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2.净土如来 (第1/2页)
拜师,这是件很严肃的事。 在这片江湖世间,就算是最弱气,只有几个人的小宗门,对于传承这块,都看的非常重,大宗门那就更不必说了。 如玉皇宫,太岳山这样的宗门,并非年年都收弟子,还要选什么良辰吉日,看天象,算几卦。 蓬莱身为仙家,在传承大事上,只会更加严苛。 他们收弟子,如刘卓然那般,每一位灵剑君,每一代只会有一人,算上三执法的传承,蓬莱一代,最多只有六名弟子。 这说的是真传。 所谓真传的意思,就是各个弟子的命格,都要与千年前的三灵君相符。 如李君临,刘卓然这两人的命格,就和东灵仙君一模一样。 只待仙君苏醒,便可以转生夺舍,不会有丝毫后遗症。 红尘君就倒霉一些。 他的灵器红尘剑,被折搬山毁了,连带着传承都没落下来,只能临时寻一些命格相似的宿主。 好在,红尘仙道,化身千万,倒也不是很讲究这些。 真传弟子数目稀少,看重的是质量和千年大事,像是倭国阴阳师那种传承,连外门都算不上,顶多就是丢给几门没太多问题的鬼道秘典,自己修炼去吧。 不过,若是从这授艺的角度而言,那整个天下,最少有三分之一的武者,都能算是蓬莱门下。 但今日这场拜师,却是个例外。 千人的仪仗,在皇城太庙前广场上,停了下来,在肃穆威严的鼓乐中,一身冠冕龙袍的赵鸣,在数名重臣的护送下,渡着沉稳的步伐,往太庙走来。 道君在其中等待。 搬山仙姑,则在门口接引。 她握着自己那把心爱的紫色油纸伞,梳着道髻,带着面纱,大眼睛中意味难明。 她看着眼前走来的赵鸣。 尽管她对这个年轻人已经很熟悉了,但现在,她依然用一种相当挑剔的,审视的,仿佛初见的目光,看着眼前这位国主。 不是看脸。 是看内在。 根骨,天赋,灵韵,道心等等这些。 修仙和练武,虽然各个方面都不太一样,但究其本源,也是殊途同归,努力可以决定大部分事情。 但剩下的那些,包括起点和终点的高度,都是要由很多因素决定的。 眼前这个年轻人。 根骨,一塌糊涂。 天赋,更不用说了。 灵韵,完全没有,沐浴龙气,使他体魄健硕,精力充盈,但也洗刷掉了他仅有的一丝灵气,这世间之事,都是一啄一饮的。 道心... 呵呵,这个就更不用说了。 虽说世间行走,红尘千万,各种各样的武道,各种各样的道心,究其执念,千奇百怪。 有人为成就一代高手,扬名立万,有人为护的家人朋友,护道众生。 还有人只想着快意恩仇,视规则于无物。 搬山君也算见多识广,各种各样的道心,她都见过。 就算没见过的,也都有所耳闻。 她不敢说,已阅尽天下所有。 但她可以肯定的是,对于一个膝盖如此软的男人来说,道心什么,绝对不可能存在的。 综上所述。 赵鸣走仙道,一点希望都没有。 还不如现在就开始习武,借着龙气加身,练几套蓬莱秘传的帝王武艺,什么北辰心经,紫薇刀术,天地龙拳之类只能借由龙气修炼的绝学。 最后长命百岁,应该不在话下。 想到这里,她往太庙内部看了一眼,或许,老祖本就是这么想的,就以他麾下东灵和红尘那个样子,这仙门传承,那容一个凡人进来? 至于,眼前这场拜师仪式,无非就是走走过场罢了。 其象征意义,要远远大于实际意义。 至于象征意义又是什么? 搬山君瞅了一眼另一边站着的圆悟禅师,后者今日竟如她所劝说,换了新的僧袍袈裟,龙气转化入万灵阵,已无需虬龙镇压。 因而这位老和尚,今日也手持虬龙佛杖。 这干巴瘦小,光头白眉的老和尚,配上威武霸气的黑杖虬龙,本该是不搭配的,但初看去,却没有太多错愕的感觉。 虬龙佛杖沐浴龙气,灵韵越发真实,当如真正的苍龙盘旋,妖气欲破杖而出,震慑心神,但被老和尚扣在手里,又像是禅意伏龙,压得虬龙异常温顺。 这老和尚,确实不一般。 放在千年前,也绝对能闯出一番名头的。 搬山君心思百转,收回目光,对眼前走来的国主赵鸣点了点头。 他语气温和的说: “今日之后,孤就该叫国师以‘师姐’名讳了。” “哈哈,陛下说的是呢。” 搬山君笑着点了点头,说: “今日,这可是我蓬莱千年中,再多一门传承的大日子,想来定然会肃穆的很,也会精彩的很。 国主随我往里去吧,道君已经在等你了。” 她转过身,引赵鸣往太庙中去。 走出一步,又对圆悟禅师说: “今日大事,本该请天下豪杰贵人前来观礼,但却又生逢国战。大和尚你是天下武道至强之一,也曾身为护国国师,又与陛下相交莫逆,也跟着一起来吧。 刚好请大和尚做个见证。 毕竟是陛下的入门仪式,没有个高手见证,实在不美。” “固所愿也,不敢请尔。” 老和尚笑眯眯的,文绉绉的回了句。 他苍老的脸皱成一团,将眼睛都笑的眯成一条线,塌着肩膀,跟着搬山君和赵鸣往太庙中走,看似垂垂老矣。 但沉重的虬龙,在他手中却轻若鸿毛。 “方才孤远远就看到,圆悟大师一脸笑容。” 在行走间,赵鸣轻声说: “大师这是遇了喜事?还是因孤今日所为,预见未来而喜悦?” “不出陛下预料,确是有喜事。” 圆悟老僧一边转着佛珠向前,一边说: “这些时日,在宫中护持国运龙气,难得离了世间喧嚣,佛法有所精进,老僧心中欢喜。却不知国主所言未来,是何意啊?” 听到老和尚如此不识趣,赵鸣倒也并未生气。 他今日心情不错。 便主动解释到: “孤请仙人出手,了却人间灾祸,南北对峙如敌国,却从此不见刀兵,世间再无流血,天下一统,河山尽复,国泰民安,岂不美哉?” “唔,原来如此。” 老和尚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他说: “国主心中所想如此,确实是有大智慧,断去人间妄念,老僧竟都没想到这一层,也未曾识的国主苦心,实在惭愧。 国主善良至此,是该万家生佛的。 不若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