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52章 如日中天的大明! (第1/1页)
大朝会,相当于一次年终的大会。 它不像是年终的小朝会,只有各部堂大员参与,大朝会是京师七品以上的官员都参与,规模巨大,足有上千人的大会。 所以在大朝会上,并不会提什么问题,而大都是汇报当年的成绩。 需要讨论的问题,在之前的小朝会上已经讨论完了。 当!当! 随着绵延厚重的钟声响起,大朝会正式开始。 “诸位臣工平身!” 朱元璋洪亮的声音响起:“过去一年,仰仗诸位臣工的通力合作,咱大明虽遭遇了不少事情,但仍旧蒸蒸日上,今日朝会,各位臣工畅所欲言。” “臣,有本要奏!” 户部尚书赵勉站了出来,朗声道:“今年,大明田亩较之去年新增十三万三千一百七十一顷,时下,官田民田总数为三百七十六万八千六百五十七顷,田亩之多,堪为中华千年未见!” “好!” 朱元璋听罢,笑着喝了一声好。 这个时代,农业为根本,田亩数的多少,代表着一个国家农业的发展程度。 自从朱元璋成立大明朝以来,他就十分重视开垦农田,同时也让大明朝的农业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 听到赵勉的汇报,他自然是相当的高兴。 赵勉继续道:“今年的赋税,较之去年,更是振奋人心,自洪武四年一来,各地方的发展基本上是平稳的,洪武二十五年,岁入米、谷、豆,共计两千零八十万石,较前元平均岁入增加了足足两倍,而且,大明的岁入还以每年一层的速度在继续增长!” “其中,今年最大的变化是,安南那边开通了茶马互市,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就为大明增加了共计白银,二十六......烟煤,让京师附近的百姓免遭寒潮之苦,自无烟煤推广以来,京师附近的百姓无一人冻死,预计明年,无烟煤将可推广至全国!” “好啊!好好好!” 朱元璋笑得见牙不见眼。 虽说每年年末的大朝会都是报喜不报忧,但是今年的喜事似乎特别的多。 而这一桩桩一件件,似乎都与他大孙有着联系。 这让朱元璋高兴的同时,更是满眼骄傲的望着朱雄英,他这个大孙,似乎比他想象中的还要优秀。 在场的群臣也是感受到了这一点,望着站在朱元璋身边那道长身玉立的身影,许多人心中思量,大明朝似乎出了一个比故太子还要出色的储君。 “陛下!” 这时,礼部尚书李原名站出来道:“今年万寿节,万国来朝,大明开国以来,扬威海外,怀柔天下……” 而此时的朱雄英,听着一个个臣子慷慨激昂的汇报,心驰如电,心潮澎湃。 “这,就是如日中天的大明!” “朱雄英,这将是你要继承的大明!” “朱雄英,能够来到这样一个时代,是你的荣幸,你要守护好这个时代,让大明,永远这般强盛下去!” 看着奉天门前广场上一张张骄傲的面孔,朱雄英的内心更加坚定。 明年,将是他大展拳脚的一年。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阻挠,他都要这片山河永远日月昌明! …… 大朝会在君臣的欢声笑语中结束,这也意味着忙碌了一年的大明机构进入了休沐状态。 洪武二十五年,在磕磕绊绊中总算结束了。 大朝会以后,百官休沐,大明帝国的机器,也彻底开始停止运转。 家家户户门前已经挂起了桃符,屋内也从绍兴黄酒......换成了年关期间特有的屠苏酒。 街肆上随处可见扫雪的奴仆和丫鬟,门前更是挂上了大红对联,富贵一些的人家,狰狞的石狮子脖子上也挂上了红丝绸。 岁末年关,趁着一日的好天气,应天府的街道热闹非凡。 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也趁过年的这个机会偷得浮生半日闲,纷纷走上街道,享受着即将过年的热闹气氛。 而朱元璋也是拉着朱雄英出来了。 从朱雄英晕倒的那日之后,朱元璋就不允许朱雄英插手任何的朝廷事物,让他好好休息,这让朱雄英反倒有些不适应了。 不过他也没有忤逆老爷子的意思,老爷子说的是对的,身体是最重要的,有了身体才有一切。 偶尔停下了并不是什么坏事,停下了是为了更好的出发。 今日朱元璋带朱雄英出宫,还叫上了一个人,那便是徐达的小女儿,徐妙锦。 老爷子走在前面,而朱雄英和徐妙锦则是肩并肩,三人走在应天城最热闹的街道上…… 换成了年关期间特有的屠苏酒。 街肆上随处可见扫雪的奴仆和丫鬟,门前更是挂上了大红对联,富贵一些的人家,狰狞的石狮子脖子上也挂上了红丝绸。 岁末年关,趁着一日的好天气,应天府的街道热闹非凡。 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也趁过年的这个机会偷得浮生半日闲,纷纷走上街道,享受着即将过年的热闹气氛。 而朱元璋也是拉着朱雄英出来了。 从朱雄英晕倒的那日之后,朱元璋就不允许朱雄英插手任何的朝廷事物,让他好好休息,这让朱雄英反倒有些不适应了。 不过他也没有忤逆老爷子的意思,老爷子说的是对的,身体是最重要的,有了身体才有一切。 偶尔停下了并不是什么坏事,停下了是为了更好的出发。 今日朱元璋带朱雄英出宫,还叫上了一个人,那便是徐达的小女儿,徐妙锦。 老爷子走在前面,而朱雄英和徐妙锦则是肩并肩,三人走在应天城最热闹的街道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