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78章 保洁马阿姨(2) (第1/1页)
几位家长都是特意从原籍所在地跑过来陪孩子的, 这还是要理解一下,毕竟预科班学生跟联大这些在校大学生们重考刷分不一样,他们可都是正儿八经的高中生,是第一次参加高考这种人生大事,有的甚至是第一次独自离家在外, 所以家长们不放心,想要过来陪一下很正常。 差不多有五分之一的预科班学生都有家长过来陪,好处就是这部分家长又给解决了一部分送考生去考点的交通问题。 三位家长是预科班三人组中,那两个女生的家长,一个来了老爸,另一个是父母都来了。 倒是那个男生,显然家里并不担心自家大伙子会有什么问题,此时,这男生正跟4个在校生学长和学姐侃大山…… 父亲一个人来的这位是请假赶过来的,从家里开车一路开到边河市,昨到的,见到斋果就过来一边握手一边自我介绍,然后也没寒暄太多,赶紧起今最关键的事: “我这是开车过来的,车里还能再做三个人,咱们走吧,万一路上堵车呢?” “成,走吧,三辆车足够了!”斋果道。 其实即便没多这么一辆车,他这边的两辆车也够用了, 他的防雷车就能坐12个人,大皮卡前排两人,后排再做两三个人不是问题。 保洁马阿姨这边也有过来送行的人,一看就是老伴儿和儿子…… 老伴儿手里还拎着个保温桶,应该是准备的午饭,毕竟这次是在外面考试,如果是平时在联大,员工们中午吃食堂就好,显然,马阿姨的老伴儿也用心了…… 倒是马阿姨家的大儿子全程有些懵逼,人家都是家长送孩子去高考,他这可倒好,竟然是孩子送家长去考…… 马阿姨的男人是开长途货车的,曾经马阿姨也跟过车。 这种长途大货车很多时候要两人交替着开,所以有的是师徒或搭档一起,一个睡觉另一个开车,循环往复; 有的是夫妻档,二人在家生完孩子,把孩子留在家里给老人抚养,然后夫妻出来一起开…… 马阿姨他们就属于后者的夫妻档,当时他们下岗后,跟所有亲戚借钱买下一辆二手货车,然后准备拼命拉货,争取先把车钱拉回来还给亲戚,然后再给自己赚钱。 结果二手车总是坏,光修车和耽误货被扣钱,就差点让他们干不下去…… 可这也没办法,新车这种生产资料太贵了,个人家很难买得起,银行不愿意给普通人贷款麦生产资料, 房子、车子愿意给个人按揭,一是因为不是生产资料,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算是生活资料; 二是因为风险,反正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大货车万一撞了,还不起,银行会有坏账…… 当然这些理由也都经不起推敲,事实上银行坏账大部分都不是普通人造成的,而是那些空手套白狼的关系户,最后还得所有民众来承担…… 所以马阿姨夫妇俩能跟亲戚借到钱,买辆二手大货车已经很幸运了,毕竟亲戚们跟他们家也都差不多,很多当时都正要开饭店谋生,也都需要钱,还要什么一手新车…… 另外,他们在外跑长途货运,孩子留在家里给老人带这一点上,他们家也有幸阅一面, 那就是孩子虽然学习成绩一般,但也没成街溜子…… 怎么回事呢,首先是家在边河市周边,后来也变成了边河市的一个区,教育资源还行; 其次,北四郡这四个郡虽然衰落成吊车尾存在,但毕竟是大夏率先实现工业化的地方,当年70%人口都是工人,大夏很多地方直到今都达不到这个水平, 所以孩子的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都是城市工人,老人那一代也能一定程度上管住点孩子,所以马阿姨家的孩子跟那些被扔在农村,爷爷奶奶彻底管不住的留守儿童比还是幸阅,成绩一般,但没染上什么不良嗜好…… 马阿姨他们夫妻档后来是年龄大干不动了,把二手车卖掉,回了边河市,其实在来联大之前,二人就以自由职业者身份在边河市一口气交完了社保。 结果马阿姨到了联大之后,发现这里竟然还签正规劳动合同,而不是外包,或者签没有社保的劳务合同, 再或者干脆就没合同, 再再或者少数有编制的少干多拿,他们没编制的多干少拿…… 总之就是没有各种“高效率低成本套路”,而是十分正规, 也就是,马阿姨虽然已经交完了社保最低档位费用,但因为跟校方有正规劳动合同,校方还给她继续给交社保,所以到了退休年龄之后她可以拿到更多钱,也更有保障…… 食堂工作餐跟老师学生们吃的一样,价格也一样都只是细节了,所以她和家里人听后都特别高兴。 慢慢地,跟斋果他们在一起时间久了,联大这种环境让马阿姨逐渐对于年轻时候遇到各种不理解的事情燃气好奇心, 她总想知道,为什么那些地方、那些人,不能像联大这里一样呢? 这也是她对政史等社会科学更感兴趣的原因…… 他们夫妻档跑了这么多年运输,实在经历了太多…… 比如很多物流、配货场之类的地方,在那个年代,好多都是黑恶势力靠着人多势众或者上头有关系,能打能砍垄断下来的, 他们这种夫妻档个体户,要么有人引入行,给人家些好处,要么就得去其他环境更好的地方拉货。 而其他地方也不是就有多好,只不过脱离了更野蛮的直接暴力垄断方式,换成了商业手段来拿好处,有点西方舰炮政策不灵后,进阶成商业规则套路割韭材方式…… 除了这些,他们还遇到过各种心酸事, 比如他们夫妻俩几乎在各个郡县的服务站都遇到过半夜遇出来透油的油老鼠, 印象最深的是刚开始干的时候,还没经验,一晚上,马阿姨睡觉轻,发现了油耗子,赶紧叫醒自家男人,两人下了车就喊…… 结果他们一男一女,对方却有三个人,对方甚至都没慌张逃跑,而是继续往外放油,准备多装点再跑…… 喊人? 喊人有没有用还得看运气…… 别大半夜,白也要看有没有人愿意来帮忙, 如果遇到同样痛恨油老鼠的同行司机过来帮忙还好,否则还是只能靠自己…… 当时她男人忍不了,想起从家里出来找活的时候,有经验的前辈就告诉自己准备点钢管或者大扳手防身,于是就抽出来,冲了上去, 结果让人家三个人一顿打…… 好在对方没用刀,没伤性命…… 最后还是马阿姨哭着扑上去,别打了,你们带着油走吧这种话才结束…… 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