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七二章;农场闲事 (第1/1页)
“数量的话,没有要求!” “不过,作为朋友,我提议你不要一次性收完送过来,而是每天都收点,每天都送过来!” “另外,你也可以在村里提倡村民加大养殖力度,这样就可以跟着赚更多钱!” 听到王洋的话,王五爷在电话里面提议说到。 这一点,他完全是为了村支书们好。 因为这可是一个靠农场赚钱的好机会。 如果一次性把村里面收购的鸡鸭鹅,以及猪羊送我来。 先不说农场能不能放的下。 就算是放的下,那也是一次性买卖。 而每天送点就不同了。 这样的买卖,就可以持久,可以方便他们与王振打交道。 一旦熟了,以后农场有啥赚钱的门路,他们几个村也可以跟着沾沾光。 当然,这只是王老五作为朋友的小心思。 至于他们能不能把握住,他就不知道了。 “嗯,好的,五哥,我明白!” 都是村支书,都不笨。 听到王五爷这么一说,那王洋立马就猜到了他的用意,感谢了一声后,挂了电话就去忙了。 “好了,搞定!” “如果不出意外,晚点这三个村的村支书就会送来一些鸡鸭鹅,猪羊!” “你如果觉得不够,就给他们说,再让他们送!” “到时候,我跟你一起接待一下他们,彼此认识一下,以后有啥用的上他们的,也方便。” 电话打完,王五爷笑着对王振说到。 “嗯,好的,五爷,那就麻烦你了!” 听到王五爷的话,王振同意的点了点头,答应了下来。 因为这对他来说,可是好事。 毕竟,多一个朋友,就多一条路。 更不要说这三个朋友,还是一村之住。 那怕现在用不上,以后也不定用上了。 “好了,你去忙去吧,等他们来了,你打电话给我就行。” 看到该忙的也忙完,王五爷也开始赶人。 “好的,五爷,那我走了,有空再来看你!” 王振一听,笑了笑,告辞了五爷,离开了他家! 下午,王振继续在农场闲逛,寻思着那里还可以改造。 此时,那新的窑洞兽圈已经开始使用。 而原本的兽圈,却已经荒废。 王振发现这个问题以后,记录了下来,准备等这一段时间忙完,就找人拆除,把兽圈的田地恢复成原来的样子。 而后,王振开始沿河巡查。 在这个过程中,他又发现了不知名的投毒留下的毒药瓶,以及一些倒霉的死鱼。 可惜,因为整个农场小河的范围,都被种上了吸药葫芦,那些毒药起的作用不大,并没有影响到农场的生态。 这已经不是今年的第一次了。 王振已经习惯! 不习惯也没办法! 因为你根本抓不到人。 那怕他也知道,肯定是罗家湾的村民。 但是,在没证据的情况下,他总不能跟所有人都闹翻吧! 走走看看,晃晃悠悠! 一路上在游客不断地招呼中,王振来到了大河。 入眼,依旧到处是游客。 五月的水已经不算太凉,因此不止沙滩,草原,就连河里都有不少有个。 孩子,大人,老人。 孩子多不都在沙滩玩沙,草原捉蚂蚱。 而大人要么在游泳,要么就是坐在沙滩上面,围坐在一起,闲聊着。 而在沙滩的边缘,几十颗移栽的椰子树,因为有异能的催生,长到了两三米高,手腕粗细。 因为害怕会有一些小孩手贱,把它们给毁坏掉,所有的椰子树的树干前面,王振都绑了一圈陈刺。 这是紧挨着农场的沙滩草原。 算不上太大。 而在河的对面,一个更大的沙滩和草原,则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那里是寻宝的中心。 到处都是寻宝的人拿着小铲子的身影。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会做小生意的村民,也会在对面摆一下摊,卖一下吃食。 而在大河之中。 伴随着一个个游客的大呼小叫,自制的轮胎漂流船从上游飘荡过来,被下游的农场工作人员收回,等待着运回上游。 继续走。 河边的土崖之上。能够清楚的看到窑洞的阳台上,一个个游客伸长到大河的鱼竿。 钓不钓到鱼已经无所谓了。 他们玩的是寂寞。 就这样,走走停停,看看。 大概四点左右,农场大门的保安打电话过来告诉他有人找,王振这才想到了几个村支书的事。 于是,他赶紧给王五爷打了一个电话,他也开始往农场大门赶。 等到他赶到的时候,王五爷也已经到了,正在招待三个村支书。 本来,王振是不认识他们的。 可是,有王五爷在,一番介绍以后,彼此就熟了起来。 三个人都是来送家畜的。 后洼村的村支书送了十只***只鸭,五只鹅,一只猪,两头羊过来。 锅桃园的村支书送了二十只鸡,十只鸭,八只鹅,一头猪,一头羊过来。 王家庄的村支书送了十五只鸡,六只鸭,两只鹅,一头猪,三头羊过来。 简单客套了一下,因为不熟,王振并没有陪他们唠叨太多,算完斤数,直接把钱,以及答应他们的报酬算给了三个人。 不多,每个人也就一两百。 即使如此,也让他们非常满意,保证明天再送同样的数量过来。 王振一听,当然不会拒绝。 为了表达感谢,当即带着他们在农场吃桃起来。 等到他们离开,更是每人送了一麻袋的桃子给他们。 天转眼黑了。 送走三个村支书以后,王振也回到了家里。 此时,家家户户拉开了电灯,在黑暗之中,格外的美丽。 是夜,王振给王爹说了几个村以后会负责供应一些家畜给农场的事,把接待的的任务转交给了他。 没办法! 谁让王振是一个大忙人那! 这点小事,他如果还要亲力亲为,估计要忙死。 晚上。 王家人照例向王振汇报了白天的工作。 这是每天必须得。 因为王振可以通过这一点,知道那些游客的想法,以及农场的动向。 这样,才方便做整体规划和调整。 就这样。 说说笑笑,聊聊。 时间一点点过去,并没有熬夜习惯的王家人,等到十点左右,便纷纷回房睡觉,为明天的早起做准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