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五章 天子之意 (第1/2页)
吴三桂在十月十三日的清晨抵达京师,上午11点多左右面见天子,随即被擢升为鹰扬卫指挥使、游击将军。于十五日率两千京营精锐离京赴遵化。 当今天子金口玉言,擢升吴三桂为游击将军。但在大明而言,游击将军并非官职,而是一个差遣。 枢密院帮崇祯补齐官职任命。给的是已经名存实亡的上十二卫鹰扬卫指挥使(正三品)。 十四日,枢密副使李邦华亲自带着吴三桂到军营接掌兵权,补给,装备给齐。 然后,吴三桂就这样走了。 京城距离遵化约三百六十里。明军步兵的行军速度完全看是那支部队。京营的精兵经过整顿多少还是有点样子,每日行六十里,于二十日抵达遵化城。 处理好军中事务,吴三桂回到“家中”见父亲。 吴襄作为辽东总兵,驻防在遵化城中,接管全面的城防。他自然是住在城中的参将府里。这不是他要鸠占鹊巢,而是和遵化的顺天巡抚王元雅不断的扯皮后,他得到的“尊重”! 因为朝廷、枢密院明确要求遵化城防以他吴襄为主,节制城内外所有兵马。而非以巡抚王元雅为主。 城中的参将很有眼色,自然是主动的让出参将府。 “长伯…”此时,在晚上六点多的参将府后院里,吴襄看着自己最优秀最得意的儿子,无奈的揉着额头。 吴三桂早早的就派亲兵到遵化给老爹吴襄汇报情况。更何况还要朝廷的任命、文书往遵化城而来。多出两千兵,粮草也是要遵化城负责的。 吴襄倒是想儿子京城老老实实的带着,不管建奴多少兵马入侵京畿,反正皇帝待的城池肯定是安全的。 但是,官大一级压死人啊!更何况是官大到顶点的天子! 事已至此,为之奈何? 吴三桂大概也知道父亲的困恼,将他在京中御前时产生的疑问问出来,“爹,天子究竟是要杀我们父子,还是天恩浩荡?” 吴襄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长伯,你平日也是读书的,我且问你,战国名将吴起为士兵吸脓,是施恩,还是欲杀之?” 吴三桂也是内秀的人物,顿时就明白过来。吴起施恩于士卒,士卒感恩而效死。天子施恩于他,国朝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实权游击将军,这难道不是要他卖命的吗? 在私室里,吴襄说话也没有顾忌,长叹道:“长伯,遵化必不可守。后金自起兵以来,大明无一城可挡,丧师失地。这十年间,天下唯袁督师一人耳。我比袁督师不如。遵化更不如宁远、锦州城。 等后金兵临遵化城,我会下令撤走。届时,必定会被天子下狱论罪。但只要我吴家手中一千家丁还在,辽东总兵的位置就还是你的。你大舅会看顾你。” 吴襄深受大明这个体系来带的好处,但是他从都是一个很“灵活”的人。 吴三桂沉默了一下,如实相告道:“爹,儿子回遵化。锦衣卫指挥佥事吴孟明率了一个百户跟随前来。天子有口谕,奴善用间。守遵化的第一步就是杀间谍。届时要求儿子出兵配合清洗城中间谍全族。” 换言之,如果他爹在建奴兵临遵化后弃城而走,有锦衣卫在的情况下,这瞒不过天子。而以当今天子之英武,必定会夷他全族! 以袁督师之忠,一定会执行天子的命令。届时,以袁督师之虎威,吴家别说一千家丁,就是三千,在关宁铁骑面前都得完蛋。 吴襄不甘心的道:“他们在何处?”事关他的身家性命,锦衣卫又如何? 吴三桂道:“不知道。只知道一部分锦衣卫校尉往喜峰口外去侦测建奴大军的消息去了。” “...”吴襄坐在椅中,半响不语,尔后哀叹,“天子欲杀我吴襄啊!” … … 就在吴襄哀叹,当今天子不讲武德陷他于死地,又惧怕天子手中利刃袁督师,下定决心好好加强遵化城的防守之时。十月二十日的晚上,山海关的关城上人影绰绰。 正是被吴襄惦记着的袁督师。 袁崇焕身形较矮,又黑,穿着棉衣带着亲信将校在雄伟的关城之上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