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380章 拜访唐志强 (第1/1页)
宋晓山把茶叶送到赵满福手里。 茶叶包装小巧精致,令人爱不释手。 为了把事情办妥当一点,宋晓山开车去到离项目部将近三公里的琼山博湾项目京信集团造价负责人苏夏山所在办公点。 宋晓山开门见山到提出了请求:“苏总,这次你一定要帮我个忙。” “帮什么忙?只要我的能力范围内做得到的都没有问题。” “我的领导赵满福赵总,是我们南海片区的生产负责人。他已经到我这个项目部几天了,也了解了项目的情况。 他希望能够尽快拜访你们的领导唐志强唐总。 赵总让我来找你帮助约一下唐总。 赵总说他是随时都空的。 只要唐总空的话,他就能随时过来。” “这个事情,你等一下。我去问问他的秘书。” 苏夏山离开办公室二十分钟后,返回来了。 “宋总,我把你的情况给唐总的秘书讲了。 唐总回复的意见是今天有比较多的会议,今天下午四点以后,他有时间。 唐总还让带话,说四点以后随时欢迎赵总来。” “感谢苏总,我马上回项目部告诉赵总这个消息。” 宋晓山高高兴兴地离开了苏夏山所在的办公点,回到了博湾项目部,来到了赵满福的办公室。 赵满福满怀期待地问道:“怎么样,什么时间能够见面。” 宋晓山答道:“苏夏山去问了唐总的秘书,唐总让带个话给你,说今天下午四点以后,随时欢迎你。” 赵满福笑道:“这么高职位的唐总,表现得如此客气,还真是出人意料啊。” “我还以为约唐总会比较麻烦,没有想到会这么容易。” “容易就好,你把你们的V9.0给我打印两套,我好好地复习一下。” 宋晓山把V9.0打印了两套送到了赵满福的办公桌上。 约好三点半来接赵满福去拜访甲方的唐志强后,离开了赵满福的办公室。 赵满福则把V9.0反复看了不下十遍,已经基本达到了可以背诵内容的程度。 广个告,真心不错,值得装个,毕竟可以缓存看书,离线朗读! 离三点半还有一点时间,赵满福在手机上设置了一个下午三点半响的闹铃,把办公室的门关上,躺在办公室的沙发上闭目休息,想养足精神后再面见唐志强。 宋晓山与驻场艺术负责人向淇也是反复再次研究V9.0,做好了随时可以汇报详细情况的准备。 宋晓山带着向淇一道来接赵满福。 赵满福把茶叶带在自己随身携带的小包里。 三人来到了苏夏山的办公室。 苏夏山把三人安排在一个小会议室等待,并亲自给倒上了茶水。 苏夏山去给唐志强的秘书汇报了情况,说明了西方建筑的赵满福总一行三人,已经在三号小会议室等待唐志强有空的时间会面。 三点五十五分,苏夏山来到小会议室,对赵满福讲道:“赵总,刚才接到唐总秘书电话,让我把你一个人带到他的办公室碰面。” 赵满福答道:“好的,麻烦苏总带路。” 苏夏山客气道:“赵总,在领导面前可不能再称我是苏总了啊。拜托。” “那怎么称呼?” “喊我苏工就可以了。 在公司领导面前,我们这个分公司只有唐总一个人可以称总,其他人都可以称工、经理、部长之类的。” “好的,明白了。 你放心,苏工。 不会让你难堪的。” 苏夏山把赵满福带到唐志强的秘书办公桌前。 秘书站了起来问道:“苏工,这位是西方建筑的赵总吗?” 苏夏山答道:“是的。” “请问赵总带了名片没有?” “带了,这是我的名片。” “好的,麻烦再给我一张。 请稍等。” 唐志强的秘书带着赵满福的名片进了他的办公室。 等了一会儿后,秘书出来了对苏夏山讲道:“苏工,你在你的办公室等一会儿,稍后可能会找你。” 苏夏山答复了个“好”后回去自己的办公室了。 秘书把赵满福带进了唐志强的办公室,安排坐到了沙发上,迅速把茶水准备好后退出了办公室并顺手关上了办公室的门。 唐志强,男,身高180cm有余,国字脸,身体健壮,标准的一个北方美男子。 唐志强端着自己的茶杯走到了赵满福所在的沙发旁边坐了下来放下茶杯后,面带微笑地伸出了自己的右手:“欢迎赵总!” 赵满福及时伸出右手,完成了握手的见面礼。 “感谢唐总百忙之中抽空接见。 我姓赵全名赵满福。” “客气了赵总。 赵总老家是哪里人呢?” “我老家啊,是西川省省会都城市。唐总,你呢?” “我是土生土长的京都人。” “嗯那唐到都城市去玩过吗?” “还没有时间去。” “喜欢西川菜吗?” “这个超喜欢在京都上班的时候经常去的地方就是西川菜馆。” “嗯,京都的西川菜感觉是改良过的与西川本地的西川菜差异还是比较大。” “那你感觉哪个地方的好吃呢?” “我感觉西川本地的要好吃得多只是要比京都的西川菜麻一些,辣一些。 不知道唐总对麻、辣得菜感兴趣不。” “感兴趣啊,有空一定去你们西川感受一下,看看正宗的麻、辣是什么味道。” “好的,唐总。西川随时欢迎你,来了一定要记得给我打电话。” “好的。” “唐总,我们西川除了美食让人流连忘返外,还有一种绿茶也是比较好的。” “哦,什么绿茶。” “是竹叶青系列,号称是清明一号茶,产量非常的小。可遇不可求。” “竹叶青是常见茶,我也经常准备都是竹叶青茶叶。还没有遇到过你说的清明一号茶呢。” “对茶我也不懂。 听朋友说在茶的原产地高山上,有几株上千年的茶树,在这几株茶树采出来手工精细制作的茶叶,被当地人誉为清明一号茶。” “那一年有多少产量呢?” “具体没有说,应该不会超过五十斤。” “这么稀有的茶,还真是可遇不可求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