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一章 再穷不能穷教育 (第2/2页)
事,花开心里泛起自豪。 因为这两样被人攻讦,根本就找不到地方说理去。 “那倒没有,”马宇泉摇摇头:“这里以前就是学校,只不过推倒重建的。” 三面都是两层楼房,东边是大cao场,铁门开着,一个有些拘谨的女孩子忐忑地看着花家一行人。 “鲁老师,这就是花导。”马宇泉热情地介绍:“这是学校的鲁跃玲老师,刚刚从州里师范毕业。” “鲁老师,麻烦您了,放寒假还要折腾一趟。”花开脸上溢满笑容。 “不麻烦的,我家就在对面。”鲁跃玲还是很拘束。 虽然在城里面年了大学,她的装束很本地化,衣服是青色的,看上去像中山装,大概本地的裁缝做的吧。 大约一米五五左右的身高,稍微有点胖,惴惴不安的圆脸上,撒着几颗雀斑。 “目前学校有多少老师?多少学生?”花开进入了正题:“工程是谁来验收的?” 金保华赶紧在一旁作答:“花总,全县你们捐赠的学校,是县政府成立的验收小组统一验收的,教育局也有参与,都是合格的。” “希望如此吧,”花开叹了口气:“我不懂建筑,只要用的真材实料,不出现危房。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会把自己的名字写在学校名字上吗?因为,我要对每一所学校负责!” 原来是这样,金保华暗中叹了一口气,局里的很多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不想想,人家身价多少,需要在穷山沟里来打广告吗? “花…总,”鲁跃玲不知道如何称呼,跟着这人叫大致没错:“现在学校里只有我一个老师,63个学生,除了旁边的龙王小学、长龙小学,其余的乡里面的学生都在这里学习。” “当然,更多的孩子在镇子里上学。”她又补充道。 “怎么会?”花开顿时愕然:“其他老师呢?” “老校长退休了,”鲁跃玲嗫嚅着:“我以前就是他的学生,没有其他老师。” “花导,那个老师是公办的,儿子女儿大了,接到外地享福内退。”金保华别看是一个司机,还是知道不少事:“鲁老师目前是代课教师,没人愿意来。” “编制的事情我管不着,”花开脸色一寒:“马干事,乡里有没银行?” “有一个农行的营业所。”马宇泉不知道对方问这话的意思。 “我要专门开一个账户,每个月老师的工资走账!”花开也不想越俎代庖,但是现在没办法:“鲁老师,你有没同学还没上班的?让他们过来。” “告诉大家,这里的老师工资,比公办的、县里的,只多不少!” “老金,现在县里的老师每个月多少钱?最高的!” “应该五千左右吧。”金保华很是羡慕,我一个月才不到三千。 “那就定五千五!”花开豪气地一挥手:“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我要老师的配置全部到位,还要加上音乐老师、美术老师、体育老师!” 突然被幸福砸晕了,鲁跃玲上班以来,每个月只有三百块钱,还经常不能按月开,现在都两个月没拿到钱了。 “花总,所有老师全一样的待遇吗?”鲁跃玲期期艾艾地问。 “我现在就委任你为这所学校的负责人,工资加一千。”花开思索着:“随着年份的增加,每年拿的钱都会比上一年多。” “工资制度,既然你上过大学,应该制定一个出来不是难事,现在,你说了算。只有一条,我们要合适的老师,混日子拿工资不上班什么的,想也别想。” 他扭头对旁边目瞪口呆的两人说:“马干事、老金,我希望乡政府与教育局对学校进行监督,要是被我知道有人想塞人进来,那这个人官帽子就别想要了!” 说话间,一群人走到了校园里面,和cao场还有一道稍矮的院墙隔开,铁门比外面的稍小。 “鲁老师,这外面的大铁门有必要吗?白天开着吧,让孩子们进来玩。”花开和她商量着:“农村的文娱活动本身就很少,我们先置备一些篮球、排球、足球。” “水泥的乒乓球桌上,要一个网子,球拍和球多准备一些。” cao场显得很空旷,两个高高的篮球架孤零零地立在那里。靠近建筑物的西北角是两张水泥的乒乓球桌,中间用红砖砌得整整齐齐当球网。 校园里面,三面都种着树,清一色的宝塔松,目前有些矮小。 这些人还是好大喜功啊,五六十个学生的乡村小学,建了三栋二层小楼。 两边并排的两栋,应该就是当教室用的,只有底层的教室里有课桌、板凳,散发出一股油漆味。 黑板上干干净净,只有一间教室里还有没擦掉的粉笔字在上面,大概就是这位鲁老师的笔迹了,尽管有些模糊,还是看得出字写的不错,娟秀的字迹每一笔都很用心。 “二楼上是用来干嘛的?”花开有些好奇。 “孩子们不少在这里住宿的,家离得太远,周末和节假日回去。”鲁跃玲解释道:“里面那栋就是办公楼和老师宿舍。” “水电都通了吗?”花开说着,去按了一下开关,灯管发出的光线有些发黄,还是明亮了不少。 “电有的,”鲁跃玲比起先放开了一些:“我爸请人打了口水井,不然每天我没法给学生们做饭。” “另外请人做饭吧,你今后就做好管理和教学工作。”花开舒了一口气:“另外,我们还需要一个锅炉房,不管是用电还是用煤,得解决孩子们的卫生问题。” “冬天还好一点,夏天要是一周不洗澡,学生成天跑来跑去,满身汗味。不仅味道难闻,万一滋生了虱子跳蚤,那就会传播开来,说不定还会带来疾病。” “对了,刚才在乡政府那边有wifi信号,联系运营商,把光缆拉过来,再添置一些电脑、打印机、复印机。” “图书馆多到新华书店买些书。”想起青莲社现在的地盘以前是书籍批发场地,花开拍拍脑袋:“还是我让人在蓉城买了运过来吧,那边的书种类齐全。” “乐器的话,笛子、二胡、吉他、手风琴、风琴添置一些吧。” “这些东西,到时候老金帮帮忙送过来。” 鲁跃玲很用心,她说话挺少,不知啥时候掏出一个本子,拿着一支碳素笔飞快地记着。 凡事怕认真,只要她认真做事,哪怕以前没有做过班干部,一样一样捋顺,这么小的一个机构,管理起来并不难。 走出校园,阴了一天,太阳竟然在西边显示自己的存在。 几个孩子探头探脑,看到鲁跃玲,恭恭敬敬叫了一声“鲁老师”,然后一窝蜂跑掉。 “还有什么困难?”花开不清楚今后是否还有时间过来,争取一步到位。 “真还有!”鲁跃玲也放开了:“花总,不少学生都被我一个一个请回来,就一家,不管怎么说,横竖不同意。关键那家离这里好远。” “再穷不能穷教育,”花开叹了一口气:“这样吧,明天我和你一起去看看。” 都是贫穷闹的,家里不是想让孩子出门打工就是想让孩子种地,走一步看一步吧,重生者也不是万能的。 这么想着,花开一上床就进入了梦乡,很快发出均匀的鼾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