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九章 罗斯的橄榄枝 (第1/2页)
莫世文回来的无声无息。 就连莫非,都不知道他会在这一天到家。 所以,看到他大包小包的背、抱、挂、提用尽了能用的部位,走进家门的时候,顿时不厚道的笑喷了。 “你不会打个电话,让我过去接你啊?” 莫世文没打理他。 正想着先把东西放下呢,谭颖就当先迎了上去,“你看你这孩子,怎么买这么多东西回来?再说了,怎么就不知道提前和家里说一声,到机场接一下不是省事儿?” 一边说着,一边帮他摘下挂在胳膊上的手提袋。 莫世文嘴角咧了咧,那就算是微笑的回答了。 谭颖也不以为意,已经习惯了他的僵尸脸。 看着那一堆东西,谭颖总算是放下了心里最后的一点担忧。 嘴上却不忘埋怨,“你寄回来的东西,还有一大堆呢,怎么又买了这么多?你自己也得学着照顾自己了,还要攒钱谈女朋友呢?” 莫世文再次咧了下嘴,“接下来,估计短时间内去不了国外了,多买一些回来,也省的费功夫再托人往回带了。” 莫非就在一边看戏。 不得不说,工具人表演功底确实精湛。 嗯,相当强大! “颖姨,您快坐下吧,要不然被伯父看到了,又得唠叨您了。” 最近莫德清发狠了,全部心思倒是百分之九十,都放在了老婆的肚子上,非必要都懒得在杏林苑坐堂。 直接颠覆自己过去的形象。 至于谭颖的工作,早就被他独断专行的给辞掉了。 毕竟,谭颖也是四十出头的年龄了,算是高龄产妇,该注意的,还是要加以小心的。 平日里可没少见,莫德清和周姐两个人,一起围着她打转的精心伺候。 搞得谭颖浑身难受。 “你就会说好听的,怎么就不见你勤力点儿,来,帮你哥拿一下。” 谭颖白了他一眼,眼里却满是笑意。 她怎么可能不明白莫非的用意? 这孩子,真是心思玲珑剔透,也不知道随了谁的脾性。 莫世文稍微坐了一会儿,就上楼休息了,很强大的理由。 莫非也没有去打扰他,反正也知道他不需要休息。 晚饭的时候,家里又是一副其乐融融的欢声笑语。 莫德清再次多喝了两杯。 心情好了,是真的可以活得更年轻的,这在莫德清身上,得到了验证。 第二天. 莫非跟着莫世文,去了沙田的昌明工业大厦。 “这次招聘怎么样,有没有看得上眼的人才?” 莫非最关心的,还是这个。 总让莫世文一个人顶着一个实验室,短时间还可以,时间一长,谁都会怀疑的好不好。 所以这个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 莫世文:“还行,将就着用吧,毕竟,当前我们也不需要什么高端人才,普通的科研工作者就足够了。” 这话倒是一点儿也不夸张。 因为,所有的课题研究项目,包括开题、立项、实验设计什么的,都在他的记忆库里。 所谓的研发,其实和按步骤重复一遍试验过程,没什么两样。 就是拉几个硕士研究生进来,都能顶起来的。 所以,对于这一次的招聘,还真没必要过于重视。 自己培养几个,然后把名声打出去。 再顺便吸引几批真正的人才,那才是真正的水到渠成。 “那倒是,我估计这边的地皮,也快要批下来了,倒是赶一下工,最起码把试验车间先给解决了,才算是有了根据地,很多设备,也就能顺理成章的开发出来了。 “当然了,眼前最关键的,首先还是要把第一代个人电脑,推上市场,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把它做大做强,进而形成被普遍认同的标准。” 莫非说着眯了下眼睛。 不知道又联想到了什么,笑得有些邪魅。 “……” 莫世文选择性无视。 默默开始准备自己的工作。 莫非不以为意,工具人一心多用,是很平常的能力,见多了也就习惯了。 当初租下来的,这一整层的空间,如今仍然显得空荡的很。 只有那间无尘室,以及少量的设备仪器,可以给人一种实验室的既视感。 但是无可否认。 这里的很多东西,就是放在世界范围之内,那也是顶尖甚至是超一流的。 传出去能让所有科学家、工程师们眼睛通红,口水直流的那种。 整层楼,已经被人为的分成了大小两个区域。 大区作为临时的科研基地。 小区,则是莫世文的私人领域,安置一部分高精尖的精密仪器,不好现在就曝光的那种。 其实这些高精度的设备和仪器,一眼看上去,也没有那么高大上。 但使用起来,就能知道,会让人吓一跳的。 “保密设施没问题吧?” 莫非转了一圈,又回到了莫世文的身边。 “没问题。” 莫世文坐在一台小型机前,“劈里啪啦”的敲打着键盘,那手速,让莫非看的垂涎无比。 出错?那是不可能的。 工具人也有自己的骄傲。 在这方面,一个人碾压几百名程序员。 不用思考、不会失误、超精密度控制的机械性能,羡慕不来的! 对于他来说。 算法构建、每一次递归需要解决的问题。 文档所包含的数据库位置、计划任务配置。 每一个接口的地址、调用方式、参数、返回结构。 甚至是针对系统、子系统、各个功能模块的说明。 从技术构架到软件设计,到数据库建模,以及核心技术的介绍,以及性能分析等。 都在他的记忆库里的东西。 而他需要做的,就是重新优化组合一下而已。 这也是莫非有信心,能在短时间内,拿出一款优秀的cao作系统的原因。 比对一下Linuxcao作系统。 它最初的版本,也不过1万来行,到1993年发行的0·99版本,它的代码也不过才10万行。 莫世文优化后的昆仑cao作系统,已经被他优化精炼到了极致。 毕竟现在的内存,还是以K作为单位的年代,需要的功能极其简单,所有软件都不会例外。 西雅图电脑产品公司的蒂姆·帕特森,在1980年编写的86-DOS,用了多少时间呢? 答案是四个月。 但莫世文只用一天的功夫,就能完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