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录_第一部 煮海 第三十五章 称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部 煮海 第三十五章 称量 (第2/2页)

上任铃辖不久,就把平江知府丘崈给架空了。

    总之,韩某人在此,这平江府就军管了。在他韩某人眼里,这事很正常,所以他不认为知府丘崈会不爽,不服就来“称量、称量”啊?

    当然,丘崈的确也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服或不爽,君子报仇嘛。二十年后,丘崈只是在韩侂胄北伐时狠阴了他一把,后果就是韩某人的脑袋被朝廷割了,送给大金皇帝陛下鉴赏去。

    在吕祖安看来,韩侂胄是个很奇怪的理想主义者。

    作为一个纨绔,明明可以安安稳稳舒服一辈子过下去,他偏要吃苦受罪三番五次出使金国。别人不爱干的事他倒抢着做,据说为了“一探北国虚实”。

    结果很明显,他根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间谍人员。

    他自诩爱憎分明,为人却睚眦必报。没办法,读书少的人就不能指望他眼界能有多宽。

    他喜欢把伸手到别人碗里搅和半天,但绝不允许别人插手他的“份内事”,连参谋都不行。

    他哪怕把人都往死里得罪了,还不以为然地继续“用人不疑”?找死都不待见这样死法的。

    他家财万贯,却还到处吃拿卡要。然后再挥金如土,把家财随意赏送人,或拿去充公北伐?

    总之,这就一个很能折腾,很会来事,但又很不会做事、做人的妄人。吕祖安打心里不愿找他谈合作,因为没得谈。

    “你的就我的,我的还是我的”!能够理直气壮干这事的人,你能怎么办?

    所以这次主要还是想跟他下面的胥吏们聊聊,比如“廉洁奉公”的苏师旦就很好打交道嘛。

    按照吕祖泰等人的想法是找知府丘崈,但吕祖安却觉得丘崈并不合适。无他,在本书作者的谷歌提示下,吕祖安自然能如有神助般记得这些历史琐事。

    话说到明年就该是叶适过来接管平江。那么此时折腾老邱就毫无意义。况且,丘崈绝对是个阴人,还是那种长着一副谦谦君子面孔的阴人。

    和这种人打交道,你不知道他的人生底线在哪?他能一边私自和金国议和,把大片已占领的地方私自还给金国,甚至私纵金人北亡,还能一本正经地指责对他一直不错的韩侂胄误国当斩!

    吕祖安情愿找那些真小人,也不愿搭理这种伪君子。实在不行,还是找韩侂胄好了。他再牛逼,总还要忌惮皇家的威严吧?他又不是那些敢蹬鼻子上脸的文官!

    或说孝宗为了他行事方便,那天赐过膳后,闲聊时顺手丢了枚棋子给吕祖安,取“后手边角”意思。吕祖安当然不会犯傻拿着到处炫耀,但也不会傻到认为这就单纯一枚棋子。

    或许在孝宗眼里,自己就是边角一枚闲手的棋子而已。但绝对不影响吕祖安凭这枚棋子,就能把那些南宋的高官、外戚、勋贵们当棋子使唤。

    嗯嗯,你拿给底下那些官吏,他们也不认呐。

    何况,现在韩侂胄的门下干吏,更加不缺小人。苏师旦就很好打交道啊,走走他的门路,应该比较放心。咱犯不着去折腾韩侂胄,或者被他韩侂胄折腾。

    按照吕祖安前世的营销经验,世上最不可怕的就是老苏这样的贪官污吏了,关键是人家真的拿钱办事啊。你说哪天你遇到一位清官,这人没有任何的品德瑕疵。那么,你想找他办成啥事情?

    “公事公办”?可以啊。准保你啥事都办不了。

    清官本人可以不贪,他也未必就想拖延你的事情。可惜一个衙门的事情绝不是他一个清官就能打包做完的,他总还需要人手帮他干活。

    那么问题来了?因为他是清官,他手底下的人自然拿不到足够的例钱、赏钱。单靠官府补贴的那点胥吏钱俸,真的能养活一家老小吗?

    连家小都无法养活的胥吏,他会给你勤劳任事?

    《红楼梦》里的贾政当官外放,自己一心一意要当清官,结果呢?家奴、胥吏实在饿的不撑了,只好合伙蒙骗捉弄他。本来焦头烂额的贾政忽然发现政事顺溜起来,还以为那是胥吏们被他的道德感化了。最后揭蛊,混不知道自己早已成了御史眼里的巨贪。

    其实天下无官不贪,只要差不多适度,御史也未必非要拿他说事。毕竟,贾政的家族势力也不可小觑。那还是因为贾政的家奴、胥吏们欺负自家老爷平庸,捞得太过界了。

    主意打定,吕祖安计划找找苏师旦,看看此人究竟多大胃口,又能做到多大场面。借用乌延查刺的说法,那也是“称量、称量”的意思。

    怎么说呢?能用钱摆平的事,犯得着搭上一枚棋子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