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章【无处躲藏】 (第1/2页)
此刻罗汝虽然已经受抚,但依旧分兵囤积群贼于郧阳府房县、竹山县,还上书称:“草民不愿受署为官,并不愿意食军饷俸禄,只愿为百姓耕田而已!” 实际上哪有投降了还带着大批手下一起种田的?分明就是居心叵测啊! 不过明五司总督听后却大为感动,但还是觉得有些可疑?他打算解散了罗汝才的部下,并且打算挑选骁壮人士入伍从军立功,可罗汝才根本不听。 还煽动郧阳府居民们一起反对朝廷解散军队,其真实意思无非是希望借此机会,休养生息伺机再度反叛罢了。 恰好此时农民军:西营八大王(张献忠)屯兵在襄阳府谷城县,与罗汝才遥为声援。 于是明郧阳府巡抚:戴东旻,就上奏道“今曹cao(罗汝才)、过天星(惠登相)十数万流寇,均以被臣襄阳府大捷打垮,老回回(马守应)、革里眼(贺一龙)东逃,罗汝才就地受抚,但仍然分插其部众于郧阳府竹山县、襄阳府均州,等地不从解散之令,虽自称愿为百姓耕田,但不过是掩耳盗铃之说,现西营八大王(张献忠)入据襄阳府谷城县屡檄不受,是在等待民间田熟分其夏秋之粮再行反叛,而荆襄乃是重地,今数地流寇环聚二三百里,一旦羽翼已成将有不可言者,然各路流寇尽聚郧阳府,若四面合围,再令督臣发秦兵协同扫荡,定能荡平流寇也。” 但是奏章上报到京城之后,因为明毅宗:朱由检,正在处理东虏建奴鞑子南下抢劫的事没空管!而主张招抚的老糊涂蛋前任大明陕西三边总督:杨鹤,之子现任明兵部尚书:杨嗣昌,则认为小题大做把奏章留中不发…! 他依旧提倡力主「安内方可攘外」,提〈四正六隅,十面张网〉战术打算各个击破,所谓(四正)就是以;陕西都指挥使司、河南都指挥使司、湖广行都指挥使司与湖广都指挥使司、凤阳行都督府,为四镇。 而(六隅)则是以;延绥总镇、山西行都指挥使司、山东都指挥使司、应天府、江西都指挥使司、四川都指挥使司,六个军区。 集合为「四正六隅」做为十面罗网,各有侧重协同配合(随贼所向,专任剿杀)并且下令增兵十四万人,加饷二百八十万两白银,也就是以打为辅、以抚为主的政策。 眼见各路流寇将领们不是战死,就是打散,不是打散就是下路不明?所以最后农民军:西营八大王(张献忠)也打算投降了。 刚好又得知对面追击自己的是明援剿总兵:左良玉,与明平虏将军:陈洪范,等将领便有了想法?投降左总兵是不可能的毕竟张献忠杀了左总兵的家属,两人可谓是仇人!就算投降左家军估计也会被排挤。 故此张献忠就派人联络明平虏将军,这毕竟是当年在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延绥总镇榆林卫救过自己一命的救命恩人。 于是便让手下农民军:一堵墙(孙可望)带着一尺多长的碧玉两块、直径一寸以上的明珠两颗,打算套近乎送礼让陈将军再保他一命,今后定为朝廷尽忠专杀犯上作乱的流寇。 当年的救命明平虏将军:陈洪范,见此情景先收下礼物,犹豫了一下才答应帮他,让明五司总督:熊文灿,负责招降张献忠,授封他为「襄阳府右参将」。 不过张献忠投降后也是不肯接受官职,也不解散兵马! 反而在投降之后就开始狮子大开口,他要求把襄阳府地区全部作为他的驻地,并要求朝廷发给他十万人的兵饷。 这等无理要求明五司总督:熊文灿,自然是不能答应的,所以只让他呆在襄阳府谷城县内,在给他两万人的兵饷还派明襄阳府监军:张大经,来约束他。 但是张献忠哪里会受张监军的约束啊!他虽然表面上尊敬地方官员,不仅给他们行礼,还给他们送礼物,甚至又派人到朝廷给当权的宦官和外戚们也送了礼物,顺便打听点消息,暗地里则积极地制造兵器,练习阵法。 而明湖广巡按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林铭球、明湖广分巡襄阳道兵备佥事:王瑞栴,就和明援剿总兵:左良玉,商量伺机抓住张献忠处死,但是消息走漏让明五司总督:熊文灿,知道他不答应!他担心会破坏了招降的大局。 再加上张献忠的三个政策;一不散兵、二不应调、三不会见上司担心会被谋害(当然上司来他府邸除外)。 这让几乎所有湖广承宣布政使司的官员们,都知道张献忠肯定会再次造反的?因此弹劾张献忠的奏章如流水一般,但在张献忠的送礼作用下逐渐减少! 12月11日,明毅宗:朱由检,认为中原内地流寇们基本上已经剿灭了,便把矛头直指帝都永平府山海卫关外的辽东都指挥使司东虏建奴鞑子,打算挥师北伐趁早灭了满清,以实现〈崇祯盛世〉为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