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三零章 讲座 (第2/2页)
学分,但是你并没有想听这位老师的讲课。 李蓉陪着沈光林在后台“备课”,沈光林在模拟着等会台下可能发生的事情,他还是准备了一些额外的干货,准备看情形放出去。 就是不知道这个国家的学生们水平如何,智商够不够给劳资找麻烦。 讲座开始的时间到了。 主持人是一位知性美女,看起来有点像后来的太国美女总理瑛拉,她用英文介绍了沈光林的来历。 其实,沈光林的简历还是有点单薄,京城大学教授,京都大学客座教授,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虽然他确实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但还是缺乏有说服力的奖项。 要是来个诺贝尔奖获得者,那就漂亮了。 不过台下还是响起了礼貌性的热烈的掌声,热烈欢迎沈光林隆重登场。 哇,这位沈老师好帅!他的女助手好漂亮! 帅是应该的。 沈光林走到自己的位置,慢慢的坐下,翻开讲义,放下泡着枸杞的保温杯,然后把钢笔和笔记本放在旁边。 这表示准备就绪了。 李蓉也准备好了帮他放幻灯片,她果真也不是白来的,还是要发挥点作用。 沈光林抬眼看了下黑压压的一片人,都是熟悉的面孔,因为都是华人后裔,跟扶桑人的气质是不同的。 不过,台下很多人对于来自华夏的学者还是不服气的,甚至包括林文伟在内。 沈光林还是太年轻了,他就该是个弟弟,不该是老师。 讲座开始了,大家都等着沈光林讲“纳米”呢,毕竟他是纳米第一人。 “大家好,我叫沈光林,金陵人。” 他用的就是中文,沈光林甚至在想,等自己获得了重要奖项的时候,发表获奖感言一定也要用中文。 沈光林并没有讲纳米,就像金庸到了京城的大学开讲座没有讲一样。 “我是一名物理老师,今天我给大家上一堂物理课,至于不爱听的同学,也请不要随便离场,毕竟,这是你们学校出了钱的,这笔钱很多,多到能让我给我的爱人多买两件爱马仕。” 这个礼堂能够容纳2000人,已经坐满了,真平均到每个学生头上,还真的花不多少钱。 郑雪算是听明白了,他买奢饰品的钱,原来是自己学校出的,学校是不是当了冤大头。 台下很多人也是这么认为了,为了舔大国,竟然出钱邀请这样一个年轻人开讲座。 “物理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是物理前行的基础,物理可以说是在数学语言下的延伸学科,至于化学,生物......” 半个小时过去了,都是“套话”。 如果,如果只是讲这些,完全属于水字数,那南洋理工花的钱就亏了。 但是沈光林感觉自己已经过了卖弄学识的阶段,他一个大学教授,在这些学生面前卖弄学识,这感觉,肯定也很爽。 小半堂课,沈光林一直在水。 讲这些有意思吗? 林文伟也在问,“他的水平怎么样,讲这样一堂课他能拿多少钱?” 旁边那位老师告诉他:“只能说他讲的没有错漏,但是不新鲜。这场讲座共两个小时,听说学校出了5万新币。” “就这?五万新币!” 怪不得他看不上自己的5000美元呢,林文伟反而不知道等下自己改怎样开价了,果然是南洋理工,够蠢的。 沈老师这钱也太好赚了吧。 沈光林也觉得这钱太好赚了,决定还是来点干货。 “我有一个实验室,研究的不只是物理,还有化学和生物。在座有多少学物理的同学?” 台下90%的人举了手。 “在座有多少学生物的同学?” 台下只有零星几个人举起了手。 “好的,那我今天讲一下生物。” 沈光林讲了半个小时的物理,结果转身讲起了他和台下的人都不太熟悉的生物,而且是生物中的分子生物学。 “我今天讲的是遗传物质--DNA,也叫做脱氧核糖核酸。最早分离出脱氧核糖核酸的弗雷德里希·米歇尔是一名瑞士医生,他在1869年,从废弃绷带里所残留的脓液中,发现了一些只有显微镜可观察的物质。” 台下的听众们都懵了。 今天的讲座不是纳米科技吗,大家做了不少功课的,DNA是个什么鬼? “举个例子,有位船员出海8年,回家的时候孩子已经5岁了,邻居们都说孩子不像他,他该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有三年的空窗期,他又不是李靖,孩子又不是哪吒。 还是这样的小故事能够带动气氛。 “离婚!” “杀了jianian夫**!” “打50鞭子!” “认下这门亲事!” 这样的故事果然足够吸引人,台下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大家说什么的都有。 “我有个方法,那就是做DNA鉴定......”沈光林引出了他要说的话题。 这是DNA鉴定技术。 其实,这个课题已经有些超前了。DNA鉴定技术是1984年由英国遗传学家A·J·杰弗里斯提出的,现在才是1982年,但是沈光林已经主动率先提出了,虽然他做不出PCR,但是他一样可以开创DNA鉴定的这个新领域。 未来生物学四十年的热点,将由沈某人在一次普通讲座上提出。 沈光林接着讲到,无论植物或者动物,体细胞内都有一整套遗传物质,因此,人类也不例外,人体各部位的细胞都有相同的DNA,因此就可以通过检查血迹、毛发、唾液等判明身份。 哎呀,感觉好简单! 大家瞬间根据这个技术想到了QJ,亲子鉴定,案件侦破。 这才是讲座该有的味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