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4章 风烛残年 (第1/2页)
子婴道:“待天下一统,男人不用上战场,都安心在家种田,家家户户都能丰衣足食。” 随行官吏、朗卫都觉得,陛下英明。 两天后,子婴来到营地。 这是修建水渠民夫的营地,这些民夫原本是降兵,归顺大秦后成为秦人,身份转变为民夫。 “李大环在何处?” 一官员带着皇帝来到营地某处,李大环等人就在帐篷内。 这里同样是宿舍,只是比起在降兵身份时待遇好了一些,原本三十人住一个帐篷,现在改为十人,空间更大,每个人都有储物箱,都各有一席子和案几。 “陛下驾到!” 子婴进入帐篷。 十个民夫齐齐拜见。 子婴扫视十人,李大环就在其中。 子婴向众人道:“在诸位努力下,褒水渠已建好。大家想继续做工事还是种地?” 在此之前,已明确宣布,要是想继续做工事,下一条水渠动工后会安排工事。 要是想种田的,会安排在关中或汉中作为民夫的家。 “种地好啊!种地自由得多,可跟家人住在一起。” “在家种地,可每晚睡媳妇,可陪伴子女!” “还是种地好啊!没那么多管束,我要种地。” ………… 嬴子婴看向李大环。 李大环道:“陛下,官府已安排好,草民的家就在褒水渠新灌溉之地。水渠通了,官府已开垦新的农田,分给草民,官府还派人在草民家中搭建房子,分发农具,草民媳妇也快要生孩子了,草民明天动身回家。” 这些降兵转为平民后,官府给他们登记户籍,地址在关中或汉中,全部都有官府帮忙盖房子,派发基本生活用品,让他们感受到朝廷的关怀,感受到在秦国的温暖,感激朝廷和皇帝陛下。 此时的李大环,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苏由说道:“陛下,草民被官府分得土地,就在李大环家隔壁。陛下真英明,大秦朝廷真是好啊!草民以后会好好种田。” 虽然只有十个人,气氛却很活跃,又有皇帝亲自来看望,大家都很高兴,向皇帝诉说着喜悦之情、对未来的憧憬。 嬴子婴道:“朕爱民如子,不希望看到有一个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让你们过上好日子,是朝廷的责任。你们都过得好,朕也心安了。” 随后,他又再进入两个帐篷,跟里面的民夫说说话。 目前,训导部只有少数人留在这里,已归顺大秦的人,不需要再由训导部做思想工作。 原本降兵也只有极少数顽固份子不归顺大秦,人数只有千余人,这些人将会一直做工事,直到生命的终结。 对于降兵政策,类似于现代监狱,认真接受劳动改造、思想改造的,最快两三年可转为正常平民,要是不接受改造,那就是无期徒刑。 大秦朝廷也信守承诺:不杀降兵!降兵只要安分老实,最差的结果顶多是无期徒刑。 一天后,子婴来到史禄的“办公室”。 史禄神采奕奕,面带笑容道:“陛下,历经数年努力,褒水渠终于建成了!” 他的内心很有成就感,让他最有成就感的是修建连通岭南的零渠,褒水渠也算是大工程,同样给他带来成就感。 子婴道:“是啊!史卿家辛苦了!” 史禄道:“大秦有明君真好,是陛下和始皇帝,让臣所学有用武之地。” 子婴问道:“褒水渠完工了,史卿家可否想再努力多建水渠?” 史禄轻松笑道:“陛下,这正是臣所希望。” 子婴道:“史卿家连续工作数年,先回咸阳歇息一段时日,然后再选好修渠之地,关中、汉中皆可。” ———————— 九月三十,除夕之夜。 皇帝全家,连年夜饭都没聚在一起吃。 因为这天晚上,皇后王思即将要生了。 从酉时开始,王思就感觉要生了,进入寝室准备,由产婆、宫女在里面忙碌。 一直到亥时,王思还没有生下来,子婴有些焦急和担心,进入寝宫查看。 产婆道:“陛下,皇后第三次生比前两次麻烦,不过应当会没事。” 子婴只好出来。 薄贞安慰道:“陛下,皇后定会没事,说不定生个皇子,母子平安。” 子婴道:“只要顺利就行。” 话虽这么说,这么久还没生下来,不担心是假的。 在科技落后的古代,女人生育出现意外的概率比现代高得多,嬴子婴非常不愿意看到悲剧发生。 子婴在寝宫外来回踱步,心中焦急烦躁。 薄贞和冯幽兰则在默默祈祷,两人都祈祷皇后没事,除此之外,其他内容有点区别。 薄贞祈祷皇后生个皇子,母子平安;冯幽兰祈祷皇后再次生下公主,母女平安。 时间在一分一秒过去,时而能听到寝宫女皇后痛苦的声音。 屋外的人更是担心。 只要不把孩子生下来,就没办法解决。 在这种情况下,屋外焦急等待的嬴子婴,那就是度日如年。 “噹…噹…噹…” 岁首的钟声敲响,时间进入了大业八年。 “呜哇…呜哇…呜哇…” 钟声刚停下,婴儿哭啼声传出。 嬴子婴、冯幽兰、薄贞三人都快步进入寝宫。 满身大汗、身体疲惫的王思,躺在床榻上,满脸的哀怨。 子婴再看向正由产婆洗身子的婴儿,又是女儿。 面带喜色的冯幽兰先说道:“担心了一晚上,所幸皇后母女平安!” 她心道:“龙神显灵,终于灵验了!” 薄贞同样面带喜色,说道:“只要皇后和孩子都没事就好!” 子婴走到床榻前,安慰道:“岁首刚过,皇后又给赢家增添了一个骨rou,这是好兆头。” 可王思就是一副哀怨之色。 “第三个了,却还没生下皇子!” 嬴子婴、薄贞、冯幽兰三人轮番安慰,王思的心情总算有所好转。 太医进来了,询问产婆生育全过程,又再给王思把脉,询问情况。 随后太医站起,向子婴道:“陛下,臣有事启奏!” 皇帝出得寝宫,走到旁边屋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