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录_第二部 干戚 第五章 郝定的军旅诉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部 干戚 第五章 郝定的军旅诉求 (第2/2页)

人和刘营长带来的福气呦!“定儿,咱这一辈子,负谁都不能负了吕大官人和刘营长啊!”

    郝定却觉得效忠吕大官人和刘营长那是必然,但却非当务之急。眼下还是先要交好朱棣才对。

    原来,因为岚山整编军伍,几乎把原来的厢军全都整编禁军了。导致新扩编的厢军几乎没有军事干部组织训练。为了保障厢军战力,加强军事训练。又从斥候队、水军中抽调骨干去厢军担任营长,组织厢军练兵,负责这块军务的是戚如圭。

    郝定很不幸被组织选中入了厢军。虽然职务升了,眼下也是一营都官。看起来和吕轻侯、朱棣、方远山、韩启明、纪晓天等人平职。甚至比吕康年、戚如琥的职务还高。但是,那有个卵用啊!

    郝定还是希望回到禁军继续做他的队率,这话说就要打出去了。军中之人多少还是有内幕可知的,郝定听说自己所在队伍可能要放在西面沭水一带防守为主,没得进攻机会,心中老大不乐意。

    区区一个厢军营的都官就想干涉岚山军略自然不可能,但是活动下关系,把自己调到南面的禁军里,郝定觉得还是可行的。不过就要面对一个难题,去南面禁军,最好是找朱棣帮忙说话。

    这家伙是吕大官人的嫡传子弟,又得吕轻侯青睐。因此别看他军中职务也只是个营都官,但他是禁军主力部队,在军中的话权绝对碾压厢军系统。

    如今岚山的军事架构中,李诚之、辅广是指挥使的职务,平时作为统帅部存在。吕乔年负责军中文宣、纪律督查等事,姜无涯录事参军,戚如圭管厢军及后勤,他们三人职务与营都官等同。

    但真正冲锋陷阵的,却是吕轻侯、朱棣、李大有、韩启明这四大金刚。连方远山、纪晓天都要退后一步说话。尤其吕轻侯,手上执掌一队斥候骑兵队伍,此外还辖制纪晓天的第一营禁军。

    这支队伍几乎是以岚山最早的那一百多人的少年卫队中选出的骨干队伍组建,绝对是王牌中的王牌,禁军里的禁军!

    紧随其后的就是朱棣的禁军第二营,那也是以原来的三百多人的卫队中为骨架建立的队伍,又经过朱棣死命的训练。若是不到王对王的“天王山”之战,其整体战力未必会差第一禁军营多少。

    到了李大有的第三营,主力是原来的厢军,然后以辅广从各地招募来的两百多江湖豪杰、军中悍卒为框架组建。本来负责日常情报工作的李大有也算临危受命,他的功夫、家世、身份、地位都极高,而且军纪严格,训练认真。为人胆大心细,可谓文武兼资的俊杰,不怕压不住这些亡命之徒。

    韩启明的禁军第四营则是以岚山最初那批流民组建的厢军中选拔出来,又从第一、第二禁军营选调干部组建。这支队伍的战力或许不如前面三个营,但其对岚山的忠诚度却最高。绝对是服从命令听指挥的典范部队,不像第一、第二营,经常要闹出些花边新闻啥的。

    军中要打仗,这也不是什么秘密。基本上生活在岚山的人都知道,这一仗没的选。六万人口啊!长期窝在岚山这么一个小地方肯定是不行的。

    需要找到安置出路,也需要更多的人口来支撑岚山的运作。金国朝廷对于岚山的态度已经越来越关注,周围府县的兵库也在充实中。那么,战争就成了必须的选项。

    但对于岚山出击的方向,及战争时机的把握,究竟是被动防御,还是主动出击?究竟是西出?还是北上,亦或南下?

    淳熙十三年底的岚山高层已经多次开会讨论,吵成一锅粥了。吕轻侯、朱棣等少壮鹰派主张西出徐州,最少是把沂州控制住,这样能得到更多的石碳和铁矿。但是这样可就隔断中原南北要塞,整的动静也太大了。容易被金国当成心腹大患,倾国清剿。小小岚山,目前还折腾不起。

    辅广则主张北下,越过莒县占领沂源、昌邑一线。扼守潍水要塞,窥视莱州半岛。这个动作的好处是占据胶州、登州、莱州、密州港口,中间平原人口、土地充足。

    但那就要直面济南以北广饶地区的大片平原,无险可守。只需中都的骑兵大队过来收割一圈。就岚山这点家底,够他们祸害几回呢?

    最后还是李诚之、吕祖安一起商量拍板,西北守住海曲、莒县几个山脚要点,西南占据曲阳城、锦屏山、羽山一线,东南攻略驹山半岛。这样西面据沭水而守,西南有曲阳坚城、中间还有河流、湖泊密布,西北莒县、海曲山势环抱,易守难攻。

    而且驹山县此时只有西南与大陆相连,其他三面环海。云台山脉更是军事的战略节点。此外还有白塔埠的天然港口依靠,可作为岚山的军事重地、重工基地、海外贸易的港口重地加以建设。

    这样做法的动静小,不太吸引朝廷关注。此外,吕祖安特意强调:咱们“现在”不是哈官早饭。咱们就是“借”块地方发展经济,造福国计民生而已。外交上一定要和缓、柔顺,不能有太多棱角。

    表面只以明教名义活动,占地后不能清算地方官府,还要继续纳税。这样顶多被视为小股土匪的打劫活动,却能把岚山到曲阳之间的赣榆沿海平原整个纳入囊中,布置岚山产业。

    在岚山的规划中,驹山在军事上要作为水师基地建设。此外,工业上要把炼铁、炼焦、军械、火药等军工业搬迁过去,扩大规模。

    这事吕祖安、欧阳都是非常坚持,开玩笑,啥叫重工业?那就是噪音和污染的代名词啊!

    来自后世的吕祖安绝对不愿意此后整天呼吸PM250的岚山空气,欧阳更不愿意自己一生投入建设的岚山别院此后被雾霭笼罩。关键是,一个被重工企业包围的休闲山庄不升值啊!

    驹山就很好嘛,三面环海,只有一条不足百丈宽的通道与海州相连,人口稀少。最适合岚山这些敏感工业进驻了。一旦有战事,还可以从云台直航岚山,或退入大海,进退自如。

    不过,想到退路,吕祖安琢磨,岚山除了要建设一支强大的水师之外,还需要稳妥的海外基地才行。这济州岛和琉球也该纳入日后战略考量范围了。

    人生不能总在水上漂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