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0337章【手艺人的聚会】 (第2/2页)
起来,“你们可能都不知道,很多上好的竹根,在乡下都被当作是柴火给烧掉了,我这一把年纪,也不能天天跑到乡民家去搜寻,眼看着这根雕就快成了和尚的头发——没了。” 对于这种现象,郝平安深表理解。 哪怕是在地球,也有许多传承悠久的东西逐渐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像传统手艺、传统音乐、民间绘画、歌谣、曲艺、传说等,种类繁多。 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生活方式的变化,社会认知、理念的偏差,社会对非遗产品、衍生品的消费习惯没有养成,再加上一些手艺人自身的创意不足。 好在地球还有各式各样的非遗文化保护的存在, 在这平行世界即是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却还没形成一个统一的官方语境,来推动这些即将失传的文化传承下去。 所以,在得知瓷器圈出了个年轻人,还是拥有大师级水准的年轻人,这些手艺人们不可谓不羡慕。 “这位小兄弟,一看就是特别有想法的人,你呀,给我们这帮老家伙出出主意,像我们这些老手艺,该怎样宣传宣传?” 那位做根雕的老人,期盼地盯着郝平安,希望能从他口中听到一点有用的信息。 郝平安看得出来,这些人都是打小就学习传统技艺,数十年下来积累的感情十分深厚,如果这些老手艺,就这么在他们手中断了传承,这些人恐怕会十分愧疚。 “这个……”郝平安略一沉吟,前世地球那些非遗技艺的推广传承,像什么直播啊、电商啊、跨界合作啊等等,手段非常之多,还是有许多具有参考价值的。 “其实吧,说难也不难。” “哦?说来听听?”根雕老人站起身,端着酒杯就过来了,跟原本坐在郝平安身边的人换了座位。 此时,他看向郝平安的眼神,满是急切。 郝平安整理了一下思路,说道:“保护这些老手艺,在我看来,既要融入传统特色,又要融合时代需求。走向市场,是传承和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可是,大家都说这些老手艺做出来的东西,乡土气息太重,市场他不认啊。”根雕老人摇头道,“市场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啰。” “是啊,是啊。”另一边坐着的老人,也凑了过来,道,“前几年,我还到一些市场,还有商业中心去开店,也去一些展会,但效果微乎其微,难啰。” 老人一边说着,脑袋摇得似拨浪鼓一般。 “对对对,老冯说得是。现代的年轻人啊,可欣赏不来。”根雕老人连声附和,看来也干过类似的事情。 那位老人得到根雕老人的认可,一副可不就是如此的神情,一拍巴掌,继续说道:“不但如此,这些老手艺学习时间长,纯手工吧,工作效率还低,工艺复杂,现在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也很难静下心来欣赏、学习。之前我还寻思开个班,可大家就图看个热闹,我的心啊也就凉了。” 说到唏嘘处,老人斜45度望向天花板,那里吊灯倾泻下来的灯光,那么耀眼,仿佛将他的无奈尽收眼底。 老人喃喃地道:“断了……就断了吧,根雕乔,来,为这些即将消失的老手艺,咱哥俩干一杯。” 原来根雕老人姓乔。 郝平安抿嘴一笑,这不跟当时地球上华夏开展非遗传承之前的境况一般无二么? 两人碰了一下杯,郝平安举杯抿了一小口,接着刚才的话,继续说道:“融入传统,迎合时代,走向市场,这并不是像二位所说的那般。” 说着,郝平安将酒杯放下,抽了张纸巾擦擦嘴角的酒渍,才又说道:“比如您,乔老,做根雕对吧?那么,是不是可以跟一些时下流行的影视剧、文学作品相结合?比如《射雕英雄传》这部剧大火的时候,咱是不是可以做一些郭靖和黄蓉的人物根雕作品?” “然后,咱们借着这个短视频、直播什么的来引流,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到咱们的根雕作品,让作品走近这些年轻人的心中。” “可别小瞧了年轻人,为了中意的周边衍生品,愿意花大价钱的可不少,等有了经济效益,咱还怕没有人愿意跟咱学手艺吗?” “恐怕到时候,到乔老门下学手艺的年轻人,得排出两三里地去,您说是不是?” 根雕乔老若有所思,半晌才猛地一拍桌子,说道:“是这个理,老乔我只觉得眼前豁然开朗啊,来,老乔敬你一杯!” 说着根雕乔老要给郝平安倒酒,郝平安摆手,连连说着不敢当。 而坐在郝平安另一侧的老人,也来了兴致,拉着郝平安说道:“你跟我也说说,咱俩还真有些相似,老崔我是做手拉朱泥壶的,知道吧?闵地那边的一种传统手艺,你瞧瞧……” 自称老崔的老人,打开手机,像郝平安展示着自己作品的照片。 看得出来,这位崔老的手艺绝对没得说,照片中的一套茶具,造型上非常的讲究,壶嘴,壶把和钮,三点一线,各部分比例匀称,看在眼中落落大方,壶嘴与壶身,壶把与壶身的连接部位,处理得很自然圆润,没有任何破绽,宛如一体成型。 只是,也和其他传统手艺一般,作品太讲究古意,跟现代人的审美存在一定的差距,不受现代人追捧,那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