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1章 得意的多尔衮 (第1/2页)
五月二十。 江南,江阴县。 典吏官署内,这里有三个人,分别是现任典吏陈明遇、上任典吏阎应元、本县训导冯敦厚。 因为三人接到赶调派到宣大总督姜瓖麾下、赶赴大同赴任的命令,因此聚在一起。 对于同时调派三人到姜瓖那边,他们都百思不得其解。 阎应元不解道:“真是奇怪,为何调派我们三人到大同?” 冯敦厚接口道:“我们三人未入流,不知为何,朝廷会看上我们?” 典吏一职,是知县下面掌管缉捕、监狱的属官,无品阶. 训导是学官名,同样无品阶,各路的州、县学均置教学官名,县学皆置教谕,掌文庙祭祀,教育所属生员。 陈明遇道:“大明官场黑暗,姜瓖是大英雄,治军严格,又清楚那些贪官、蛀虫,咱们到了大同,或许能有出头之日。” 三人都有些能力,都有些年纪了,正因为不肯攀关系,跟上面送礼,一直都还是不不入流小官。 阎应元智勇双全,在刚上任典吏时,海寇顾三麻子率领战船进犯,阎应元领兵据守,亲自射箭,三箭皆有人中箭,让海寇心惊胆战,不敢再犯。他任内平定盐盗,平服民乱,功绩突出,江阴百姓感激他的恩德,在社学中为他画像留念。 他虽做得很好,功绩突出,但因不愿给上面拍马屁、送礼,得罪了知县,没多久连典吏都做不成了,由陈明遇接任,被罢官后留在家中。 冯敦厚道:“姜瓖是大英雄,肯定是好提督,他治下之军,定然风气很好。” 阎应元道:“没错了,给姜瓖做下属,对我们来说,未尝不是好事。” 三人对于朝廷调任,都乐于接受,各自回去收拾细软,商定两天后一同北上。 ———————— 凤阳府,亳州。 知州府衙里,宋应星正在处理公务。 他今年年初就任知州,对官场黑暗而痛心,刚上任时,就下决心整顿,因此得罪了很多人,他这个知州做得很郁闷。 快到午时,属下来报,京城吏部派人前来。 吏部的人入内,向宋应星出示吏部调遣令,调派他到大同任职,由宣大提督姜瓖安排职务,官阶品级不变,仍然是正五品,尽快出发。 得知这个情况,宋应星很是高兴,姜瓖敢于用雷霆手段,惩治那些贪官蛀虫,大同的官场风气想必很好,很乐于到那边任职。 宋应星决定,两天后出发。 ———————— 辽东,盛京,崇政殿。 满清最主要人员集中在此。 皇太极暴毙后,出现了权力角逐,经过一番博弈后,最终结果出来了。 由爱新觉罗·福临继位,年号“顺治”,多尔衮为摄政王,满清的军政大权,被多尔衮掌控。 这天,皇帝上朝。 作为摄政王的多尔衮,就站在皇帝旁边。 群臣行礼之后,多尔衮道:“害死先帝的姜瓖升官了,先帝之仇必须要报,我们得想出对付姜瓖之法。” 范文程道:“姜瓖的军队之所以强大,无外乎新式火铳、新的战法。下官认为要做好两点,第一,我们也要造出新式火铳;第二,采用姜瓖之战法,针锋相对。” 多尔衮点点头,面向众臣道:“姜瓖的那种火铳竟能打得如此之远,诸位可知,这是何火铳?” 孔有德出列道:“启禀摄政王,此种火铳名为‘自生火铳’,下官曾听说,毕懋康所著《军器图说》,记载有自生火铳制作之法。大清要制作出自生火铳,要么是找到毕懋康,要么是有《军器图说》此书。” 耿精忠出列道:“启禀摄政王,《军器图说》刊印得很少,恐怕不好找到。毕懋康正赋闲在家,他是南直隶歙县上路人,可派人去找他,把他请过来。” 多尔衮当即让范文程派人入关,去南直隶找毕懋康。 洪承畴道:“禀摄政王,下官觉得,对付姜瓖要多管齐下。除了做好军事准备,还可通过谋略除之,可派人在北京散播谣言,说姜瓖要谋反;还可买通明国朝中之人,不断在崇祯面前说姜瓖坏话。下官了解朱由检此人,他生性多疑,定会对姜瓖防范得更严。” 许多人出言赞同。 多尔衮采纳了这个建议,派出相应的人去处理。 他还多派细作,潜入到姜瓖防区,打探情报。 朝会上,年幼的顺治帝不说话,就呆呆地坐在龙椅上。 退朝后,多尔衮并未离开皇宫,而是前往后宫。 后宫寝宫,太后布木布泰在这里跟宫女们聊天。 在以前,她在皇太极众多嫔妃中地位并不显赫,并且大家都觉得,皇太极最有可能让豪格作为继承人。 可谁也没想到,皇太极还没来得及指定继承人,就被姜瓖气死了。 因为跟多尔衮的特殊关系,他的儿子登上了皇位,她成为了太后,她对多尔衮很是感激。 这时候,有宫女匆匆而来。 “太后,朝会结束,摄政王来了!” 多尔衮来看她了,布木布泰顿时高兴起来。 很快,多尔衮迈步进入寝宫。 “奴才参见太后!” 多尔衮象征性地行作揖礼,并未跪下。 随即,他吩咐道:“你们全部都退下,关上门!” 宫女们领命,很快就消失。 宫门被关上,寝宫只剩下二人。 多尔衮迫不及待地走近,一把抱住布木布泰,柔情道:“大玉儿,从今往后,你就是我的人!” 大玉儿是布木布泰年轻时期的别称。 说罢,多尔衮将布木布泰抱上床。 在无人时,他可以为所欲为了。 姜瓖气死皇太极,多尔衮并未恨姜瓖,要不是这样,他焉能掌控大清,焉能占有大玉儿。 他要对付姜瓖,那是因为姜瓖是大清的死敌。 ———————— 这天早上,宣府东门外,数以万计的人集结在这里,包括了大同军、宣府军、山西军。 姜瓖带兵出征,连续三次大胜利,许多军人立功,将会进行全面的赏赐,部分人员将会升职。 姜瓖治下,军队人数有原本两万余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