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六十九章:震惊的见闻 (第1/2页)
“那,那,那是什么” 朱延栩指了指窗外,肖莲兰看了看,笑道。 “meimei别怕,那是火车,用前面那个蒸汽机车头头拉着在铁轨上行走,这个是客运,供百姓出行所用,另外还有拉货的,不过在宁安市和台湾省很少,拉货的主要是在南洲和东北各地使用,毕竟南洋大多岛屿,通过海路运输就够了,这种客运火车由铁路总商行负责运营售票,出售硬座和软座两种车票,任何人只需拿着身份木牌或者户口本到火车站的售票处购买即可票价一公里五钱,非常便宜” 肖莲兰向朱延栩介绍着。 朱延栩看着已经远去的火车,听着肖莲兰的话语。 早已被吓得魂飞天外。 钢铁巨船,发电厂,飞驰的火车。 还有那自行车,三轮车。 反而这马车成了稀缺物品。 可以说汉海王国如今已经完全告别马车和风帆船了。 而在看看大明呢。 其实朱延栩不知道。 随着汽油机和柴油机成熟。 世界上第一辆轿车和卡车目前正在大同汽车厂总装。 恐怕数年以后,马车也会在汉海王国绝迹。 取而代之的是汽车的全面普及。 当然刘海兴并不打算让马车就此绝迹。 以后各地都会建造城市步行街。 还有很多古镇旅游景点开发。 就比如金陵内城,就打算全部改为步行街。 到时候用马车去拉客,最好不过。 也算是一大特色旅游项目。 想必以后坐汽车坐习惯的人们会喜欢这种马车出行。 不过这是后话。 如今朱延栩已经有些颓废。 一开始朱延栩和大明大多数人一样。 只是觉得大明和汉海王国的差距只是军力,火器的差距。 看到钢铁船后。 朱延栩虽然震撼。 但是朱延栩觉得只要搞懂了钢铁为何会浮于水上。 大明也能复制钢铁船。 但是当朱延栩看到蒸汽机,发电机和蒸汽机车后。 朱延栩绝望了。 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 如今朱延栩看到的汉海王国仅仅只是冰山一角。 但已足够让朱延栩对大明的未来绝望了。 看着朱延栩有些失落。 肖莲兰自然免不了一番劝解。 而朱延栩心中也稍微舒缓了一些。 所谓既来之则安之。 如今诸事已不是朱延栩能够掌控。 而且就算让大明知道了蒸汽机,发电机。 不知道原理的大明依然不能仿制。 不过朱延栩至少是幸运的。 刘海兴对自己并不薄。 也还算关怀备至。 只是朱延栩想到了自己的皇兄朱见深和母后周娥。 还是有些伤感。 一路向前,车队逐渐进入了宁安市核心区。 周围的人越来越多。 街市上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人们。 街市上的店铺也热闹非凡。 “jiejie,你们这人真多,这宁安市有多少人啊” 看着街市上的人群,朱延栩向肖莲兰问道。 “今年年初,宁安市进行过一次人口普查,户籍人口有一百六十万人,另外台湾省有五百五十万,因为铁路修通,台湾省各地百姓都能前来宁安市,还有从大汉各地通过客船前来的人口,流动人口也有近百万人” 肖莲兰说完,朱延栩大吃一惊。 随着海洋客运和火车的运营。 很多百姓也纷纷离开自己所居住之地,来到宁安市打工,置业。 这些人户籍不在宁安市,但是确在宁安市生活,生产。 而这些也被刘守义称为流动人口。 差不多两百多万人。 这在朱延栩看来,简直不敢想象。 想想大明京师也才百万出头。 其他城市最多也就是一百二三十万。 这两百万人口的城市。 在大明内是完全无法想象的。 “流动人口,你们允许百姓自由流动吗,是发放路引吗,你们不怕百姓趁机逃走吗,罪犯趁机潜逃吗” 朱延栩又问道。 肖莲兰听后,笑了笑。 “meimei不必担心这些,夫君曾说过,百姓流动,是大汉繁荣昌盛的标志,而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