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部 干戚 第十七章 武备(一) (第2/2页)
,那就小菜一碟嘛。 再说,火枪前期都是滑膛枪,射程才六十步。难道岚山也要仿造一百年先?明知道线膛枪设计更准、更远?所以吕祖安就是越活越保守的代表! 你看人家王莽,连游标卡尺都能带进大汉时空呢!欧阳恨铁不成钢啊,昔日柔情早已化身暴力威胁:“信不信老娘今天就做了你!” 经过几次试验,选中了一种低碳高纯的熟铁做枪管材料。先浇筑出中空的枪胚,然后使用錾满细刺的圆形锥状长锉刀在动力钻床的作业下,把原本尺寸偏小,且因材料收缩造成尺寸不规范的枪胚内孔,以旋转方式钻磨到略小于标准孔径的平直枪孔。 然后将枪管回炉略作加热后固定,再用一个中段截面尺寸、形状与线膛内截面形状相同的无尖弹头形顶锥,以绞牙趁热旋转顶入内径比顶锥略小的枪管,使枪管在顶锥的强力顶压下通过枪膛。此时枪管的内径略有增加,达到设计的标准尺寸,同时刻出阴阳膛线。 顶锥外表凸出部挤过膛内壁形成变形,即为阴膛线。凹入部沿枪膛并紧贴内影挤过形成的变形就算阳膛线。因为枪管熟铁在塑形过程中因顶锥压力使膛内壁表面密度增加,硬度加大。完美铰除了枪管铸造过程中的些许疵点,使枪管内孔材质更加紧密、光滑。 这个工艺的要点在于材料选取,及顶出工艺的稳定措施,可使枪管寿命成倍延长。最后再用绿矾油钝化一下,一支标准的枪管就成型了。 早期枪管分为前后两部分,使用螺纹锁紧连接。前枪管长二尺一寸,长径比三十五。外径八分,口径六分,壁厚一分。枪口后端外径车削三寸长螺纹,与后枪管旋紧连接。 后枪身长六寸,外径一寸二分,两端各二寸车削螺纹,分别与前枪管,后堵头螺栓连接。其中段火药仓长度二寸,内径五分,约可装药五钱,实际装药三钱五铢。其与前枪管交接位置做五六分的过度渐变弧,可使两端内孔尺寸以弧形无缝对接。 后枪身火药仓部分在外径车削出深度二分的散热槽,两端各长三寸,车出内螺纹,前端与前枪管锁紧连接,后端以螺栓旋入封堵枪管后段。 在螺栓前端位置,在后枪管身横向钻孔作为引药孔,引药孔口径一分,底径半分。底径与火药仓连接。为保证引药孔喷发的火药不会伤到cao作的士兵,因此引药孔实际上是在枪身侧方,与前枪管夹角70°钻成的。 封堵后枪身的螺栓末端设计望山,可与枪口前段设计的准星连接一线,就可以瞄准射击了。 火药三钱五铢中,黑药三钱,硝化药五铢。这也是没办法,因为这个时候的绿矾油制取不易,基本两份绿矾一份绿矾油的得率,硝水更加不便宜,所以硝化棉的成本比黑药贵了不少,而且不易大规模生产。只能加一点聊胜于无了,貌似威力还真比纯黑药高了不少。 弹头最早选用铅弹。因为枪管有膛线,所以就要考虑密封问题。常规来说,就要铅弹直径略大于枪管内径,然后用力敲进去才行。但这明显是作死节奏,临阵打枪,人家骑兵冲过来时,你还要忙着敲敲打打? 吕祖安认为这不现实。好在这方面他前世看过一些原理,把铅弹底部掏个空心不就行了?实在不行,还可以加个锥形的小木塞进去。 在吕祖安的亲自指导下,姜无涯刻了不少形状的子弹模具,然后压进铅锡合金块,做出理想的子弹形状。子弹的口径比枪管内径略小半毫,解决了填弹困难问题。子弹使用铅锡合金,主要还是嫌纯铅太软,影响射程。稍微增加点材料硬度,对射程、准头都有不小的改善。 子弹底部设计一个圆锥形的小洞。发射时,火药燃气使弹丸尾部膨胀,嵌入膛线,随着膛线高速旋转出膛。本来还有几种加锥形塞的子弹结构,试射后发现差异不大,那就定型了。 引火线使用硝化宣纸裹些火药制成,也都裁剪出一个规格随身带着。弹药使用硝化宣纸定量包装。cao作时先将引药捻子从引药孔插入药仓,再将准备好的油纸壳弹药从枪管推入药仓,装药后压入弹头,用包布的铁条捅压结实。 射击时将枪身前端架在支架上,瞄准目标,点燃引药,引燃药仓,子弹发射。射击完成后完了用包布的铁条清理枪管,继续上一步骤。由于铅弹直径小于枪管口径,使得装填弹药容易,射速接近临阵两发水平,仅比神臂弩射速稍慢一二。 但如果用三支枪轮射的话,就可以达到不间断发射的目的。这对严重缺熟练乏弩手的岚山来说,至关重要。毕竟,培养一名火枪手比培训一名弩手简单多了,对士兵的身体素质也没什么要求。 此外更是参考打火机模样设计了带帽子的细长铁管火媒子,后半截车螺牙,以螺栓旋人。前端装入一种特制耐燃的炭火,战前点然,封上火帽,用时打开即可。若是炭火燃得多了,就旋转一下后端螺栓,将炭火推出一些,用起来还是挺方便的。 雨天作战当然需要打伞了,但是为了防止风力对点火的影响,还是在引药口做了一个开口套环,平时转一下封住引药口,战时转动一下,露出引线,再点火发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