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七一章 李成梁出兵 (第2/2页)
。”戚金点了点头,迈步就向外走了出去。 对于戚金来说,叔叔是自己的支柱。从小就跟着叔叔在军营当中摸爬滚打这么多年,走南闯北到处打仗。 可以说叔叔就是自己的偶像,也更像自己的父亲。 叔叔的关心,自己能感受得到。可是这么多年在军营当中,戚金也明白了另一件事,生死有命。 有些事不是你想躲就能躲得掉的。再说了,沙场纵横了这么多年,戚金也明白杀敌报国有时候也不允许你想那么多。 能活着就活着,战死就战死。大丈夫马革裹尸,也不失为一个好归宿,没必要老死于病榻之上。 戚金走了之后,戚继光也快速收拾了残局,然后就带着部卒向前开进。 他要给戚金做后盾。 打胜仗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沈阳城。 看着手中传来的信,王锡爵的脸色都变得有些古怪了起来,随后大声赞叹道:“不愧是戚少保,一战就打出了朝廷的威风!” 闻言,一边的李成梁也面露敬佩。 他的确很敬佩戚继光,但也很遗憾这一次的功劳没有捞到。对他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看这个情况,这一仗打完之后,草原恐怕很多年都缓不过这口气来了。 董狐狸被打得这么惨,速巴亥死了,戚继光还在乘胜追击,很可能会继续往前打。 这样下来的话,很可能就会出现一种局面,辽东的蒙古人被打怕了,即便不被打,估计很长时间也恢复不了实力。 这会导致另一件事,那就是蒙古人整体实力跌落、大明实力增强。他们跌落就会导致双方的战争不打了,这也就会出现另一种局面,没仗可打。 对于老百姓来说,这是一件好事,大家安安稳稳踏踏实实的过日子。可是对于李成梁来说,就没有那么好了,没仗打意味着战功都没有了。 想到这里,李成梁的脸色有些凝重。 他没有丝毫的迟疑,直接站起身子说道:“大人,我现在也该出发了吧?“ 他有些等不及了,现在该去抢功劳了。如果再不去的话,就没有什么功劳可抢了。 闻言,王锡爵也没有犹豫,直接点头说道:“行,你去吧。整点兵马,马上出发。” 他没有什么理由阻拦李成梁。如果这时候不让李成梁去抢一些功劳的话,他可能会和自己翻脸。 再说了,这个时候也的确是一个好机会。 朵颜三卫以前哪是在现在这个位置,在永乐年前的时候,他们被赶到哪里去了? 辽东是时候要把地盘扩出去了。 王锡爵一直觉得辽东的战略纵深不够,太窄了。这一次有机会,正好拿回一大片土地。 李成梁抱拳说道:“是,大人。”说完,他就迈步向外走了出去。 这一次一定要打一个漂亮的仗。 辽东战场的局势基本呈现出了一面倒的态势,明军狂飙突击,整个辽东的明军出了一大半。 李成梁也带着人直接向前线奔走,自沈阳城出来之后就一路向西打了过去。 两路大军齐头并进,不断向前。 一路上很多蒙古部族直接选择了投降。他们投降李成梁,根本就没有什么犹豫。 这么多年了,来来回回、反反复复的折腾,李成梁的手下也不是没有蒙古人。甚至一些部族投降后还获得了更好的待遇。 对于这些投降的人,李成梁也没有说什么,直接把他们安顿好就继续往前追。 对于李成梁来说,这些蒙古人可以交给王大人处理。直接杀了的话,自己肯定会被一个恶名。 再说了,现在辽东缺人,有人是很重要的一件事。王大人都准备跑到深山老林去招募一些在里面生活的女人了。 王大人曾经说过,这件事很重要。 具体有多重要,李成梁也不懂,但是他知道王大人说很重要那就很重要。 李成梁知道,这场战争差不多到这里就结束了。 与此同时,捷报已经飞奔至京城。 往日里人来人往的城门口忽然一片寂静,而后传来了马匹狂奔的声音,还伴随着“驾!驾!前方避让!”的动静。 大街上的老百姓们纷纷退到两边,让出了宽阔的路。他们还不忘了扯着脖子看,现在京城老百姓已经养成了看热闹的习惯。 见到一匹枣红色的高头大马狂奔而来,老百姓们把脖子缩了回去。 是传令的信使,看身后的旗子就知道了。这种信使谁也不能阻拦,是可以在京城当中纵马狂奔的存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