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百一十二章 傲慢和偏见 (第2/2页)
!” 耿领导在旁边听了,都感觉脸上发烧,心里暗暗埋怨路作家:家丑不可外扬,当着国外的记者,怎么能说这种事情呢? 路作家却浑不在意,他眼中闪烁着坚定的信念: “贫穷也是一种财富,它能激发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所以贫穷不是耻辱,而是动力。” 周围的老外齐齐一愣,随后便发自内心地开始鼓掌,路作家的话,赢得了他们的尊敬。 刘青山也在旁边补充道:“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穷得连理想和信念都丢了。” 说到激动处,刘青山也使劲挥舞了一下手臂: “我们的国家,目前正处于变革之中,在不久的将来,全世界都会感受到华夏力量!” 对,华夏力量! 在场的华人,都受到鼓舞,跟着一起呐喊,人数虽然不多,但是却极有气势。 大使先生也使劲鼓掌,他忽然觉得,这个叫做刘青山的年轻人,更适合当一名外交官。 那些老外也都纷纷鼓掌,拥有理想和信念的人,值得尊敬。 路作家团队里面的记者,摁动相机快门,忠实地记录下这一切。 华夏力量,这个词语见报的话,肯定会起到振奋人心的作用。 对路作家的采访很快结束,这几天,每一名获奖者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不过记者们并没有离去,而是呼啦一下,围住刘青山,准备继续进行采访。 刘青山当然不会喧宾夺主,笑着应付几句,然后随同团队一起,乘车离开机场。 一行人入住斯德哥尔摩大酒店,这里是获奖者的住处。 在酒店大门口,刘青山四下望望,前面不远处就是一条河,对面应该就是王宫,这几天,获奖者的活动轨迹都在这附近。 路作家一行人,当然是受到最高规格的接待,这是获奖者的荣耀。 酒店的大堂人来人往,以记者居多,也有些市民慕名而来,近距离接触获奖者,这方面,委员会方面并不做限制。 刘青山就看到一位女士领着一大一小两个孩子,正在和一位老人照相,看来那位应该也是获奖者。 老人看样子已经年近七旬,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两只手各拉着一名小孩子。 那景象,就像是爷爷领着孙子和孙女。 “谢谢您,尊敬的约瑟夫先生。” 孩子的母亲鞠躬致谢,这是一个称职的母亲,大概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对自己的两个孩子来进行鼓励。 “他们很可爱不是吗?”那位老人笑得很是和蔼。 刘青山手上有名册,这才想起来,这位老者,就是本届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得者约瑟夫·莫里先生。 这位是全球首个完成肾移植的专家,因而获奖。 老先生有一句名言:我活着只希望更多的人都能活着。 这份情怀,还是很令人敬佩的。 这时候,那位母亲看到官员们又簇拥着一个人走过来,她连忙看看手上的名录,脸上一喜,低头对那个小男孩说道: “布洛林,你不是喜欢吗,文学奖得主来啦。” 小男孩也就十一二岁的样子,小家伙眼睛一亮,立刻迎了上来,他刚才看过获奖者的大幅照片和简介,有点印象。 只是在西方人眼中,看东方人都差不多,这个大概就跟我们瞧老外都长得差不多是一个道理。 所以小家伙打量一下眼前的几位东方人,然后来到刘青山面前: “先生,我可以和您合个影吗?” 刘青山笑着耸耸肩膀:“我当然很高兴,不过小家伙,你真的想要和一个不是获奖者的陌生人合影吗?” 周围的人也都露出善意的笑容,小男孩似乎也明白过来,他眨眨眼睛: “可是先生,我真的好像在哪里见过您的面孔?” 这时候,刚才合影的老者走了过来:“布洛林,你可以先和芒廷先生合影,或许等你长大之后,芒廷先生也会是一名获奖者。” “芒廷?噢,我想起来了,我读过您写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那是一本很棒的书!” 小男孩顿时一脸激动,小鼻子上的几粒雀斑,都泛着兴奋的光芒。 相对而言,这部牧羊少年,更为孩子们所喜爱。 于是刘青山又把路作家介绍给小家伙,然后两个大人,各自领着一个孩子,一起合影留念。 等照完相,刘青山这才走向刚才的老者:“您是莫里先生吧,见到您很荣幸。” 人家刚才捧了他一下,刘青山当然要想老者表达敬意。 莫里是米国人,所以对刘青山的情况是比较了解的,而且这是一个很爽朗的小老头,大笑两声: “芒廷先生,您的师父,就是那位在治疗艾滋病方面,做出卓越成绩的老先生,他就比我更应该获得这个奖项。” 刘青山又连忙代替师父致谢:“您太谦虚了。” 不过他的心里也是一动:或许哑巴爷爷将来真的有机会摘取这项桂冠也说不定。 约瑟夫老爷子摆摆手:“芒廷,是你太谦虚了,其实我刚才说的没有错,你在文学和经济学方面,都很出色,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超越我的。” 不管这是出于客套,还是对后辈的鼓励,这个评价都很高。 刘青山还真没有过这样的想法,诺奖什么的,并不是他努力的目标。 但有时候就是这样,无心插柳柳成荫,不知不觉间,刘青山已经做出了很大的成绩,同样拥有了摘取桂冠的资格。 现在唯一限制他的,就是年龄,刘青山还太年轻。 许多获奖者,都是六七十岁、甚至八十多岁的高龄。 随后刘青山又把路作家介绍给约瑟夫,同为获奖者,当然要友好交流一番。 就在大家相谈甚欢的时候,忽然有一个很突兀的声音传过来: “名师出高徒,芒廷先生是彼得教授的得意门生,当然有资格获奖,不过前提是,你的老师能够得奖才行,哈哈哈。” 笑声有点刺耳,明显带着几分嘲讽,刘青山转头看去,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外,正目光尖刻地盯着刘青山。 他挑衅地向刘青山说道:“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本届经济学奖的获得者默顿,和你老师彼得教授,是老朋友。” 老朋友这个词组,还加上了重音,显然并不是那种非常要好的朋友,反而可能是对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