在桅杆之上示众。一时间,江淮几道人心浮动,百姓们也是心中惶恐,北方反叛尚未平息,南方又将陷于战乱。 消息辗转传到了太上皇耳中,太上皇又气又怕,气的是永王辜负了他的托付,怕的是一旦兵败,永王性命难全。气急之下,他下了一道旨意,贬李璘为庶人,谪迁房陵。希望李璘能迷途知返,及早收手。 离弦之箭不能折返。永王摆开了决战的架势,要与江淮诸道一决高下。淮南节度使高适、淮南西道节度使来瞋、江东节度使韦陟会于安陆,三人在城中结盟设誓,共同征讨永王,荡平其凶焰,擒拿其元凶。 转瞬之间三个月时间过去,江淮战事一时居于对峙之中。奉李成式之命,率三千广陵兵马,前往瓜步洲拒敌的裴戎于至德二年二月赶到了目的地。一到驻防地,裴戎命部下在瓜步洲遍插旗帜,并且,大张旗鼓地检阅兵将。场地之上,旌旗如林,鼓声震天,杀声动地。 驻扎在当涂城中的永王闻声心有所动,带着儿子李傷登上城楼观看。远远地看见,裴戎的部下军容端严,cao练进退有度,一看就是一支战斗力很强的队伍。 看着看着,不经意之间,永王皱紧了双眉:“看起来这个裴戎可能不好对付啊!” 李傷说:“父王,儿子也是这样想。与我们的军士比起来,他们像是猛虎,我们的兵士就是一群犬类了。” 永王忧心忡忡自言自语道:“怎么办呢?” “父王,不然就退走吧,趁他们还立足未稳。” 永王想了一阵:“还未交手,怎知高下。还是与他们对阵几天,如果不能取胜,再走不迟。” “父王,孩儿以为,胜算不大。” “再看吧。” 季广琛在一旁听见了父子二人对话,心里沉甸甸的,左思右想不能释怀。主将全无自信,要想取胜希望渺茫。跟着永王,很可能是穷途末路,何去何从,是应该做决断的时候了。 晚间,喝了几碗酒,他对浑惟明等人直吐胸臆:“我们跟随永王,究竟要做什么?难道是真的要造反么!” 几个将领面面相觑,不知他话里的意思。季广琛长出一口气,又说:“太上皇流离迁徙在入川途中,他的旨意吾等无从得知。诸位王爷中,贤能者无人能出永王之右。如果他能统领江淮精锐兵马,长驱直进,迎战叛军,直取雍、洛,一定能建立彪炳千秋的丰功伟业。可是,事与愿违,永王不思以麾下军马征讨叛胡,反而在江淮与诸道大动干戈,吾等死心塌地追随于他,到头来,只恐要落得个反叛朝廷的恶名,一朝身败名裂,连子孙后代也难以抬得起头来。” 浑惟明冲口而出:“我等都不愿意反叛朝廷,季将军,你说怎么办,我们都愿意听从你的意思。” 季广琛轻轻地说:“一只脚不能走两条路,既然不愿反叛朝廷,那就只有背离永王了。” “带队出走?” 季广琛点点头:“实实出于无奈,永王也怪不得吾等!” “好,要走就要趁早。”冯季康快人快语:“今日就走,免得夜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