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7章 折服 (第1/2页)
,大明匹夫 夏允彝面色凝重,陈子龙一挥衣袖,愤然开口。 “大明朝天灾不断,流寇作乱,建奴猖獗,国家积重难返,如此这般,怎么能把责罚归于我江南的读书人身上?岂不谬哉?”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明朝国事日渐糜烂,你们这些江南名士,没有一丝责任吗?” 王泰也是大声怒喝,拍案而起。 “礼部侍郎吴昌时、户部尚书李待问、内阁首辅周廷儒、前詹事黄道周,哪一个不是江南名士,哪一个又不是国家重臣?周廷儒复出,你敢说,吴昌时和张溥,还有各位复社领袖,你们都是干干净净的吗?” 夏允彝和陈子龙脸色通红,一时语塞,说不出话来。 时局动荡,内有流寇作乱,外有建奴虎视眈眈,国事糜烂,而以复社为首的江南士大夫与前任首辅温体仁有隙,遭到排挤,一直郁郁不得志。复社党魁礼部侍郎吴昌时写信给周延儒的门生、复社领袖张溥,劝他怂恿周延儒复出。 吴昌时和张溥集结江南名士,花费六万两白银,结交崇祯帝身边的宦官曹化淳、王裕民、王之心等人,力推周延儒复出。陈子龙和夏允彝也是参与者之一。 “官以财进,政以贿成,你们这些江南名士,好大的手笔啊!” 王泰冷冷一句,跟着话语又严厉了起来。 “崇祯十一年,外有建奴,内有流寇,天灾不断,根本无法两线作战。当时之计,只有时间换空间,先与建奴议和,攘外必先安内,解决流寇之患,再经励精图治,卧薪尝胆、厉兵秣马,便可徐徐收复关外。奈何黄道周一张利口,致使和议功败垂成。黄道周呈一时口快,以至于建奴入塞,烧杀抢掠,我大明百姓白骨如山,百姓遭殃。” 他看着陈子龙和夏允彝,义正言辞。 “济南城一战,我秦兵就死了三千弟兄,换来的是什么百姓死伤无数,四十多万大明子民被建奴掳掠至关外,他们在建奴的铁蹄下过着怎样悲惨的日子,黄道周他担得起这责任吗?” 王泰振振有词,满脸的愤怒,夏允彝却冷冷一笑,接了过来。 “建奴入塞,官军孱弱不堪,一触即溃,却要怪到黄先生身上,岂不可笑和议事关春秋大义,岂能向建奴屈从,这又与黄先生何干?王泰,你这是不是强词夺理了些” “你……简直是一派胡言!” 王泰又一次怒火攻心,不由自主握紧了拳头。 几十万百姓的不幸,还与黄道周无关,简直是冷漠自私到了极点。 一旁的顾绛看王泰脸色发白,显然已经怒极,赶紧走了出来。 “大人,平心静气,稍安勿躁。” 再让他们争辩下去,他都担心王泰会暴起,直接动手揍了陈子龙二人。 这里,可还有夏完淳一个小朋友在场。 “夏允彝,你也曾是一方父母官,知道民生多艰的道理。倘若和议达成,朝廷养精蓄锐,那几十万百姓的不幸,是不是可以避免” 王泰尽力让自己平静下来,黄道周是这二人的恩师,这二人为他辩解,也是人之常情。 更何况,这些人认为黄道周是对的,他们也认为自己是对的。 夏允彝面红耳赤,终于没有反击,他看着王泰,眉头紧皱,不知在想些什么。 “王泰,你在报纸上大肆宣扬我复社之人百无一用,有破坏没建设。你自己还不是攀附阉人高起潜,要不是他,你恐怕还是咸阳一团练总兵,怎么可以青云直上、位极人臣?你敢说,你没有贿赂高起潜,清白无暇吗?” 陈子龙果然是性烈如火,丝毫没有妥协的意思。 “陈兄,报纸是王泰所创” 夏允彝吃了一惊, 不可思议地看着陈子龙。 “你我一无所获,顾宁人支支吾吾,这《中原日报》除了王泰王大人,有谁有这样的文采和手笔?” 《中原日报》上,不仅有时政消息,更多的则是针砭时弊,散文、杂文,更有诗词歌赋,许多都是新格式散文,以及新词。以王泰的才华,不难猜出。 “王大人,报纸真是你所创那“我是人间惆怅客”、“我失骄阳君失柳”,还有那“少年中国说”等,都是你所做?” 夏允彝眼中的惊诧更盛。 这样说来,“已是悬崖百丈冰”,果真是王泰这样一个莽夫所创了! 还有那散文,可是开了一代文体之先河! “二位先生,《中原日报》确实是巡抚衙门所创,那些诗词歌赋,也都是王大人所做。” 看到王泰点了点头,顾绛轻声说道。 “王大人,可否提笔一首,让后生开开眼界” 夏完淳兴致勃勃,脱口而出。 “王泰,你还没有说,你是否清白无暇,是不是贿赂阉党,包藏祸心” 陈子龙盯着王泰不放,看来是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为复社还有江南名士讨回个公道。 “理不辨不明,王大人,请开始你的反击,诗词随后再说!” 夏完淳却是喝起彩来,兴致勃勃。 王泰本来怒火攻心,让夏完淳这么一打岔,怒气全消,哑然失笑。 “官位更高,责任更大,正如我今日在河南所为。要是为了我自己,我何必如此费心费力。美人佳肴,富贵逍遥,岂不是更快活” 王泰坐了下来,有些疲倦。 事无巨细,军事政事,他都是尽力而为,只要是政事上用银子,他从来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