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74.重机枪 (第1/2页)
突破了火药的技术难关,接下来便是重机枪本身。 洗劫恒通机械厂,卷回大量生产机械,让这一步方便许多。 不得不说,对方门路比李老板要广。 这个地下军械厂的机器,虽然只能算正规大厂淘汰下来的生产线,但总比李老板搞来的泛用机器要专业。 当然,也不是说那些泛用机器没用。 一来,可以做掩饰。 二来,方面未来扩大生产。 从地下军械厂洗劫来的机器,到了张小玉等人手里,更是得心应手。 模拟叶途的双生镜负责研发新火药期间,张小玉等人已经把重机枪搞出了个大概。 对照工厂生产清单,他们顺利就将一个个零件车出来。 这时就体现出李根从人家的地下军械厂重点搜刮原材料的重要性。 普通钢铁,造支步枪都勉强。 想要支撑重机枪那么暴烈连续的击发与后坐力,所需材料,非常考验当前大顺朝冶金工业。 从地下军械厂搜刮来的钢铁,品质颇为不错,让李根省心许多。 渐渐地,那蓝光影像显示的大型枪械,成为现实,摆在李根眼前。 并非李根记忆里,前世蓝星影视作品中的三脚架支撑,而是仿佛一个双轮小推车,承载起枪械。 推车正前方,还放置有一块挡板。 以至于整体形象更趋近于李根记忆里前世影视剧中的火炮,但大小缩水许多。 机枪枪管上,有个巨大的套筒。 按照生产清单说明,这是水冷套筒,射击前向内注水,用于冷却因连续射击带来的枪管高温。 供弹是利用数米长的帆布弹带。 不过李根发现,这架重机枪的口径,似乎比目前大顺朝流行的多数步枪,还要稍小一些。 子弹自然需要与枪械匹配。 所幸李老板现在不用买旧子弹自己重新改装了。 从桥山镇地下军械厂拉设备的时候,他特地留意子弹生产线。 拉回来的原材料中,也包括大量经过处理的铜板或者铜棒料。 铜棒料利用车床旋转切削,车成铜片。 然后再以冲床通过模具,冲成水杯状的弹壳形状。 冲压完毕后返回车床车出弹底槽。 一个初始弹壳到此大致完工,但距离真正子弹还相差甚远,充其量只能叫一层外皮。 利用铜盂、雷汞等材料制成底火,加装在弹壳底部,然后填装无烟火药做发射药。 有了专业设备后,李根制备弹头也方便许多。 大量的合金铅条被不断切割成一小节一小节,然后再不断打磨,直到最终成型。 这次不用像连珠步枪时,特意将弹头做成圆头。 机枪子弹,李根选择尖头。 第一批,没造太多。 李根准备先亲自试试,然后再根据射击结果,做进一步改良调整。 经千幻谱改头换面后,李根召见高泰。 “地方准备的怎样?”李根问道。 高泰答道:“已经找好了,先生,赵三和吴黑皮他们都可以为您做向导。” 李根颔首:“很好。” 用箱子装好重机枪再蒙上布,李根在河边先上小船。 小船一路顺水而下,前往江口外,到了外面方才换一艘大些的海船。 赵三带着几个最心腹的人,一起扬帆,送李根在海上航行。 站在翻船上,李根咂摸一下嘴。 钱到用时方恨少。 每次都是缺东西的时候,才感觉先前挣钱仍不够多。 当前时代,帆船渐渐落伍,蒸汽船才是星辰大海啊…… 蒸汽铁甲舰啥的,就更不用说了。 摇摇头,李根收拢思绪。 赵三等人将他送上一个荒凉的无人小岛。 这里既小又破,荒无人烟,缺乏植被,不见动物,连海盗都不惜的来。 但对李根来说,这里是个合适的靶场。 河口镇新年大战。 桥山镇发现地下军械厂。 眼皮子底下出连番事故,搞得省城里大人物们面子都有些挂不住。 东海卫、钱塘卫、巡海局各路人马,这几个月来全在不停巡查,比先前严格许多。 他们隔三差五搜山,搞得李根也不好大摇大摆再去山里放枪。 否则就算当时不被发现,子弹痕迹之后也可能惹人注意。 海上荒岛就少了很多顾忌。 赵三等人离开后,李根取出重机枪安置好,摆开架势。 水冷套筒里注好冷却水。 他深吸一口气。 然后…… 雷鸣般连续不断的枪声响起! 密集的弹雨,瞬间弥补前方,打得远方礁岩破碎,尘土飞扬。 利用枪管火药气体本身的后坐力,是一切的核心。 第一枪响起后,枪机与枪管扣合,共同后坐约两厘米距离后,枪管停止。 一个类似人肘部关节的机构被带动,从而开锁。 与此同时枪机继续后坐,通过加速机构,让枪管移动的部分力量传递给机枪。 机枪抽出弹壳并抛壳,带动供弹机构,同时击发机构待击。 供弹机构压缩复进簧,撞击缓冲器,然后依靠弹簧复进重新弹起的力量,将第二发子弹推入枪膛。 闭锁。 再次击发。 如此循环反复。 极高速的反复。 每秒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