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部 干戚 第三十九章 救灾的学问 (第2/2页)
明年就没了的事情。灾后疫情,流民一年的安置营生不说,最怕是旧灾未了,新的水患再出。如此叠架起来,那是任谁也抗不住这等折腾的。 洪武六年三月,完颜璟直接向岚山派来使臣,晓以大义。训斥岚山“不守臣道,肆意妄为,烂施邪术,终于招致天罚之祸。”要求岚山悬崖勒马,“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云云。 使者的规格着实不低,正使是沂王完颜阿怜,副使是老面孔董师中。还有专为商讨赈灾、修复水利诸事的督水监官员田栎。 当然,一般外交场合历,都是正使正经危坐,副使口若悬河的套路。 吕祖安开始时很奇怪,这是啥节奏啊?想要议和?为何还要派使来声讨?想要开战,为何没有大军往岚山周边集结? 田栎啊?这位可是水利专家,那就别走了,俺们岚山需要你。 阿莲啊?这,这歌能唱吗? 喔喔,是想文斗不不武斗了? “贵使是说,我岚山因为倒行逆施,所以招惹天罚。然后呢,这天罚却认错人,砸到你家朝廷头上。所以您觉得委屈是吧? 俺说老董哈,您说您把天神当啥了?话说您以为天神爷爷和您一样不靠谱吗? 切!贵使不承认我明王正统?贵使要弄清楚,我岚山明王可是南朝皇帝陛下的女婿,受南朝陛下亲封“明王”。便是本使,也有“琅琊郡侯”的勋爵在身。 南朝立国三百多年了,难道贵使还不承认人家正统?而且我大明此前多年,也都朝贡大金皇帝陛下。彼时未闻皇帝陛下不承认我大明正统,到了贵使这里,如何便不承认了? 难道贵使此来,并非中都皇帝陛下派遣,而是自辽东爱王那里来? 喔喔,那就不诬陷你了。直说吧,啥事? 原来是要赈灾支援哈?赈灾可以啊,你们把灾民丢来就行。 什么?泥泞千里,灾民走不动路?那还要本使去接啊? 也没问题,岚山不是一直都在派船去接的吗? 啥?您意思是说,你们还要本使把钱粮给送过去,让你们拿去赈济灾民?” 金国三位使者被吕祖安的连番诘问臊得满脸通红。可不是吗,天下哪有这请样人帮忙的套路?奈何,奈何这次水灾实在叫人发怵,臣妾做不到啊! “嗯,这事也不是不可以,但本使也要知道你们那些官吏权贵会不会把到手的钱粮腾挪他用?”吕祖安看看行啦,别再为难他们了。可别一会儿全给臊走了,俺们后面的东东就玩不转了。 “贵使可别说绝无此事。大金每年砍下多少贪官、污吏、权贵脑袋,相信贵使自己更清楚。便是如今辽东爱王,听说也贪腐成性,正在被贵国朝廷缉拿不是?所以,本使要派人在那盯着才放心。” 虽然辽东爱王是吃早饭不是贪污,但结果还不是都一样? 吕祖安这么说,无疑是暗示岚山仍然承认金国朝廷的宗主合法地位。即便岚山很不厚道地乘机派水师袭取了金州,及金州以北的牧马地,但那也是在帮助朝廷收拾爱王不是? 董副使觉得这个话题不算难堪,似乎还可以继续谈一谈。 “什么什么?你说于理不合、皇家颜面?切!贵使就直接说国家主权不容干涉得了。 喔喔,这年头还不流行这说法?要不干脆这样,你把灾区的位置划拉个圈圈,交给岚山来负责管理。本使自派人押钱粮自去赈灾,如何?” 吕祖安在说到最后方案的时候,其实也在偷着乐了。因为他真的不是在开玩笑,他其实是真的、真的、真的想这么干!他很想利用这次灾害,利用南北两朝都想早点扔掉这个烫手山芋的时候,低成本地完成他图谋已久的淮南“租界法案”。 他当然没指望一次简单没营养的谈判就能落实这件事情。但先抛出点由头,看看对方的反应。然后再针对性地做出具体的谋划,才是做成一件事情的的真正手段。 董师中的反应不出所料,完全是停留在懵懂状态。直觉这事没那么简单,下意识的想要拒绝。然而这分明都是好事体,再想想遍地的流民,竟然难以拒绝。吕祖安也不为己甚,说到底朝廷的那位小皇帝可不是傻子,稍加琢磨,他就会拿出一个自认为对他有利的方案来。 此时金国什么状态?他们早就过了当初蒙昧杀人放火抢钱粮的时代了。如今金国上下汉化日趋加速。他们也知道体恂民力,也知道赈济灾民,更知道要面子、讲道理了。 因为,从他们的内心认知里面,他们都以为必须这样做,不然人家会笑话咱不懂礼数的!就像儿子少安的青春期一样,他未必真正知道这个世界的法则所在,但这不妨碍他们遵守这些法则。 哪怕是故意的叛逆,其实内心里也是知道的。可俺就是故意这样的,想咋滴? 但无论如何,在金国眼里,是否真的甘心这么费心尽力地赈济灾民,甚至因此还要当掉自家心爱的内衣?难道当年俺们祖上来中原,不是为了抢东东的吗?咋一眨眼,还要倒贴老本呢? 当统治对自己有利的时候,当然要维护这种统治。自己口袋里的钱总比别人口袋里得钱抢得更有效率。错了,是“用的”更方便。可一旦这种利好变成负担呢?而且是可预见的长期负担呢? 别说金国小皇帝了,吕祖安相信,哪怕更加自誉为华夏礼仪的南朝,你敢说他们内心世界里,就没有一点想要丢掉这赈灾包袱的阴暗心理?不然那“楚、泗”的租界,真就那么好说话? 吕祖安的真正敌人,始终是那个以杀戮为生的蒙胡蛮人。因为他们只喜欢杀戮、然后继续杀戮! 至于金国,当年也不是没少杀戮过,但毕竟现在开始学着讲道理了。难道吕祖安还要逼着他们放下道理,重新拿起刀枪再次杀戮、或被杀戮? 杀戮,始终不是吕祖安的选择,哪怕辛苦点,费点钱粮、时间,吕祖安也要去争取和平。 他和欧阳来到这个时空里,难道不是为了播种文明,阻止杀戮吗?既然是这样,那么金国也好,南朝也罢,只要愿意合作,愿意发展,他有什么理由不把文明传播给他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