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五九章 对大明皇家的嘲讽 (第1/2页)
回到明朝做仁君正文卷第六五九章对大明皇家的嘲讽心里面有了主意之后,王家屏就恭敬地站起了身子,对着朱翊钧说道:“陛下,臣觉得徐先生说的有道理。” 这代表着他对徐渭的认可。 见状,朱翊钧轻轻地点了点头。 王家屏这个人自己还是了解的,别的地方不好说,能力方面是有的,最关键的是也有容人之量。 对于这一点,朱翊钧很满意。于是他说道:“那就让文长跟着你把这次的事办好、办漂亮。” 说完,朱翊钧问徐渭,“文长你有什么问题吗?” “没有。”徐渭直接说道。 他来京城做什么的,他心里很清楚,主要就是为了帮助朝廷处理草原的事。现在这么处理,可以说的上是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这对于一个皇帝来说,就已经是很难得的事了。 徐渭对眼前这个皇帝十分满意,觉得皇帝做事非常干脆。 你们两人要合作,所以你们两人谈谈完了觉得没问题的话,那你们两个就在一起办事。 丝毫不拖泥带水,这样的干净利落是徐渭非常喜欢的。徐渭最受不了的就是官场上的绕弯子、人际关系当中的扭扭捏捏。 “那这件事就这么定了。”朱翊钧直接说道:“朕也知道你这次回京除了此事之外,还有关于胡宗宪忠义词的事。” 关于胡宗宪,朝廷早就有了定论。当年的事虽然没有大规模的为他平反,但是也为胡宗宪论了功劳。 可是在朱翊钧看来,这根本就不够。 外务府那边已经在紧急开始创作有关胡宗宪的剧本了,有说书的,也有演戏的。这次的主要内容就是以抗击倭寇为主,其中故事的主要人物一共有四个,第一个就是胡宗宪,剩下的三个自然就是戚继光、俞大猷和刘显。 其中借鉴了后世很多三国演义的戏曲风格,编了很多类似于三岔口定军山之类的剧情,这些东西肯定要大规模的宣传出去。 回头朱翊钧要借势修建忠义祠,忠义祠当然不光是要给胡宗宪一个人修,在这里面朱翊钧下了一个大棋。 只不过朱翊钧是不可能和徐渭把这事讲清楚的。 朱翊钧脸色严肃的说道:“这件事,朕已经答应你了,自然就会办。” “你回来也是主持这件事的。工部那边,朕已经吩咐下去了,你可以去工部跟他们商量一下选址和建造的事。算出一个大概来,朕会给你们拿钱。” “多谢陛下!”徐渭又一次跪了下来,恭恭敬敬地给朱翊钧磕了一个头。礼仪十分完整,态度十分坚定。 朱翊钧点了点头说道:“去吧。” 看到这一幕,朱翊钧脸上没什么变化,心里面却非常非常难过。 什么时候,大明的臣子需要这样了? 看得出来,徐渭对自己这个皇帝非常感激。可是这种感激对于自己来说,就是打脸般的嘲讽。 一个为大明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臣子,一个立下那么多战功的大臣,最后只能憋屈地在监狱里自杀以证清白。这是什么? 这就是赤裸裸的嘲讽! 现在皇帝拿出一点好处来,然后给你平反、给你修一个忠义祠,结果需要你如此的感激,这是什么? 原本你应该获得更好的待遇、应该名利双收、应该名留青史、应该得到皇家的奖赏,可是结果呢? 至于说嘉靖时期的党争,那是怎么造成的? 还不是因为嘉靖皇帝摆弄权术的结果? 如果没有嘉靖皇帝来回的摆弄,朝堂之上会出现那么多派系吗? 如果不是因为嘉靖皇帝整日里炼丹、重用严嵩父子,会出现大臣为了做事、为了抗倭而站错了队,导致他含冤入狱、自杀以证清白之事吗? 说到底,这根本就不是胡宗宪的过错。而为了不是自己过错的一件事搭上了自己的命、一个为国家立过大功劳的人,就这么憋屈地死在了监狱里! 此时此刻,徐渭每一个感激的动作,在朱翊钧看来都是对大明皇家的嘲讽! 等到徐渭从地上站了起来,朱翊钧说道:“等到忠义祠修完后,朕会亲自过去。到时候由你来主持祭祀,朕去参加。” 这一次,徐渭顿时老泪纵横,彻底解开了多年的心结,整个人颤抖着趴在地上痛哭了起来,“多谢陛下!” 皇帝亲自去参加,这就说明了一切。 朱翊钧也很无奈,自己能做的也只有这些。 在这个时代,所有人都将生前的荣耀和死后的哀荣看得一样重,甚至是死后的名声和哀荣更加重要。 因为大家都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