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八十二章 穷得只剩钱粮 (第1/1页)
久违的尉迟菩提乘坐火车到了长安,鬓角隐隐现出几缕灰白,神情颇为憔悴。 尉迟伏阇信已经薨了,新任的国主是尉迟菩提的大兄,总算没闹腾出甚么事来。 这个时候,于阗驻扎唐军的重要性就出来了。 虽然只是两个营的兵力,却代表着大唐的态度。 争夺王位可以,要文斗,不要武斗。 乖,看清楚唐军的武力,再决定要不要动粗。 权利令人沉醉,刀锋令人清醒。 于阗这地方毕竟风比较大,容易让人清醒,清醒过后大家就理智了。 或者说,怂了。 尉迟菩提无心王位,偏偏与大唐关系极佳,连驻扎于阗城的校尉都颇卖他几分情面,王位最终由与他关系最密切的大王子继承了。 大唐的册封也到位了,一切看似顺顺当当。 于阗南部,发源于喀喇昆仑山的喀拉喀什河滋润着于阗大地,带给于阗勃勃生机。 因为喀喇昆仑山平均四五千米的海拔,成为于阗天然的屏障,谁也想不到,七万吐蕃兵从天而降,陈兵喀拉喀什河畔。 足足太平了十年的于阗,乍逢大变,从上到下都手足无措,还是俩校尉越俎代庖,发号施令,将人畜撤进城或迁到城北。 十万吐蕃桂与仆从,竟真的穿过羌塘,下到了于阗。 之前噶尔·赞悉若多布对慕容诺曷钵的承诺,半真半假,穿羌塘却是真得不能再真了。 人马损失低于预期,三成死亡,这已经是一个伟大的成就了,一个不可复制的成就。 至少,这确实是打了于阗一个措手不及。 唐军悍勇,加上装备精良,以一抵五不是虚词,可对面的吐蕃桂,是七万人呐! 倚仗城墙之利、手雷有居高临下之威,于阗百姓鼎力相助,在一轮强攻之后,吐蕃桂丢下千余具尸体,在于阗城五里之外扎营。 斜阳夕照,血染黄沙,乌鸦在空中盘旋,“啊啊”地庆祝又一顿美餐。 对于彪悍的吐蕃桂来说,损失千人,根本只是一次试探罢了。 因为在苏毗方向,吐蕃多年与自愿兵交战,对付手雷已经有一些经验,手雷的杀伤力变小,导致初战的消耗很大。 按照唐军投掷手雷的频率来看,于阗城中肯定还会有手雷的存在,却不会太多。 “尉迟菩提,没有援军的话,我们最多能坚持三天!吐蕃军今日只是立足未稳,明日的攻势会更猛烈。除了趁夜色出城到西州安西都护府求援,你别无选择。” 校尉庾霸眼里有一丝黯然:“可惜额的婆姨,还有三岁的娃儿……” 将军百战死,死则死矣,就是亲人要承受苦痛。 养尊处优的尉迟菩提,第一次拿出拼命的劲头,一日一夜,奔波不息,马都骑废了三匹,终于到西州的安西都护府报信,安西都护府也派了二万大军日夜兼程援救于阗。 即便如此,尉迟菩提还是不放心,连夜乘坐西州到长安的火车前来求援。 王恶听完尉迟菩提的话,都忍不住表示钦佩。 吐蕃这一次,是真下血本了啊! 穿越广袤的羌塘无人区,不知道要损失多少人马,松赞干布还真有魄力。 匆匆赶到两仪殿禀告这消息,宰相们齐聚一堂,身子已略微不便的李世民也坐镇朝堂。 吐蕃这神来之笔,真打了大家一个猝不及防。 意识中那不可突破的天堑,竟然真被人穿过了。 “兵部以为如何?” 李世民开始点名。 梁建方拱手:“臣愿挂帅,带右武卫二万出征。” 呵呵,这是看上了牛师尚那一万火器兵呢。 “你安排人去伏俟城接替牛进达,让牛进达在甘州火车站持印,带右武卫二万人出征。牛师尚毕竟在右武卫,上阵父子兵嘛,牛进达多少年没捞到战功了。王端正,此番你为监军。” 李世民微微协调了一下。 李承乾敲了敲椅子扶手:“苏毗府那里,令中郎将尉迟宝琳率各地府兵对觉木岗、工布次第发起攻击,松州到苏毗府的道路,责令松州刺史、苏毗府尹全力维护,钱粮靡费由朝廷负责,火枪旅帅及其辎重补给一定要到位,不要再出现弹药不足的状况。” 李世民真心实意地笑了。 以李承乾一个未曾亲自统兵上阵储君,能迅速以围魏救赵的策略破局,殊为不易。 大唐,后继有人了。 “各地府兵、卫军,可以轮番到吐谷浑、突厥、回纥边界会猎。” 王恶的主意比较费钱,幸好大唐此时有钱。 李明达沉吟了一下:“王相是担心各藩国与吐蕃呼应?” 王恶点头:“公主睿智,单单吐蕃一家,实力远不如大唐,凭甚来挑事?以臣当年在小王庄的经历,遇到打不过的,肯定要拉帮结伙去对付。” 殿内阵阵轻笑声。 王恶的经历,在殿中是独一无二的草根,连马周最落魄的时候都比他强。 “薛万彻、薛万均各带一万兵马,去突厥、回纥边境走走。席君买再带一万兵马去吐谷浑伏俟城,兵部令西戎州刺史李飞鹰调一万党项羌兵压在吐谷浑边境线上。” 李世民的应对更老辣。 席君买那个怪物,上次在伏俟城单枪匹马弄死宣王三兄弟,在吐谷浑人眼里,是魔神一般的存在,威慑力十足。 党项羌与吐谷浑的仇,慕容伏允时期便结下了,不会因为时间流逝而变淡,李飞鹰自然乐于从命,甚至巴不得慕容诺曷钵作死,好为自家妹子拓跋舞彻底报仇。 房玄龄嘴角挑了一下:“钱粮靡费颇大。” 没办法,从贞观初年就当家的房玄龄,习惯了抠抠搜搜。 高士廉豪气地大笑:“放心,如今的大唐,别的没有,穷得只剩钱粮了。” 司农寺在那里叫苦不迭,从静海府缴纳来的稻子太多,粮仓不够存放! 民部也在叫苦,海外的金银数量太庞大,都快露天堆放金银了! 所以,即便同时宣战,高士廉也有底气保障大军的钱粮,且不会影响民生,绝不会像汉武帝那样,打到下罪己诏。 中书侍郎这一级,人称“储相”,有资格听政,类似后世的“列席”。 李义府正好担任了中书侍郎。 犹豫了一阵,李义府还是举笏:“臣李义府有话说。” 得到了许可,李义府挺直了腰板,收敛一惯的笑容:“臣以为,此事兵部职方司、百骑有失察之过。” 连王恶都刮目相看,李猫这是要一改笑里藏刀的风格,直接怼上去了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