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三十三章:梁墨入秦(二) (第2/2页)
亲自带兵前往秦国,为你等讨回公道!” “……” 腹颇有些意外地看着李郃,从旁,墨践脸上则露出了感慨之色。 曾几何时,他墨家弟子为了施行大义,只能相互抱团,但现如今,他梁墨有了一个坚实的后盾。 或许这就是他忽略‘墨家思想无国界’,默许甚至主动让梁墨成为一个‘有国界’的墨家派系的原因,哪怕因此遭到宋墨甚至禽子的诟病与指责。 半晌后,腹郑重其事拱手道:“我明白了,多谢梁城君!” “不必谢,梁墨与少梁互为唇齿,缺一不可。” 拍了拍腹的臂膀,李郃又叮嘱道:“赴秦之日,我让尹婴与你等同行,虽然他并非像你等墨者那样大义无私,但总归是在秦国呆了四年,秦国的那些伎俩,一般瞒不过他。” 大概是有感于李郃对他墨家弟子的庇护之意,腹听到这话并无方案,点点头说道:“我明白了,我对秦国一无所知,正好向尹使请教。” “那最好不过。”李郃微笑着点了点头。 在他看来,有尹婴在旁看护,虽然不能够避免卫鞅利用腹这些一腔热血的梁墨弟子,但最起码能阻止卫鞅将这些人当枪使。 随即,李郃又派狐贲请来尹婴,当面嘱咐,后者自然是一一答应。 在安排好这一切后,李郃又请来卫鞅,与墨践一同将腹介绍给后者,后者也没有什么异常的表示,只是表示了感激,同时不忘大力称赞了墨家一番。 不得不说,这份称赞,让墨践对卫鞅又加深了几分怀疑,在卫鞅离开后又拉着腹私底下叮嘱了几句,腹连连点头。 次日清晨,心系变法之事的卫鞅便提出了辞行,而此时腹也已征集了足足五百名愿意赴秦的有志之士,虽然这些墨家弟子并没有出身墨造局的人,但看他们一腔热血想要将秦国变成第二个少梁,李郃就有些舍不得,私下谓墨践道:“……真不舍得让这些有志之士在秦国白白蹉跎。” “多少应该能改变秦国吧?”墨践勉强挤出几分笑容。 说实话,其实他也不信秦国能成为第二个少梁。 要知道从墨子时代开始,他墨家弟子就在中原诸国游仕,虽然各国都有封他们官职,但从未有任何一个国家真正接纳他墨家思想,唯独少梁。 而少梁之所以能真正接纳他墨家思想,那是因为少梁有梁姬这位对国事、对君权毫无兴致的君主,再加上国内贵族势力小,少数能称得上贵族的,要么是像东梁君、范鹄、尹骘等人那样品等高尚,要么像司马卓那样忠诚为国,要么就像翟虎那样对什么事都无所谓。 再加上有李郃力排众议,说服了梁姬与东梁君,才使少梁成为天下最特殊的那个国家。 相比之下,秦王与卫鞅虽有彻底变法的决心,但秦国公卿贵族势力根深蒂固,变法的难度远远高于当年的少梁,腹等人能否成功,墨践也没有什么信心。 他只是不想冷却率下诸墨者那颗想要平定天下战乱的热心罢了。 七月末,卫鞅带着少梁驻秦使者尹婴,带着以腹为首的五百名梁墨弟子来到栎阳。 得知此事,秦王在宫殿内摆设宴席,款待腹等诸梁墨弟子,并且,鉴于秦国此前并无墨家团体,秦王有意尊腹为秦墨钜子。 就像当日在李郃面前那样,腹这个愣头青不卑不亢地回绝了,表示钜子之位乃是率下众墨者推荐而得,源自诸墨者对他的信赖,并非君王可以赏封。 不得不说,当时秦王的面色有点难看。 相较于秦王当时的心情,秦国似杜挚、甘龙等重臣的面色亦十分难看。 二人在宴会后拦住尹婴,厉声指责道:“少梁遣梁墨入我大秦,意欲何为?!” 尹婴眨眨眼睛说道:“两位,这可冤枉了,事实上并非我少梁要遣梁墨弟子入秦,而是贵国左庶长卫鞅大人主动相邀,事实上东梁君是不赞同的。” 杜挚皱着眉头说道:“既不赞同,何不阻止?……李郃呢?他不是可以左右梁墨么?” “这话我可不能认同。” 尹婴笑着说道:“梁墨与我少梁,双方是平等的,梁城君与墨践钜子互为挚友不假,但左右梁墨什么的,梁城君做不到,也不会去做……” 杜挚、甘龙二人对视一眼,后者沉声问道:“你能保证少梁不介入我大秦的内事么?” “事实上我可以。” 尹婴笑着说道:“两位放心,东梁君并没有干涉贵国内事的打算,至于梁城君,亦是如此,前提是不会有人加害腹钜子等人……” “……可以。” 与杜挚对视一眼,甘龙微微点了点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