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140 世界第一 (第2/5页)
移动,快速移动,交叉换步持续横移,即使脚步已经到位也没有停下,而是持续移动,切换位置。 从反手切换到正手—— 侧身正手。 这是这一分里的第二次侧身正手,只是这一次和前一次不同,前一次是侧身过后滑板击球,这一次则是发力。 一边移动一边跳跃,费德勒整个人腾空而起,却不是杂耍,而是为了寻找一个击球点,然后自上而下地出击,利用拍头速度、击球力量形成压制,瞬间爆发,侧身正手的进攻才能够将威力全部释放。 不仅全面发力,而且撕开角度。 砰! 网球,宛若出膛炮弹。 在进攻与进攻的强强碰撞里,费德勒如鱼得水,整个出手的判断和气势截然不同,居然还进一步提速。 击球,浩浩荡荡、轰轰烈烈地朝着高文的反手底线大三角冲过去。 不是瞄准边线,而是瞄准底线,依靠力量和速度形成冲击。 高文,正在狂奔。 沿着横轴线全力冲刺。 尽管费德勒提速了,但击球线路依旧顺从惯性,高文准确预判,提前启动提前移动,底线左右两端的往返跑根本就不是问题,甚至还提前到位,从容不迫地调整脚步,在到位之前,一个刹车控制身体。 一停。 奔跑、冲刺的惯性力量戛然而止,汹涌澎湃的反作用力顺着小腿如同电流般一路上蹿,最后完成释放。 转体,挥拍,发力。 力量与力量的碰撞,高文抓住费德勒侧身正手的强大力量,不仅借力,而且发力,直接顶了一拍回去。 平推直线。 砰! 网球,几乎就要被打爆,又快又急地顺着地心引力的重量快速下坠,朝着直线对面的底线死角钻过去。 赫。 全场,屏住呼吸,高文的这一拍击球几乎就是瞄准制胜分出手的,要速度有速度、要力量有力量。 费德勒以快打快借力打力的侧身正手反而成为高文发动反击的基础,瞬间就把费德勒推向极致困境。 赛点,有了? 然而,费德勒依旧没有放弃。 蹬地,冲刺,一路狂奔—— 费德勒格外狼狈。 从发球开始,费德勒就表现强势,不仅强势,而且出色,速度、力量、线路、角度等等形成全方位对抗,却万万没有想到高文完全跟上强度,见缝插针地逮住机会,排山倒海的攻势就这样宣泄而下。 难,难于登天。 尽管费德勒的速度已经提升到极致,但差一点,还是差一点点。 高文双手反拍借力并且发力的击球,又平又快、又低又重,落地反弹之后,高度有限,击球空间所剩无几。 难道,就这样结束了? O2球场的心脏,已经停止跳动。 眼看着! 眼看着费德勒几乎就要追不上,却在网球即将二次落地的时候,费德勒一个劈叉滑步将身体推出去。 正手,延伸到极致,在自己身体水平线斜后方十五度的位置,连削带砍地侧切进去,匪夷所思地完成击球。 不能放弃,不能投降,不能缴械,在这一刻,费德勒也迸发出所有斗志,绝妙的手感再次完成一次不可能的任务—— 却见,网球,起死回生地上扬起来,然而没有将抛物线完全拉起来,只是贴着球网,摇摇晃晃地飞过去,好像就要下网或者擦网却偏偏没有,紧贴着球网低空飞行,并且朝着高文正手位边线钻了过去。 惊! 这,都行? 考虑到费德勒的击球方式,没有拉上旋,却能够将网球推过去,而且在切削状态下,完美控制抛物线、轨迹、落点。 天才! 除了天才,别无他话。 也就是这一拍,以守代攻的一拍,不仅让费德勒悬崖勒马,同时为费德勒赢得喘息空间,最重要的是: 将高文推向悬崖。 糟糕。 糟糕糟糕糟糕! 草。 高文脑海里就只有一个大写的粗口,从底线左端横穿全场到右端,并非难事;但问题在于,费德勒的切削,明明是上旋,却几乎没有太多旋转,落地之后低空飞行,这弧圈的控制,堪称是出神入化。 于是,网球落地之后,以一种贴地飞行的姿态,眼看着就要掉落,随时可能二次着陆。 即使高文提前预判并且提前移动,也还是困难;而且,还要庆幸高文没有冒然上网,如果此时选择上网,基本就无法触球了,一点机会都没有,只能眼睁睁看着网球完成突破。 从进攻到防守再到进攻,全程没有喘息空间,每一拍击球都是在钢丝绳索之上狂舞。 但高文注意力没有走神。 准确来说,不是没有走神,而是更加集中,目光如炬地紧盯网球。 蹬地,滑步。 继费德勒之后,高文也已经滑步冲了出去。 赫! O2球场彻底惊呆了,前一秒还以为费德勒没有希望比赛就此结束,下一秒就看到费德勒匪夷所思的击球把高文推向绝境,眼看着高文就要错过击球却偏偏又看到高文滑步附身,正手完成一次捞球。 一挑,一撩。 在网球即将二次落地之前,高文上半身与地面几乎平行,正手延伸到极致,切入网球和地面之间的缝隙,依靠小臂的挥动和手腕的控制,挑起一个高球。 全靠手感。 唯一能够照顾到的就是线路。 高文选择直线。 尽管直线没有完全捋直,但至少,方向还是正确的。 网球,摇摇晃晃地、飘飘忽忽地朝着费德勒的左侧半场冲过去。 速度,不快。 这也给了一些喘息时间。 费德勒,抓住了。 刚刚滑步救球之后,看到自己的击球质量,费德勒第一时间手脚并用站起来,快速归位,目不转睛地盯着高文的一举一动,察觉到高文的击球方式之后,立刻启动,网球才刚刚落地,他就已经到位。 反拍,反弹球,上升点。 抢的就是节奏,打的就是衔接。 不等网球反弹上升,撞墙式反弹球就已经将网球沿着斜线推回去。 因为快速也因为仓促,费德勒的反手动作也没有能够完全舒展开来,斜线角度自然没有完全撕扯开来。 但是,这已经足够。 费德勒的回球,落在高文左侧半场的中路位置,最最重要的是,落点,压线。 准确无误地压线,从纵深空间来看,完美压制住了高文的挥拍空间;再回头看,没有把角度撕扯开来反而更好,因为高文正在高速移动状态下,脚步不容易控制,要么自己挤压自己的挥拍击球空间、要么就跑过头。 果然—— 费德勒依靠自己的手感彻底扭转局面,高文陷入被动之后、又进一步滑向被动深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