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部 煮海 第四十三章 物理实践论 (第1/2页)
其二曰“原子”论 吕祖安待会场秩序渐渐安定后,继续自己的学术演讲。 “今以此气囊载人飞升可知,万物之原子变化皆可测试算数以证之,亦皆可归“理一”所踪也。由算数可知,气可聚而成物,物亦可分而为气。聚散之宗,原子变化也,理一也。 故朱子曰气为理之质料也。原子者,以理为魂,以气为体,二而一体也。设原子可循理一之赋形而絮合万物,则万物亦可格致之极求得“原子”。 然原子以何质成形?吾以为,所谓太极者,乃曰天理无处不在。天理有阴阳之别,混沌一处,互为表里。若其间有一阴理子遇一阳理子,则相互吸纳,湮灭旧态,而赋形为一“原子”也。此太极阴阳理子,即物质之源也。 壁如人之胎生,源于父母欢好,阴阳成配,实是天地之大道也。 朱子曰:气有力、有情、有状、有迹、有凝聚,有造作之功、有渐化,顿变之能。渐化积累,顿变铸成万物之质料。如何知之? 今吾以厚纸平置满水之杯,倒转杯子,水在纸上,而水不溢出也,气以己之浮力托水不溢。此为气有情之形。 今有水一杯,置于案者,水也;置于火炉灸之,则化汽也;置于室外冰雪间,可化坚冰也。此为气有状之形。 今以冻冰做凸镜,置于眼前,透镜所看之物,放大约有几何?以光透镜,光可折弯聚集引纸起火。此为气有迹之形。 今吾取水一杯,撒盐其中,盐化为水不见。然吾可称量其增重,则知盐在水中。吾亦可煮水至干,则盐再现杯中。此为气有渐化之形; 今有实验者,以茶壶水口出蒸汽,以风轮靠近之,则蒸汽可吹风轮不停转动。此蒸汽者,乃水之化气也,可知气有顿变之形。 水化气体膨胀,而壶之内积常数,故膨胀气体延壶水口溢出。炉火俞王,则蒸汽温度愈高,气体膨胀愈大,其溢出速度俞快,则气之动力俞强也。此为气有造作之功。 今以茶炉满水锁闭,置于室外冰雪间,明晨茶炉必涨裂也。此为水化为坚冰,然后坚冰之体积膨胀,而壶之内积常数,故坚冰之膨胀应力施之于壶也,此为气有凝聚之能。 又如取石,钻之以xue,攻之干木,淋之以水,木涨而石裂,亦同此理。” 其三曰“物理”论 “故朱子曰“万物一理”,皆可以格致实证之。朱子又以“太极”述“理一”。则“太极”可论、可观之否? 曰:可。 吾以为,太极者,非纸面平图也。 圣人设横一线为一纬,纵纵一线为经,经纬交织,为平面也。然吾等生活所处,非为平面剪影,还有远近之别,吾谓之“空间”也。空间中有一物,如吾手中之方木。此木即有“经、维、远”三维之象,故可谓之“立体”。 天下有形之物,多为立体。以朱子之说,万物合而归于太极,则如何太极便只一平面?故吾思之,“太极”或为立体,如漩涡也。 万物皆入漩涡,无分你我,则“太极”之象成矣,天下之理归一也。太极既括万物之理,万物皆体太极之象。这便是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行走坐卧间,亦有太极也。 易经之“易”者,变也。其变者,“动”也。太极如漩涡,亦“动”也。其“动态”变化,吾可再以“物理”之名证而述也。 先设此方木之“不动”为“恒态”,其“动”为“动态”。 今吾以手施力欲“动”此方木时,力小则此木“不动”,力大则此木“移动”。可知此木处“恒态”时,亦有“定力”维持其衡也。 其“定力”大小,与此物“恒态”转“动态”之受力大小相同也,此“定力”大小亦可测也。 今吾以细丝绳缚绑此方木,丝绳架滚木上垂于案边,系小砝码盘,逐一添加小砝码。直至方木动时,取所有添加之砝码辨称量起总重,即此木“定力”大小也。 今以茶壶水口出蒸汽,以风轮靠近之,则蒸汽可吹风轮不停转动。其后移停蒸汽,而风轮续转不止,此风轮动力之惯力也。又如疾驰奔马不能急停,离弦之箭击穿缟素者,皆循此理。 是虽泰山之大,惧地动之力。海洋之广,随潮汐晃动。千石之船,可浮行水面。 故吾以为:世间万物之动与不动,皆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