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五百年_第156章 作用巨大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6章 作用巨大 (第2/4页)

时候,要等待训导部取得大功绩,培养、磨练出一批工作能力强的人,投入到更重要的工作中去,发挥更大的贡献。

    只有部门重要性达到一定程度,才能相应提高地位。

    在一开始的计划中,子婴就很重视训导部,让训导部做好相应对象的思想教化、宣传,为秦国凝聚人心、赢得民心发挥关键作用。

    嬴政能统一天下,那只是疆土上的统一,这只是表面统一,只有人心的统一,才是真正的统一。

    大规模扩充骑兵、组建训导部,这都是嬴子婴长远谋划下的产物,对是为以后需要提前打好基础。

    热烈的掌声再次响起,陛下的说话,太振奋人心了。

    神情振奋的杨尧,大声回应道:“陛下,臣一定会好好办事。”

    接着是第三个提问。

    “陛下,臣是第9大队队长蒋侗。秦国目前有八万余降兵,以后有战争,是否会有更多降兵?”

    子婴答道:“四海之内皆兄弟,全天下的人,原本都是秦人。若天下能再次统一,东方六国的人,还会再是秦人。只要不是非必要杀戮,朕不忍心多杀人,以后的降兵,能不杀尽量不杀,需要训导部去招抚、教化。越多人需要教化,你们获得功绩的机会就越多,训导部就越显得重要。”

    一连有十多人提问,嬴子婴都耐心作答。

    从头到尾,子婴始终是和善的态度,让现场气氛轻松、活跃。

    在子婴左侧,摆着一张案几,司马汇在记录着。

    时间已经是下午,皇帝跟这七十人一同用膳。

    晚膳后,子婴再把杜真唤来,了解军队情况。

    杜真说,从函谷关出发到现在,累计有十七人攻击秦军或官吏而被处决,累计有百余人逃跑,其中有五人是第二次逃跑而被处决。

    朝廷是对降兵们很好,争取他们归顺,但对于敢违反规矩的人绝不能手软,胡萝卜加大棒,这种手段是很有效的。

    在褒水渠上游施工地附近,专门有一处平地,成为了皇帝临时行宫,有三千朗卫驻守,有跟随而来的御厨负责膳食,有内侍服侍皇帝。

    第二天,子婴召见汉中郡郡守司马禾,了解本郡情况。

    为了修建褒水渠,汉中郡增加了十余万人,这些人所需粮食,优先从汉中郡调度,司马禾也有派出官吏协助工作。

    因为从军人员部分回到家乡,汉中郡今年春耕顺利进行。

    既然来了汉中视察,子婴打算深入第一线。

    为此,他把曾陶叫来。

    “朕要到降兵营地视察,跟降兵们说说话。把第一大队第三中队第一小队队长苗巩,还有小吏严临叫来,朕要到营地十七号宿舍去看看。”

    子婴对这个小队最有印象,小队中严临做得最好,

    曾陶劝谏道:“陛下,招抚降兵,有训导部即可。为了陛下安全,臣建议别去降兵营地。”

    子婴道:“朕要听听降兵们的话,了解他们的心声。营地内没有一件兵器,有朗卫护驾,还怕降兵行刺不成?”

    曾陶无法阻止,派人把苗巩和李大环叫来。

    此时,苗巩正在自己的小帐篷内,在本子上写着工作报告。

    这时,曾陶身边的走入帐篷。

    “苗巩,陛下要见你和严临,快去把严临叫来,一同去见陛下。”

    皇帝居然召见自己和严临,曾陶既意外又兴奋,迅速跑到严临的小帐篷。

    严临得知皇帝召见自己,同样是意外和兴奋。

    两人快步向行宫走去。

    路途上,严临紧张起来,说道:“队长,我听人说过,君王喜怒不形于色。待会见到陛下,得小心说话,万一说错话,会惹得陛下不高兴。”

    苗巩道:“听说陛下很和善,只要忠于朝廷、勤勉做事、不触犯秦律,陛下是不会为难任何人。”

    来到行宫,见到皇帝,令人齐齐拜见。

    子婴打量着两人,苗巩脸色较为平静,严临却是神情紧张,脸都红了。

    子婴道:“朕听你们的队长提起过你,说你们把工作做得很好。”

    苗巩道:“陛下,微臣只是做自己该做的。”

    严临道:“陛下,卑职也是一样,做好分内事。”

    子婴对严临道:“你们队里,你做得最好,带朕去十七号宿舍看看。”

    这下,严临更为紧张,万一那三十人中,有人说了不该说的话,陛下肯定会认为他没把差事做好。

    皇帝有令,只得遵命行事。

    曾陶、苗巩、严临带着皇帝前往降兵营地。

    太史令司马汇要求前往,嬴子婴同意了。

    这些年来,秦国制度逐渐有所改革,官吏工作正规化、人性化,除非特殊情况紧急需要,在一般情况下,每工作六天休息一天。

    褒水渠建设同样如此,官吏休息,降兵同样跟着休息。

    对于古代经常劳作的人来说,修建水渠算不上很辛苦,再加上训导部吏员思想教育,降兵过半数对秦国已没有了抵触、抗拒心理。

    这天,正是官吏休息日。

    这时代缺少娱乐活动,降兵营地内,有些在吹牛,有些在下象棋。

    午后,大批朗卫进入营地。

    朗卫开路,在相应位置站岗,曾陶、苗巩、严临先进入营地,再后来是嬴子婴,子婴后面是韩谈、司马汇。

    身穿便服的子婴在营地中行走,边走边观察着四周。

    营地内,每个帐篷大小一致,帐篷与帐篷的间隔距离相同,每隔一段距离皆有茅厕、浴室。

    每个帐篷、浴室、茅厕门外,皆写上了编号。

    这里的一切,皆是井然有序。

    八万余名降兵,不可能全部集中在一个营地。

    褒水渠上游分为十一段动工建设,每段安排7500名降兵,相应为训导部十一个大队管理。

    每个分段,都有各自的营地,这个营地降兵人数跟其它营地一样,都是7500人。

    “皇帝来了!皇帝来了!”

    帐篷内的降兵们走出来,望着那重重护卫下的秦国皇帝。

    嬴子婴同样看到了帐篷门口的人。

    第十七号帐篷,三十名降兵同样出来帐篷,望着那秦国皇帝。

    “陛下居然到这里来!”

    “看来严大人说得没错,秦国皇帝很仁慈,把我们跟秦国百姓一视同仁!”

    “大业皇帝还真是明君啊!”

    “明君个屁!这都是蛊惑人心的谎言!水渠修完后,就是我们的死期!”

    说这话的是黄奇,许多人懒得理他。

    这时候,只见皇帝向这边走来。

    有人惊呼,不会是皇帝要来这里吧。

    那个带路的正是严临,皇帝真的要来了。

    严临跑了过来,大声道:“陛下要来我们这里,排好队伍。”

    三十人分为三排,排得整整齐齐。

    降兵实行军事化管理,每天早上都会有吏员过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