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2.卖报?爆卖! (第1/2页)
撕书风潮很快开始流行。 不过,并非读者不喜欢。 恰恰相反,太多人喜欢这本青春画报。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合买,传看,撕书的行列。 渐渐地,也开始有些手头宽裕的人,独立买书。 “这真不是画的吗?可要映像纸,这得多少钱啊?怎么可能才卖一元呢?” 这是学画的人。 画报一出,极为逼真的图片,叫一些靠作画吃饭尤其给人画像的人,大为紧张。 “咦,写意几个我都见过,这几个美人是哪家销金窟的?不错,不错,有新人啊。” 这是将这份画报当做指南,方便去各大销金窟寻欢的人。 “青春画报一元二!先到先得,晚了可就没有了!” 这是发现二次商机,将青春画报买回去后,当黄牛加价转卖的人。 “一张八分,一张八分,都是青春画报上的!” 这是自己买回画报,然后撕成一页页再单卖赚钱的人。 不管他们如何cao作,在书店、报摊这边无疑要先钱货两清。 书店、报摊现在开始小心提防另一件事。 那就是防止有客人不买,偷偷撕下几页画报藏着带走。 总之,青春画报短时间内便在省城中下层百姓间打响名号。 大部分书销路问题,跟民众识字率直接相关。 卖得再便宜,老百姓识字少甚至干脆不识字,他也不会买书。 钱塘城作为东海省城,近年一直注重文化传播,又有众多技工,识字率在全身名列前茅。 但仍有很多人不识字。 可是看青春画报,不需要识字啊…… 无需广告,千人万人自发宣扬传播消息。 省城这边各家书店、报摊一共进货七千五百本,原以为已经很多,哪知飞速卖空,很快便有了供不应求之势。 “廖兄弟,你们那边还有货没?我们需要尽快补货。”陈老板比先前热情好几倍。 小七廖峰则慢条斯理:“陈老板,我们厂也是小本买卖,还欠着银庄不少贷款呢。 咱们这要有钱了,才能买新材料因新书不是? 之前约好了,上架后七天内付账,你看咱们是不是先把第一批的账清一下?” 正常来说,上架其实就要结账。 李根、廖峰先前谈得条件,无疑又是一方面让利。 但现在主动权就完全在他们这边了。 “当然,当然。” 陈老板言道:“还请廖兄弟联系你们厂里,优先给我补货。” “外面怎么卖是他们的事,凡是从我们厂里拿货的,价格别乱来,否则砸了招牌,我们可不好卖第二期了。”廖峰又提醒道。 陈老板连忙点头。 廖峰这次进城,还肩负李根交待给他的任务。 首先联系省城各家书店、报摊,先集中结清一部分钱款,然后第一时间购买玻璃板、四色油墨、胶质等材料,运回河口镇。 李根则安排第二批次的五千本书,运往钱塘城里。 省城之外东海其他地方,可以预料到画报一定也爆卖。 不过因为路程关系,暂时反响还没起来。 所以这五千本额外加货,优先供应省城。 对李根来说,卖省城没有书商转中间差价,他赚得更多。 省城消化不了,那只能铺货到其他地方,省城能全消化,当然先紧着省城这边。 小七廖峰从钱塘城运回其他材料,李根在河口镇也购买新一批双壳亮光纸。 第二次进货,他先只进二十四担。 之所以这个数字,是因为加上先前五十六担,一共八十担双壳亮光纸,大约可以满足一次神诡工厂的生产指标五十万张了。 不过,这次没有当初仁信纸厂的便宜捡了,只能按照常规价格进货。 二十四担双壳亮光纸,就要一千二百银元。 好在有出了第一批画报的款子,让李根可以直接用作第二批画报的成本。 “357892/500000……” 李根瞅了一眼生产日志上的显示后,便指挥小峰、赵珂、张小玉三个诡物员工,开始新一轮生产。 印刷厂里如火如荼生产的同时,青春画报在东海省钱塘城之外其他成规模的县市,也很快引发轰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